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物理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分管理科科研和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中国教育部科技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常务理事。1984--1996年任“
中国物理快报”编委,现任“
理论物理通讯”及“物理学进展”编委。迄今已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人。
给出了一个对“不均匀性”(lacunarity,描写
分形几何的一个基本量)数学描述的改进的表示式;对前人有关分形上
相变的普适性判据的困难和内在矛盾,提出普适性判据迄今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在
金刚石型迭代格子上反铁磁Potts模型存在低温
代数衰减相,证明了前人争论许久的预言;在各种不同分形晶格上对sing,AT,BEG,Gaussian等模型的相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编写出版“
分形物理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对二维动力Ising模型用解析方法,采用切断近似研究了它的临界
动力学;在现有Glauber和Kawasaki机制之外,提出了“多
自旋跃进”机制;通过解析计算,精确求解动力Caussian模型的动力学临界指数Z,发现Z的数值与空间维数无关;研究了饱含长程作用的Caussian模型的临界动力学。
研究了在不同晶格结构上不同模型上的dimer系统的非平衡
相变;研究了
分形晶格的两个基本几何参量不均匀性(lacunarity)和分叉度(order of ramification)对dimer系统的非平衡相变行为的影响。
在平均场理论框架内用解析求解方法研究了饱含聚变、产生、
湮灭、分解等过程的集团演化行为,并计算了有关的标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