光明行
1931年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目
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林石城在1958年将此曲改编成琵琶曲,彭修文其后亦将本曲改编为中乐合奏版本。歌曲《光明行》是2014年由词作家潘月剑、吴志辉与作曲家孟庆云联手创作,王丽达演唱的歌唱党的主旋律音乐电视作品。2015年7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首播。
创作背景
《光明行》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而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俗音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光明行》这标题,尚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歌行”是对古乐府中歌曲的总称,而“行”字则是采取了古乐府的一种诗歌的体裁形式。别一种则认为“进行曲”是外来的一种曲体形式,刘天华取其曲体,简其称谓,故在曲名上用了“行”字。
歌曲《光明行》是由潘月剑、吴志辉作词,孟庆云作曲,王丽达演唱,郑浩执导的歌唱党的主旋律音乐电视作品,该作品MV于2014年度在北京、河北省两地取景拍摄制作完成。2015年7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首播。
音乐特色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此曲借鉴了西洋的作曲技法,如整体上采用复三部曲式;旋法上运用了上下四五度交替转调的手法;全曲又基本建立在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基础上;采用进行曲节奏;结尾以大段落的颤音描写人山人海的场面。其音乐风格吸取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具有国乐气息,是将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创作典范。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社会影响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当时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刘天华先生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为此创办了“国乐改进社”。这首气势磅礴、憧憬光明的进行曲反映了作者锲而不舍、不断求索的精神及对革新民族音乐寄予的美好而光明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盼望中国能走向光明的共同心声。
《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在生前的最后两年中写成的,作者的艺术造诣已臻成熟,是刘天华经过徘徊、踌躇、彷徨、探索等经历,在时代潮流推动下,向新的目标迈进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从作品的社会意义上讲,《光明行》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愿望,因而具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俗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市,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市,年仅37岁。
歌曲歌词
光明行
和煦春风里 走来你的身影
是你给予我们美丽梦想与憧憬
放眼神州大地 花更好月更圆
喜看父老乡亲 天天有好心情
世界的目光 关注你的身影
是你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前程
坚信中国未来 国更富民更强
民族复兴路上 我们万丈豪情
心怀是天下 情系是百姓
你平易近人的笑容 暖在我们心中
正气定乾坤 清风推新政
我们跟随你 党啊 向着光明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音乐特色
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
歌曲歌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