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劳瑙
奥地利上奥地利州的城市
布劳瑙,全称因河畔布劳瑙(德语:Braunau am Inn),位于奥地利上奥地利州,是茵河区(Innviertel)最大的城市,毗邻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边界,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2米,截至2024年有居民17438人。
地理
地理位置
布劳瑙(Braunau am Inn)位于奥地利上奥地利州的茵河区(Innviertel),海拔352米,距离茵河与萨尔茨堡河交汇处约15公里。其地理范围从北到南为7.8公里,从西到东为9.1公里。城市总面积为24.7平方公里,其中16.2%为森林覆盖,53.0%用于农业用途。
布劳瑙距离萨尔茨堡约60公里,位于慕尼黑和林茨之间的中点,各约110-120公里。
城市划分
布劳瑙市区包括以下22个区(括号内为截至2024年1月1日的人口数):
(布劳瑙市包括布劳瑙、奥斯特恩贝格和兰斯霍芬三个地籍社区,司法管辖区为布劳瑙司法区。)
历史
罗马时代至1914年
在罗马时期,布劳瑙所在的茵河以南地区属于诺里库姆省。在哈塞尔巴赫教堂(Filialkirche Haselbach)内,保留有供奉胜利女神维多利亚·奥古斯塔的祭坛——“哈塞尔巴赫罗马石”。
788年,兰特斯多夫(Rantersdorf,今兰斯霍芬)首次被文献记载,1120年,布劳瑙首次以“Prounaw”之名被提及。布劳瑙和整个茵河区曾长期隶属于巴伐利亚州,1260年,布劳瑙获得了城市权利。1380年,大火摧毁了初期的木质城市和茵河桥。15世纪中期,圣斯蒂芬教区教堂(Stadtpfarrkirche Sankt Stephan)建成,1492年,其87米高的塔楼奠基。1504年,布劳瑙在兰茨胡特继承战争中被帕拉丁军队短暂占领。1705/1706年,布劳瑙在巴伐利亚农民起义和民众起义期间被奥地利军队短暂围困,成为起义的中心。1779年《特申条约》后,布劳瑙和茵河东岸地区被割让给哈布斯堡王朝
拿破仑战争期间,布劳瑙被法国占领,1806年,纽伦堡书商约翰·菲利普·帕尔姆因叛国罪被处决。1810年,茵河区短暂回归巴伐利亚王国,1816年,根据《慕尼黑条约》,茵河区最终成为上奥地利州的一部分。
1914年至1938年
1914年,布劳瑙是帝国和皇家加利西亚猎兵营第4营的驻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劳瑙附近设有战俘营,最多容纳15,000名战俘。为死者设立的哈塞尔巴赫战俘墓地现由奥地利黑十字协会管理。
1938年至今
1938年10月15日,布劳瑙吞并了独立社区兰斯霍芬。1945年5月1日,茵河桥被炸毁。次日,美国军队占领布劳瑙。战后,布劳瑙属于美军占领区,并设有流离失所者营地。
布劳瑙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出生地。1989年,在希特勒百年诞辰前,两周,市长发起了在希特勒出生地前设立反对战争和法西斯主义的纪念碑,石碑取自毛特豪森集中营。多项纪念和反思纳粹历史的项目也随之展开。2023年10月起,希特勒出生地建筑开始改建。
气候
布劳瑙气候属过渡气候,受西方海洋性和东方大陆性影响,年际变化明显。降水量较低,干旱期较长,冬季较为温和,年平均气温为8.2摄氏度。
景点
布劳瑙是“小历史城市”协会成员,并在2012年与马蒂霍芬和布尔豪森共同举办了“奥地利-巴伐利亚地区展览”。
主要景点包括:
参考资料
..2024-08-06
..2024-08-06
..2024-08-06
目录
概述
地理
地理位置
城市划分
历史
罗马时代至1914年
1914年至1938年
1938年至今
气候
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