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勒镇位于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在镇雄县东北部,国土面积170.32平方公里,为云南省昭通卷烟厂的优质
烤烟供应基地。
境内具有丰富的林产资源和矿产资源,拥有用材林和
经济林40854亩;辖区内以保村蕴藏着丰富的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出的
硫是享誉全国的免检产品。同时,境内还盛产
滇东北著名的
天麻,
竹荪等名贵中药材,
苦丁茶、蚕桑正逐渐发展壮大成又一新兴亮点产业。
历史沿革
以勒镇是昭通市镇雄县28个乡镇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政府驻地距县城54公里,交通方便,东邻坡头、母享,南接
林口镇,西连果珠,北抵大湾、花朗,并与毗县威信的石坎、水田接壤,是东半县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
奇台县之称。
规模
以勒镇全镇辖10个村263个村民小组,现有户数14279户,62719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3958户61597人,劳动力33722人。全镇国土面积170.32平方公里,海拔850至1800米,驻地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1.3℃,年降雨量800毫米,适合种植
烤烟、玉米、
阳芋、稻谷等作物。全镇耕地面积75038亩,林地57844亩,人均耕地1.2亩,共有经济林果674亩。全镇农民收入以烤烟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99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9.8元。
发展重点
全镇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今后全镇的发展重点主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委“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紧扣1个中心,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即发展与稳定;把握三个关键,即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优化农业和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四个重点,即内外经济拉动、构建产业体系、加快以勒建设、壮大特色经济;建设五大基地,即商品粮种植基地、
烤烟品牌强势基地、畜牧特产开发基地、市场批发后劲基地、林果特产开发基地;培育六大产业,即绿色产品、木料粗深加工、运输建筑、餐饮服务、商贸交易、劳务输出;强化七大建设,即平安以勒、文明集镇、生态环境、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民主法制、党风廉政。
2007年,我们工作要做到“四个点”、“一个面”,即突出重点,就是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重点;突破难点,就是中心集镇的管理与开发;再现亮点,就是再现烤烟大镇风貌、打创优烟品牌;巩固零点,就是对私挖滥采的小煤窑巩固好零点管理;推进全面,就是推进平安以勒、扶贫开发、粮食生产、招商引资、劳务开发及其它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579元。
政治
“三农”难题
自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
镇雄县以勒镇各村开展工作以来,该镇采取沟通与融合、充电与壮大、感召与凝聚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破解了“三农”难题,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勾通与融合
以勒镇党委切实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工作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后勤保障和制度保障。镇成立工作队办公室,村成立指导员办公室,建立和完善了指导员民情调研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学习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工作队长参加党委班子会议,指导员参加村“两委”会议,共同商计有关要事。指导员需要汇报工作和返回各村,党委都做到派车接送,市农业局的蔡德武同志要回
昭通市探亲,党委也安排车辆送他回去,使其原单位放心,妻子儿女安心,自己工作热心。
队长王朝忠,经常用自己的私车下村入寨,了解各村指导员工作情况,与指导员一起到农户、下地块调查村情民意,研究工作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工作队在短短的时间内,明确了工作目标,确立了一个3+2+x的指导员工作思路,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充电与壮大
一是加强学习。镇党委与工作队定期组织驻村指导员学习政策法规、政治理论和中央、省委有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提高驻村指导的工作水平。二是强化管理。10个村驻村指导员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建立了工作日志,实行考勤记录,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指导员每月在村工作时间20天以上。县检察院派驻毛坝村的驻村指导员高兵同志,老父亲患病卧床不起,自己却坚持一如既往地驻村工作。市农业局派驻
以勒村的蔡德武同志至今也才回到
昭通市探亲一次,平时长期坚守在岗位,使人十分感动。三是严格要求。坚持做到驻村指导员每月向党委和工作队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工作队办公室每月收集一次情况、上报一次工作总结、镇党委书记和工作队长每月交流一次工作情况的“四个一”活动;驻村指导员坚持天天写日记、适时写读书笔记、月月写小结、半年写一篇心得体会和一年写一篇调研报告的“五个写”的活动,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蔡德武同志在驻村工作中,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调查研究,写出了10000多字的《微耕机代替人挖牛犁的落后生产力的调查报告》和《以勒村如何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感召与凝聚
镇党委组织新农村工作队及政府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村上有专栏、路边有标语、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文章、进展有简报,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成人皆知。切实做到了内容上丰富、形式上生动、效果上明显。镇党委在《以勒信息网》上开辟了专栏,工作队办公室定期编发《
简报》,各村定期更换专栏,书写标语,同时省市县新闻媒体网站采用以勒镇新农村信息稿件57篇。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
粮烟生产取得突破
镇党委与新农村工作队密切配合,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生产前线,到田间地块实地指导农民进行科技生产,想方设法帮助农户搞好春耕备耕,及时调运化肥方便群众;镇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为农民搞好春耕生产想办法,出点子,指导员蔡德武同志凭借自己的农机专业为农户修理微耕机,解决了农户春耕后顾之忧。全镇共完成了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34800亩、地膜覆盖15000多亩,建立了科技示范长廊1个,粮食丰收样板2500亩。粮食生产形势喜人,丰收已成定局。
镇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在田间地块里度过黄金周,与群众并肩作战、协调配合,牵电线、拉管子、找水泵,组织烟农抽水、背水、挑水,集塘屯水,顶烈日、冒酷暑、洒热汗,指导烟农严格移栽程序,先浇“坐窝水”,栽上烟盖好膜,再浇一点“定根水”,一步一个脚印,指导了烟农抗旱保栽,确保了全镇19700余亩
烤烟按时移栽结束,赢得了市、县领导的好评。
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镇党委与新农村工作队通力合作,扎实抓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78.26万元38户易地搬迁工程,90余万元的3个村5个村民小组301户整村推进工程,28万元的大面安居工程70户,督促修建了以勒卫生院综合楼,引进外资90.26万元,改造和修建了两所教师宿舍楼,基本完成了320多万元的以勒中学综合大楼和男女生宿舍楼,在协助搞好“塘以油路”建设的同时,协助抓好“农网”改造,筹措争取资金24万元修建以勒街“越岭路”500米,硬化街道250米,修建了乡村公路53公里,排除阻力,建起了客运站,争取了100万元资金修建大雁大桥。筹资6万多元配备以勒、庙埂、毛坝3个村党员活动室设备,改善党员群众学习和娱乐条件,争取了6万元资金改造火草村办公楼居住条件。积极配合争取20万元资金,在庙埂村街上小组抓好39户农户新居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以勒镇
村级组织得到加强该镇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改善党员结构,全镇发展党员38名,占县指导数32名的119%,其中农村致富带头人占89%。在村级换届中,有5名新党员被选为村委委员,有16名新党员被除选为小组长,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试点示范取得成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该镇把基
础较好的庙埂村向家湾小组创建为全镇的试点示范村。投资20.66万元,结合“百千万帮扶工程”,户均建成了1口沼气池,家家进行了改厕、改炉、改灶;硬化进村主干道,户户连通了水泥卫生路,实施了住房改造,房屋抿糊,硬化院坝;自来水安装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已种植梨树300亩,桃树30亩,林果收入达到12万元,家家户户养商品猪均达3头以上,20头以上养猪大户8户,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6万元。输出务工人员91人,务工经济达45.5万元。向家湾已形成依托“经济林果、养殖业、劳务输出”三位一体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村容村貌好、社会风气良、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的和谐文明村庄。
农民素质明显提高
镇党委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明创建。一是在集镇整治上下功夫。建好群众满意一条街,彻底治理了脏、乱、差,规划了市场,理顺了街道,打造“旱码头”品牌,树立以勒形象,增强了人民群众爱我家乡的热情。二是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管理。从宣传着手,加大教育力度,使农民自觉遵守政策法规,自觉执行
计划生育。三是在政府机关和站所中,积极推进行业规范化服务,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开展了“七一”
建党节系列庆祝活动。四是先后邀请市县农林专家及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受训人员涉及10个村3000余名干部群众,提高了农民专业技术水平。
经济
农村经济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874.2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410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55%;畜牧业收入2499.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5.32%;林业收入163.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6%;外出劳务收入1934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603元,人均纯收入1079.8元。2006年底全镇共拥有汽车68辆,拖拉机13辆,摩托车766辆。全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林业等,主要销售于县内外,2006年种植产业销售总收入2050.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1.6%。
新农村建设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结合我镇实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就是“三村”:建设平安和谐村、生态文明村、富裕小康村;“四化”:产业发展特色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生活习俗现代化、团结互助和谐化;“五好”:建设思路好、产业发展好、生活条件好、社会风气好、管理机制好;“六改”:就是改住房、改厩厕、改厨灶、改道路、改水电、改农田;“七无”:就是无违反
计划生育、无青壮年文盲和适龄儿童辍学、无虐待老人和妇女儿童、无黄赌毒和邪教、无
刑事案件、无安全事故、无严重环境污染。“八有”:就是有整洁房屋、有卫生厩厕、有水电入户、有电视电话、有劳动技能、有致富项目、有连户通道、有文卫设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抓住市政府和县政府在以勒镇创建新农村试点的机遇,借此东风,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工程。在改善农村饮水、住房、道路、村容村貌和通信、电力、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上,先在基础较好的村民小组庙埂村向家湾小组,投资15万元,按照惠民工程的标准,结合实际,户均建成了一口沼气池并通过建沼气池实施改厕、改炉灶工程;硬化进村主干道407米,硬化联户卫生路1064米,栽行道树96棵;住房改造18户937.5平方米,房屋抿糊37户3300平方米,硬化院坝200平方米;安装自来水管道到户,户均拥有一个自来水水龙头;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2006年,该小组经济林果收入12万多元,经济林果收入3000元以上的7户;外出劳务收入45.5万元;养殖业收入15万元,养殖大户8户。成为依托经济林果、养殖业、劳务经济为支撑产业,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招商引资
2006年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做优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在引进外资上,得到了云南
金沙集团公司特别是罗总的支持和厚爱,携下属企业单位于年初到以勒镇考察,投资了90.26万元在以勒镇镇教育基础设施和集镇建设等工作上,瓜果大雁小学教师宿舍楼改造10万元,也全部完毕,茶木教师宿舍楼修建40万元,第一层楼即将结束。
茶木集镇硬化10万元,工程已全面结束。还给了中心学校活动经费5万元,送了中心学校电脑7台,摄像机2台,放影音响器材1组,录音机2架。
并在年初镇的两代会上,送给了“两会”代表纪念品。给了党委政府搞好集镇规划的10万元。
以勒火车站
成贵高速铁路(
成都市-贵阳)又名成贵客运专线、成贵铁路,起于成都,途经
乐山市、
犍为县、
宜宾市、
长宁县、
兴文县而后进入
云南省境内过
威信县、
镇雄县最后再进入
贵州省毕节市、
大方县、
黔西市东至贵阳市,形成四川至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快速大通道。成贵高铁全长约632.6公里,总投资780亿元,为客运双线,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列车类型为和谐号动车组。
2013年12月25日上午,成都至贵阳铁路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底可建成通车。建成后,届时
成都市2小时左右可达贵阳,连接
贵广高速铁路,成都至
广州市全线高铁,6小时可达;在广州接
广深港高速铁路,从成都坐火车至广州理论运行时间只需6小时,到
香港西九龙站也只要7个多小时。
成贵高速铁路由
国铁集团和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三省政府
共同出资建设,(乐山-贵阳段)线路全长519公里,总投资746亿元。成贵铁路建成前,成都至贵阳没有直接相连的铁路,主要通过成(内)渝、
渝贵铁路相通。成贵铁路建成后,沿线3600多万人口将获益。
成贵高铁中途经过云南省威信,
镇雄县两县,镇雄县设
以勒站,位于云南省
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镇
庙埂村。
社会
特色产业
烤烟一直是以勒镇的“重头戏”和支柱产业,为了抓好这一“兴烟强镇”支柱,党委政府进一步提出“壮大烤烟产业支柱,打造以勒烤烟品牌”的响亮口号。抓住承办省市优质样板烟的机遇,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狠抓落实,生产到收购各个环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铸就了以勒烤烟历史上的辉煌,获得生产、收购双第一,被县政府评为
镇雄县2006年烤烟生产、收购“先进集体”,夺得2006年全县烤烟生产收购的桂冠。
全镇种植面积实际量测19085亩,占县下达任务17030亩的112%,完成收购数量324.83万斤,占县下达指令性任务306万斤的106.15%,烟农收入1565.66万元,户均纯收入4225元,种烟大户中有的收入高达3.8万元,人均纯收入845元,实现斤烟均价4.82元。努力把
烤烟产品建成惠及千家万户的产品,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在名特优上着力打造,形成精品,树立自己的形象品牌,带动各项经济的发展又快又好。
在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劳动经济,找准思路,采用“政府组织,老板牵引,群众自发”的方式,使丰富的劳力向雄厚的“财力”转变。已输出务工人员8500余人,比上一年增长17.3%,务工收入达2552万元,比上年增长35.6%,让务工人员,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务工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在加大人口控制力度上,认真分析,精心研究各项指标体系,全面实施
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采取措施,一如既往地抓落实,使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
上学情况
全镇共有健康适龄儿童8791人,已入学8741人,入学率99.4%;三类残疾儿童24人,已入学19人,入学率79.2%;健康适龄少年4894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4654人,毛入学率95.1%;三类残疾少年22人,已入学14人,入学率63.6%;15周岁人口1500人,小学完学数1491人,完学率99.4%;17周岁人口1510人,初中完学数1225人,完学率81.1%。青壮年人口35868人,文盲半文盲671人,非文盲率98.1℅;
全镇共有2所初级中学;20所完全小学,现有初中在校生4487人,分设44班,小学在校生9940人,分设194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1225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260平方米,生均面积2.2平方米;初中校园占地面积6165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872平方米,生均面积3.1平方米;中学教职员工185人,小学教职员工370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80人,小学专任教师293人。
教育目标
我镇于1998年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目标,2006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把“两基”作为全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以“控辍保学”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要求兑现“免补”经费,“两基”工作顺利实施,达到评估验收标准。
旅游
以勒赋碑
1998年
元旦立于以勒村三洞桥桥旁,作者,涂云贵,书法,
刘琨。原文如下:挥文笔山大毫,
葡萄泉当歌;翔青龙于凌空,驱
白虎而驰地;金钟山下一镇平安,水口寺锁二水环;山外松竹参差隐小径,坝内蜂蝶跹菜花黄;挽交通枢纽,迎黔蜀商人;苏杭货物盈闹市,天府锦缎悬店前;三春杨柳科舞依依,九夏荷盖立婷婷;金秋四围飘香稻,严冬寒梅映白雪;两山蜿蜒,回顾宝地;四门开关,虎踞龙盘;山水秀兮人杰地灵,金钟长鸣兮盛世太平。
葡萄泉
葡萄泉,俗名,冒砂井。位于以勒集镇所在地以勒村,是个稻谷飘香的坝子。坝内有很多井泉水,泉水随砂翻滚而出,清澈见底,具有夏凉寒温之特点,甘美味好。不管何时,只要到井边,井内就会有迎接客人似的一串串
葡萄状的气泡,从井底由小到大直往水面冒出,是全村百姓的主要食用水。葡萄泉主要以老街下面的“葡萄三眼”而最出名。以勒,
彝语读“沂奶”,意即泉水清凉甘美的地方,其命名也因葡萄泉而得。
金钟山
坐落在以勒集镇内东面,高离地面不足百米,整个山状似金钟扑地一样,故取名为金钟山。集镇内的金钟路也因此而命名。
四烈士墓
中国人民解放军128团部队于1950年5月在以勒坝子缴匪时,在麻地沟战斗中因追剿逃散的顽匪时,不幸遭到伏击,壮烈牺牲4人,分别葬在以勒村河边1所、
新田县1所、水口2所。1990年,以勒镇人民政府为纪念革命先烈,让其英明时代相传,千秋永颂,成为以勒镇革命传统教育的示范基地,将另两所移到水口的2所处一起合成了一墓。据考,4烈士没留下姓名。立碑时间1990年12月1日。对联,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横联,英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