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
冯志强,男,1935年出生,汤阴县人。曾用名冯汉卿。中共党员,—局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
1984-1985年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曾任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副指挥,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联合国援华 CPR/85/O44项目国家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广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会理事,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会及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现任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及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贡献
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
成就:
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1958年主持昆仑山脉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
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
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
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省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
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
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开拓了我国海洋调查的新领域。
组织国际技术会议2次,出版专著及论文集3部。代表作有“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s”(美国 AAPG出版)。
获奖记录
80年代以来,个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矿部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贡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