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俊元(1808-1879年),字克明,号印潭,自号四休子,出生于泉州西街甲第巷(现
鲤城区)。
庄俊元自幼聪慧过人,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考取秀才,次年成为廪生。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
举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成为
进士,入选翰林院,专攻满文,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
编修职位。他还曾担任
国史馆纂修、协办翰林院事兼撰文、清秘堂校理等职务,并参与庚子顺天乡试的审阅工作。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因其在京察中表现突出,被授予甘肃
西宁府知府,后兼任西宁道台。在任期间,他前往
青海省处理雍沙叶布民族案件,负责军需事务,并成功平定黑城回民暴动,保护了多个村庄免遭破坏。此外,他还禁止种植
罂粟,赈济灾民,防止官员滥捕百姓。由于在处理黑城回民事件上的分歧,他选择辞去官职,返回故乡
泉州市。
咸丰三年(1853年),他在泉州组织城防和训练
地方武装。咸丰七年(1857年),因军事功劳被提升为
道员。当时,
林俊在
闽南地区发动起义,沿海局势紧张,他被推荐为
福建省沿海团练大臣,但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朝廷的任命。此后,他在泉州作为地方绅士生活了三十年,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包括创办书院、减免赋税、设立育婴机构、修复废弃坟墓以及调解争端等工作。他还致力于家族宗祠建设,修订族谱,鼓励后辈努力进取,关心邻里。庄俊元的性格外刚内柔,待人坦诚,受到亲友和同事的尊敬。尽管如此,他直言不讳的态度有时会引发争议。在他的自我总结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庄俊元热爱行书,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他还关注
泉州市方言的研究,并编写了《俚言徵》一书。光绪五年(1879年),庄俊元逝世,享年72岁,安葬于晋江县兴贤里的石阜盆山(现属晋江市
紫帽镇)。
庄俊元的书法造诣深厚,他的行书作品融合了
董其昌和
赵孟頫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据传,他在未成名之前,日夜勤奋练习书法,即使在床上也不忘用手指模拟书写。有一次,妻子因为受不了他在她身上练习而责备他,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领悟到应该形成个人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行书作品气势磅礴,具有明代书法家
张瑞图的风范。庄俊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善于撰写对联,他的作品遍布
泉州市乃至台湾的
庙宇、衙门和市场等地,这些对联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许多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俊元在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考中进士并成为翰林院
编修,后来担任甘肃
西宁府知府和
道员,以清廉正直著称。由于与上级意见相左,他选择了辞职回家。在泉州,他积极投身于地方文化建设,推动了许多有益的社会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泉州书法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行书作品广受欢迎,为泉州的宗教文化和风景名胜增添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
黄光汉创立的“光汉体”书法正是受到了庄俊元书法风格的启发。庄俊元的故居位于泉州甲第巷,曾经悬挂有“翰林第”和“进士第”的牌匾,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