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裂变
放射性衰变方式之一
自发裂变(spontaneous fission)是一种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在没有粒子轰击或不加入能量的情况下发生的裂变。这种现象只发生于高原子序的化学元素,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几个中等质量的碎片,同时发射出中子和能量。自发裂变是在没有外来粒子轰击的情形下自行发生的核裂变,它同样可用半衰期来衡量裂变发生的难易程度。天然元素的自发裂变仅见于和的同位素。比较α衰变,铀和钍的自发裂变的分支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自发裂变产物与核裂变所产生的相同,但是正如其他形式的核衰变,自发裂变是由于量子隧穿效应,而不像人工核裂变需要以中子或其他粒子撞击来诱发。
基本内容
放射性衰变方式之一。1940年K.A.彼得扎克和G.N.弗廖罗夫首先观察到238 U核自行发生裂变现象,其半衰期为10^16~10^17年。自发裂变与α衰变一样是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的结果。原子核边界有一裂变势垒,电荷数比钍核低的核素,裂变势垒太高,不可能自发裂变;230 Th、235 U、239 Pu等核素自发裂变的概率都很小,半衰期都在10^15~10^17年,自发裂变都不是它们的主要衰变方式;随着超铀核素的不断产生,自发裂变率增大,逐渐成为一些核素的主要衰变方式,例如254 Cf的自发裂变占99.69%,T1/2=60.5天。自发裂变产物为丰中子核素,极不稳定,可放出中子或发生β-衰变。某些自发裂变核素已用作不需加速器和反应堆的中子源
理论上质量数(A)大于等于93的β衰变稳定同量素都可以发生自发裂变,因此理论上能够自发裂变的最轻天然核素为-93(93 41Nb)和-94(94 42Mo)。然而在自然界的铌和钼同位素中却都没有观测到自发裂变的迹象。目前只有在质量数232以上的核素中才实际观测到自发裂变现象的发生。其中最轻的核素为钍-232(232 90Th),其半衰期大于宇宙的年龄。钍-232、铀-235(235 92U)及铀-238(238 92U)虽然有极低几率发生自发裂变,但绝大多数时间都进行α衰变。铀-238和铀-235自发衰变时,衰变碎片会在含铀矿物晶体结构中留下破坏的痕迹,这些痕迹称为“裂变径迹”,是放射性定年法中裂变径迹定年法的基础。
锔-250(250 96Cm)是已知最轻的以自发裂变为主要衰变模式的核素。至于最容易进行自发裂变的元素主要为原子序数为100以上的人造锕系金属及系后元素,例如、、等。自发裂变和核裂变一样产生中子,因此如果达到了临界质量,自发裂变能够初始自我维持的连锁反应。另外,明显发生自发裂变的放射性核素能作为中子源,例如-252(半衰期2.645年,自发裂变分支比约为3.1%)便有此应用。所产生的中子能用以检查航空行李中是否藏有爆炸品,或测量高速公路及建筑物土质的湿度。
要计算一种原子核是否能自发裂变,并其发生时长足够短以允许现行方法进行观测,能用以下公式约算:Z^2/A ≥ 47。其中Z为原子序而A为原子量。如果自发裂变所减少的原子核数量是可忽略的,那该过程能准确地模拟为泊松分布。在这种情况下,短时段内发生自发裂变的概率与时长大约成正比。
衰变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方式主要有:
1.α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的过程叫做α衰变。对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而言,只有质量数A大于140的重原子核才能产生α衰变,特别是原子序数Z大于82和质量数A大于209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以α衰变为主。
2.β衰变
β粒子有正、负电子之分,放出正电子的称β+衰变,放出负电子的为β-衰变。
3.轨道电子俘获
原子核捕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的过程称为轨道电子捕获。
轨道电子捕获捕获和β衰变所产生的子体是相同的,究竟发生那一类衰变,取决于衰变前后能量的变化。
4.γ衰变
γ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的一种电磁辐射,常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γ衰变的母体和子体是同种同位素,只是原子核内部能量状态不同而已。γ衰变亦可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5.核自发裂变
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几个中等质量的碎片,同时发射出中子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原子核自发裂变。自发裂变是在没有外来粒子轰击的情形下自行发生的核裂变,它同样可用半衰期来衡量裂变发生的难易程度。天然元素的自发裂变仅见于铀和钍的同位素。比较α衰变,铀和钍的自发裂变的分支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衰变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