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那年在宣汉》是
四川省作家
周浚安青春系列首篇作品,也是其首个短篇小说,以其在四川省宣汉中学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描写一个农家孩子在阴差阳错下,因祸得福地进入县城求学的经历,以及期间的萌动与忧伤。
一个农家男孩“我”,用刀子划伤了老校长女儿的脸,却因祸得福,被担心老校长报复的父亲托关系,送到县城去求学,进入四川省宣汉中学就读。在城里,“我”的生活有了截然的不同,且遇到了一个精灵般的城市女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却越来越想念曾经在家乡那个被自己伤害过的女孩,愧疚之情愈来愈重。在朋友的撮合下见面以后,所有的往事都一齐涌上了“我”的心头。两个女孩,两种经历,让“我”的青春更加的迷茫。
此篇小说创作于2005年。其时,
周浚安离开学校,回老家养病。在闭塞的小山村,他一边等待着高考,一边焦灼于对人生的未知,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清静下来,对自己进行反思。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思考了很多,包括他与一个城里女孩模糊的感情,包括他与同乡一个女生发生冲突……过往的人,过往的事,不断在他脑海中闪现,最终幻化成这篇描写青春的小说。2007年发表于红袖添香网,2015年经《达州群众文化》发掘后,再经修订,又刊载于中国作家网,随着时间的渐行渐远,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已成了“80后”一代的集体性的记忆。
此篇小说以细腻的笔法描写出一个农家少年的成长历程,不带一丝造作,没有一丝矫饰,处处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品中,还在泥土里翻滚的“我”,对未来是懵懂的,对那个花花绿绿城市的向往也是模糊的,直到后来这些才渐渐清晰起来,这正符合一个孩子的认知过程。随着对城市认识的加深,“我”对过往的原罪感也产生了,甚至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赎罪,向那个曾经被“我”伤害过的女孩赎罪,弥补因为那个水晶球造成的人生缺憾。在城里,因险些进错厕所而结识的女孩,命中注定一般闯入“我”的生活,让“我”与城市有了进一步的联系,而对女孩的精灵古怪,“我”一边感到头痛,一边也慢慢习惯并产生了依赖,这也无疑是很多人生活场景的再现。
周浚安还写出在可以面对时,主人公的犹豫,最终鼓起勇气说出想说的话时的失落,想寻找安慰时产生的更加强烈的忧伤,这些显然又将生活放大了,放大到了整个进城求学的少年群体上。
此外,这篇小说也似乎初步展示了周浚安的编导才华,在叙事手法上极具特色。这段故事显然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轨迹,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等等。不过,他显然并不安分,他就像一位魔术师,倒叙,插叙……信手拈来,随意组装,不断地玩出新花样。开篇,便写“我”对自己能够进城的回忆以及对老校长女儿的愧疚。然后,写“我”与城市土著女孩的相识,与后来唯 一的铁哥们的相识,写我对“土著女孩”掩饰不住的萌动。接着,又写老校长女儿出现时,我的难以面对,这其间更是现实与回忆双线奔涌,互为补充。最后,他以两个女孩,在两个场景中,给“我”的两个耳光结尾,似乎有些突兀,却更真实地再现了“我”的迷茫、无助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