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坝镇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辖镇
沈坝镇,隶属于汉滨区。地处汉滨区西北部,东与大河镇毗邻,南与汉阴县蒲溪镇相接,西与汉阴县涧池镇接壤,北与中原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7千米,总面积112.9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沈坝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沈坝镇常住人口6512人。2011年,沈坝镇农业总产值506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69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420万元。
历史沿革
早年,沈姓商人在此开杂货铺。此坝地又盛行植桑养蚕,被称为桑铺。后人出于对沈氏铺主的纪念和敬仰,把沈桑铺改称为沈家坝,简称沈沈家坝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沈桑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沈桑联保的第六、七、八、九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沈桑乡第五、六、七保。
1950年,划为安康县第十四区下辖4个乡。
1956年,将4个乡合并为沈坝乡。
1961年,成立沈坝公社。
1982年8月,将沈坝公社分设为元潭、沈坝2个公社。
1983年10月,设立元潭镇和沈坝乡。
1996年10月,2乡合并为沈坝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沈坝镇地处汉滨区西北部,东与大河镇毗邻,南与汉阴县蒲溪镇相接,西与汉阴县涧池镇接壤,北与中原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7千米,总面积112.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沈坝镇地处五台山脚下,以中高山地为主,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415—1400米,平均海拔700米。
气候特征
沈坝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较为干旱,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均气温15℃。无霜期年平均2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系水文
沈坝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枫树河、刘家河2条,均在沈坝街汇入月河。
自然资源
沈坝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沙金,主要分布在沙沟村境内,现已投资开采。农业林地面积12.67万亩。
自然灾害
沈坝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暴雨冰雹灾害发生在1982年8月15日,造成境内7个生产大队27个村民小组的农田冲毁,树木折断,农作物绝收,7人死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辖桥头、西元、阳山县、庙沟、石梯、沈坝、沙沟镇、富田、阴湾、小沟、花红、码头、罗仙、北沟、关耀、元丰、田心、高锦、张四营、银杏河20个行政村;下设14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沈坝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沈坝街。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辖区总人口11608人。其中男性6384人,占55%;女性5224人,占45%;14岁以下1012人,占8.7%;15—64岁8126人,占70%;65岁以上2470人,占21.3%。2011年,沈坝镇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0.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2人。
截至2018年末,沈坝镇户籍人口1233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沈坝镇常住人口数为6512人。
政治
党建工作
“三级联创”工作进展顺利。全镇新发展党员19名,其中预备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5名。调整支部书记1名。村级活动室公房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筹资4万元的沈坝村公房建设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阳山县、桥头、花红、关耀4个村公房建设已动工,计划于2007年7月底前竣工。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地地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狠刹各种不正之风,重塑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威信,进一步开展构建警示训诫活动,加强党委领导成员抓党建联系点制度,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制,注重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经济
综述
2011年,沈坝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万元。
2011年,沈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625元。
2018年,沈坝镇有工业企业2个。
2018年,沈坝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沈坝镇农业总产值5065万元,比上年增长4.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7%。
沈坝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阳芋、红薯为主。2011年,沈坝镇粮食生产4638吨,其中玉米664吨,水稻2198吨、薯类1776吨。
沈坝镇主要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蔬菜为主。2011年,沈坝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739亩,产量1001吨;蔬菜种植面积5230亩,产量289.2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莲藕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累计造林1.7万亩,其中经济林1.7万亩。2011年,沈坝镇经济园林总计到达1.7亩,主要品种为核桃、桑树
沈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沈坝镇生猪饲养量5.49万头,年末存栏26670头;羊饲养量7431只,年末存栏3081只;牛饲养量3100头,年末存栏2772头;家禽饲养量14.8万羽,上市家禽7.35万羽。2011年,沈坝镇生产肉类2343吨,其中猪肉2115吨,羊肉65吨,牛肉52.5吨;家禽110.5吨;禽蛋157吨;畜牧业总产值21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
第二产业
2011年,沈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69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3%,比上年增长26.7%。
第三产业
2011年,沈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6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000件,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1500件,征订报纸、期刊260份,业务总量6万元。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40户,手机用户2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0万元。
2011年,沈坝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62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5%。
乡镇特产
沈坝镇矿产丰富,自古以蕴含脉金而驰名,资源优势以林业为主,蚕桑、畜牧养殖、劳务输出是全镇的支柱产业,核桃作为全镇一村一品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另外还有金矿、药材、食用菌等产业。
文化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农家书屋10个,藏书2.55万余册。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安装“村村通”工程300余座,户户通广播电视。
文明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工会、共青团不断组织机关学校干部职工学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认真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户”创建活动,2007年创建区级文明校园1个,十星级文明户102户,“五好家庭”240户。不断加强对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严厉打击“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喉舌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全年在市区报刊杂志发表新闻80多件,营造了良好氛围,顺利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沈坝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造就了敢于拼搏新一代年轻人,在新时代的指引下,沈坝的年轻人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从我们沈坝走出去的维和人员,他们日夜待命,为了世界的团结兢兢业业;也有我们的翻译人员,在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炎热的南亚地区,有来自我们沈坝的工程人员,用他们美丽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见证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发展!
交通
沈坝镇境内有沈涧、沈双、沈元3条主干线。村村通公路,11个通村公路得到硬化。2011年,沈坝镇有县镇级公路2条,总长12.5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2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6所,专任教师48人,在校生10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教学班8个,专任教师29人,在校生3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沈坝镇有科技特派员3人,科技示范点3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7个,病床6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沈坝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53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731人,参合率95%。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校园运动场5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沈坝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户、人数12人;城市医疗救助11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7户、人数1221人;自然灾害救济户数97户,人数149人;临时救济户数192户,人数34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7人。敬老院1所,床位9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9人。2011年,沈坝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412人,参保率80%。发放养老金1259人,60岁以上符合条件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产业结构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坚持“稳定粮食、壮大蚕桑、发展畜牧、振兴劳务”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确引导农民抓经济、兴产业、搞建设、谋发展,促使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突破。全累计调回优质小麦种2.4吨,水稻良种3.3吨,优质玉米种2.5吨,优质油菜种200余斤,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890亩,玉米播种面积达8100亩,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粮食产量达到6000吨;新建桑园750亩,栽桑26万株,改造劣质桑园1000亩,蚕茧发种量突破7500张;建立罗仙、关耀2个村畜牧养殖示范村,培育年养猪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0户,畜牧养殖总出栏达到5.9万头(只);全年输出劳务4033人,实现劳务产值3000余万元。
基础设施
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乡村道路铺设、集镇街道改
造、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工程为先导,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区扶贫办、区建设局的鼎力支持下,桥头村顺利完成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新修村组公里6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103杆、10公里,建人饮站一处,新建村活动室1所,新建村小学校舍80平方米,完成农户“五改三建”50户、移民扶贫搬迁5户,安装村村通工程4套,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通过政府“打底子,群众盖面子”,完成了辖区沈涧道路硬化,沈元道路硬化3公里,群众共投资近100万元,同时,沈双道路硬化全面铺开,为国家项目。纳入通达工程的迎风、庙沟、北沟、关耀、沙沟五个村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沈涧路的开通使沈坝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到市中心一个来回要一天,要绕道双溪经叶恒路,再到316国道,才能到安康。所以安康城里有人说:沈坝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现在沈坝到城区一个来回不到3小时,全程不到70公里。是汉滨区西北方交通最方便的集镇。沈元路、双沈路、沈涧路、三条干线交汇于沈坝街道,客流量、和货流量比以前翻几倍,全镇的经济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现行生育政策,围绕全年计划生育目标任务,认真开展“三查三清”活动,狠抓“三查”及各种节育措施落实,从严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共清理政策外生育120人,人口出生率为7‰,新出新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5%;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两基”复查工作成效显著,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入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获得“省级教育强乡镇”的殊荣;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和灾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就医看病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综治工作平稳推进;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农民负担“八个禁止”,加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力度,减负工作扎实有效,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和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困有所帮。
旅游
境内有陕南“第一高峰”之称的铁山,原始森林五台山,动人的龙潭传说 梳妆台,远近闻名的莲花池,透过美丽的传说,使得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神秘而美丽。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始建于1801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石家是一个声 名显赫的移民大家族之一,而且还是北宋将领石守信的后裔,石氏家族曾一度财势显赫,声名遐迩。
大院分为三部分,前部是门厅,门厅左右各有两个小门,由于年代久远,已被封堵,右侧门楣上刻“出为第”,左侧门楣上刻“入为孝”,从小门通往左右的两个大院住的是另外两户人家,也属石姓家族的人,现在被分别编排成13号和15号。门厅直通中部大院,这里没有北方四合院里常见的影壁,倒是横着一条半米高的门槛,门槛上有一组四开的“屏风”式二门,跨过门槛就是中部大院了。大院往后是上房,一进大院抬头就能见到上房门楣上的一块大牌匾,上书“圣旨敕旌节孝”,此牌匾是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为“敕旌处士石名忠之妻严氏”所立。
清代光绪年间的石氏族谱详细记载了石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沙市石氏为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后来,“高祖自于乾隆四年由湖南长沙府善化迁陕,卜居安邑沈桑银杏河……(沈桑银杏河即现在的沈坝镇迎风河村)如今生活在石家大院的族人有三十多口,从族谱上推算,从湖南迁陕已有十代人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系水文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乡镇特产
文化
文明建设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
旅游
石家大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