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棨(1789-1849),字戟门,号萼村,清代济南章丘人。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曾任多个地方官员,以其廉洁勤勉和勇于任事的态度受到赞誉。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留下了丰富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人物生平
李廷棨于道光八年(1828年)成为举人,随后在第二年考取进士。他的仕途始于直隶新城知县,之后历任玉田、宛平知县及深州知州。在这些职位上,他以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显著的政绩著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表现卓越,他被皇帝召见,并授予广州知府之职。次年转任雷州知府,后晋升为湖北荆宜施道。在长江发生水灾时,他积极组织救灾工作,确保了粮食安全并安置了灾民。后来,他又担任过直隶霸昌道和顺天府尹,最终在道光二十七年被任命为直隶通永道。在他的治理下,许多长期未决的案件得到了解决。然而,在道光二十八年的洪水中,他日夜奔忙,亲自勘查灾区,组织赈济活动。不幸的是,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逝世于任上。
文学贡献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李廷棨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人。他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包括《纫香草堂诗集》、《纫香草堂文钞》和《纫香草堂诗余》等作品。他还与友人合作编辑了《绣水诗钞》,收录了多位章丘籍诗人的作品。此外,他还参与了其他书籍的出版工作,如《高唐齐音》、《赠云山馆诗集》和《红藕花榭诗余》等。
藏书家生涯
李廷棨不仅在文学上有贡献,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与马国翰、何绍基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他的一位朋友去世后,他继承了这位朋友的所有刻书书版和藏书。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建造了一座名为“纫香草堂”的藏书楼,这座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其中,马氏《玉函山房辑佚书》的刻版就被他精心地收藏在夹墙缝隙中,直到2001年因为雨水渗入导致书版膨胀才被重新发现。这些书版共计5,966块,双面雕刻,展现了当时印刷技术的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