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镇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辖镇
张庄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地处邹城市东部,东连城前镇,东南与香城镇为邻,南连枣庄市山亭区,西连大束镇、香城镇,北连田黄镇;镇人民政府西距邹城市区25千米,总面积172.65平方千米。
明天顺、嘉靖年间,境张庄镇内大部村庄属第五乡罗头社,2000年12月9日,撤大律乡,并入张庄镇;截至2018年末,张庄镇有户籍人口74031人;截至2020年6月,张庄镇下辖7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张庄村。
2011年,张庄镇财政总收入25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比上年增长13.2%;2018年,张庄镇有工业企业33个,规模以上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1个。
历史沿革
1949年为张庄区。
1958年建张庄公社。
1984年改张庄区。
1987年改张庄乡、大律乡
1994年,撤销张庄乡,设立张庄镇。
1996年,张庄镇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辖张庄、位庄北山、马连沟西、马连沟东、马连沟北、东果庄、东北洼、位庄、位庄南山、白石山、仙桥、立石山、吉玉庄、猪嘴石、黑港、桑家庄北、桑家庄南、油桐秧、徐家岭、东王庄、老崖头、后汉石桥、前汉石桥、小烧峪、大烧峪、柳树沟、高山庄、老林店、桃花山、陈沟、韩沟、刘家洼、桥北、大沟、将军堂、西南沟、松石、大烟庄、矬草峪、黄庄、簸箕掌41个行政村;
大律乡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大律、田家沟、西付村、西董家庄、东董家庄、小彦、孔沟、东赵庄、西王沟、大彦、崔家庄、辛寺、上磨石岭、下磨石岭、虎窝、牛角、西柳峪、杨家庄、黄土崖、小烟庄、西卞庄、东卞庄、大黄林、老龙沟、后任岭、前任岭、魏家口、刘家、白山峪、西王营、东王营、小黄林、枣沟33个行政村。
2000年12月,撤销大律乡,并入张庄镇。
地名由来
张庄镇,在清朝初期,适逢旱灾,颗粒不收,饥民遍地,一张姓军官路经此地,抽调军粮,救济灾民,村民感激不尽,遂将此地命名为张庄;明代有张姓从石墙张楼辗转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为张庄。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张庄镇下辖74个行政村、9个社区
截至2020年6月,张庄镇下辖7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张庄镇地处邹城市东部,东连城前镇,东南与香城镇为邻,南连枣庄市山亭区,西连大束镇、香城镇,北连田黄镇;镇人民政府西距邹城市区25千米,总面积172.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张庄镇地处邹东山区,地势东部、北部高,南部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凤凰山,海拔648.8米。
气候特征
张庄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43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12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263.8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31毫米(1988年)。
水文
张庄镇境内主要河流有东大河、戈河等7条河流,均属季节性间歇河
土壤
该镇土壤气候适于花生、番薯、林果等作物生长。全镇花生种植面积为4.5万亩,品种以“鲁花18”、“丰花1、2号”、“花育17、21”等为主,平均亩产300公斤,花生出油率为45%。地瓜种植面积为2.8万亩,品种以“徐薯18”、鲁薯7号、8号为主,亩产2000公斤,具有味甜爽口、含糖量高等特点,远销内蒙、安徽、辽宁等地。近年来先后成片发展梨、柿子、大樱桃、板栗等干鲜杂果3万亩,地堰林业3.6万亩,栽植各类果树200多万棵,建成了万亩梨园和万亩柿子园;并在孔沟流域规划了1.5万亩大樱桃基地,栽植大樱桃20万株,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最大的大樱桃基地。
自然灾害
张庄镇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一般4年一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内五河县穿境,水利资源充足。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山东省农科院长绒棉实验基地和禹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均坐落于此,农业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粮食、瓜菜、水果及奶牛、瘦肉型猪等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卫生药剂、雨具制品、羊绒制品及草柳编、绢花等手工艺品畅销不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更适于各界人士投资办厂。
矿产资源
张庄镇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优质花岗石,品种有邹城芙蓉绿、珍珠青、齐鲁红、将军红等10余个品种。
张庄镇蕴藏着丰富的优质花岗石资源。山东省地质科研所的勘查表明,该镇境内的连青山系多为花岗岩构造,蕴藏着国内罕见的片麻状角闪黑云斜长花岗岩;其中一个品种,磨光后的底色呈浅绿色,似湖中春水,斑斓点缀的浅红色正长石,酷似出水芙蓉,故该品种定名为“邹城芙蓉”。这种优质的花岗石,主要分布在该镇的莲籽山、光山县、龟山等处。另外,还有“珍珠青”、“莲子灰”、“黑白花”、“虎皮花”、“齐鲁红”、“将军红”等十余个品种。经有关部门测试分析,该镇境内的花岗石色泽美观,抗压力强,光洁度高,硬度大,其各项物理化学指针,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建材标准,是一种华贵优质的建筑饰材,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张庄镇辖区总人口7.1万人,城镇化率5%,总人口中,男性37272人,占52%;女性33780人,占48%;18岁以下11599人,占16%;18—35岁19264人,占27%;35—60岁27342人,占38%;60岁以上12847人,占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出生率14.9‰,人口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长率6.4‰。
截至2018年末,张庄镇有户籍人口7403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张庄镇财政总收入25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比上年增长13.2%。
2018年,张庄镇有工业企业33个,规模以上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1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张庄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7.8万亩,人均1.1亩,生产粮食1.74万吨、油料1.195万吨、水果0.5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30.8%,畜牧业形成以肉牛奶牛、青山羊、生猪、肉鸭养殖为主的专业村26个,大型蛋鸡养殖基地2个,万只养鸭场4处,百头养牛基地3处,年出栏千头养猪场4处,林果业主要有大樱桃、柿子、大枣和干鲜杂果等,农业增加值14566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4%。
该镇山多河密,水草丰茂,植被覆盖率达到65%,十分适于畜牧业的发展,全镇生猪存栏量5.2万头,品种以“长白”、“约克”等为主;青山羊6.8万只,奶牛、黄牛1.2万头,高原兔1.9万只。2003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
第二产业
2011年末,张庄镇工业增加值160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镇星火产业园区初具规模,进驻企业13家,民营企业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张庄镇工业增加值160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镇星火产业园区初具规模,进驻企业13家,民营企业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
2011年末,张庄镇有1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2亿元。
文化
特产美食
张庄村附近有上磨石岭民俗村、连青山森林公园、邹城开元寺遗址、凤凰山石窟造像、大律水库等旅游景点,有张庄油栗、邹城柳下邑猪牙皂、香城长红枣、城前山豆角、金山大樱桃等特产。
社会
电力供应充足,处于德州华鲁电厂120KV电网之中,并新建了35KV变电站;实施了自来水工程,月供水能力2.4万立方米;硬化镇村公路50多公里,实现了油路村村通;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新兴育雏园,占地120亩的禹西北农贸市场和长2公里、集批发购物、交通运输、文化娱乐、饮食服务为一体的商贸街,商业、金融、邮政、电讯、移动通信、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
教育
2011年末,张庄镇有小学14所,在校生3242人,专任教师3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2所,在校生1208人,专任教师147人,教育事业费支出92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张庄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村级文化大院24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场次300余场,观众30000人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张庄镇有卫生专业人员56人,病床5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4万人,参合率92%。
社会保障
2011年,张庄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1300人,参保率达到90.6%;城镇非农业参保人员实现全覆盖;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046人,城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人。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张庄镇全镇村村通邮、通电话、通宽带,邮政业务收入106.4万元,程控固定电话5460部,移动电话28560部,宽带用户520部,电信收入400万元。
2011年末,张庄镇有小型水库4座、小Ⅱ型水库13座、塘坝120座,总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
交通
2011年末,张庄镇全镇村村通油路,镇驻地实施了“五纵五横”10条道路拓宽改造,硬化道路4万平方米。
101省道和京沪铁路跨越全镇,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在镇西北穿过。距离北京330公里(高速),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60公里(高速),距青岛市3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
政治
同时,镇党委、政府狠抓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创了民情恳谈制度。2000年4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广,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几十余家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集中进行了专题报导;2000年7月,张庄镇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以来,张庄镇连续获得邹城市“六好乡镇党委”“模范镇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张庄镇政治社会稳定,民风朴实热情,诚信敬业,群众勤劳好客,有山有水有资源,有花有果有文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土壤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特产美食
社会
教育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
政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