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全
复旦大学教授
杨洪全,男,1965年12月出生于万州区,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信号与植物激素信号互作的分子机制。杨洪全曾获得2001年度中科院“百人计划”、200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度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以及2010年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他还曾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经历
1987年和1990年先后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获得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
1995年至200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植物科学研究所先后做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同年回国,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4月至2015年3月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杨洪全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之一是维管植物CRY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之二是光信号与植物激素信号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通过生理、生化、遗传、分子和组学等手段,寻找它们之间实现信号互作、整合的关键分子链接点,并阐明调控机制。
主要贡献
以拟南芥为主要模式系统,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手段, 研究高等植物光控发育的分子机理。蓝光受体隐花青素CRY(包含CRY1和CRY2)在植物、动物和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拟南芥里CRY调控光形态建成、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自CRY在拟南芥中被阐明调控生物钟的功能后,在果蝇小鼠里被证明同样参与对生物节律性的调控。通过我们的工作,发现拟南芥蓝光受体CRY的C端功能区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导致了组成型光形态建成的表型(COP表现型),阐明了拟南芥CRY通过该功能域传递光信号,找到了CRY1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信号传递因子COP1,弄清了CRY1对蓝光信号的传导是通过其C端功能区与COP1直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建立了CRY1信号转导的基本途径;发现CRY1通过其N端功能区发生不依赖于光的二聚化,并证明了N端功能区介导的二聚化对于光激活CRY1的信号转导途径是必须的;揭示了拟南芥CRY 和COP1介导蓝光诱导气孔开放的新功能,证明了CRY和向光素蓝光受体PHOT共同完成对气孔开放的调节。阐明了COP1是气孔开放的负调控因子,并位于CRY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发挥功能;建立了CRY调控光周期开花时间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了CRY-COP1信号系统调控光周期开花时间的主要的分子机理,即蓝光激活CRY的光受体活性后,促进COP1蛋白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COP1对CO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被免除或削弱,这样CO蛋白稳定性增加并发生积累,激活成花素FT编码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开花;发现CRY、phyB和phyA光受体分别介导光诱导的气孔发育过程,建立了光信号调控气孔发育的遗传途径,揭示了光控气孔发育可能通过CRY-PHY-COP1信号系统与MAPK信号途径的互作来实现。
发表论文
《瓠瓜的离体培养和植株的高效再生》,作者:杨洪全、卫志明、许智宏,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年04期。
荣誉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2024-05-08
杨洪全.pms.shnu.edu.cn.2024-04-25
目录
概述
教育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发表论文
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