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零增长
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
人口零增长庞巴迪公司:zero population growth)是指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人口零增长是一个人口学的概念,又称为生育更替水平。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英美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提出了静止人口、逻辑斯蒂曲线、稳定人口等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膨胀,人口和自然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的相互关系成为当时人口学者们的主要话题。美国生态学家P·R·厄利克于1968年发起“人口零增长”运动。1972年,麦多斯等人撰写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了人口实现零增长的观点。1979年中国推行一子女计划,1980年出生率降到20%的低水平。2010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指出,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
定义
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的阐述: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是人口零增长。人口零增长又称为生育更替水平。
人口零增长,实际上是人口稳定化,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恰好为零,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围绕零上下波动。一般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土0.2%的范围内视为零增长,在士0.3%范围内视为接近零增长。
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种种公害日益严重,70年代又出现能源危机,发展中国家人口又在急剧膨胀,于是人口和自然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的相互关系成为当时人口学者们的主要话题。零增长理论是建立在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基础上的。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来临,他们断言,出路在于使全球保持均衡,使人口出生与死亡人数相等
理论发展
早期研究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J·S·密尔曾经提出静止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人口。
20世纪初,美国生物学家、人口学家R·珀尔和数学家L·J·里德,提供了人口增长的逻辑斯蒂曲线,认为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是:最初增长很慢,然后加速度上升,达到一定数目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人口极限时,增长趋于零。美国人口学家A·J·洛特卡提出稳定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数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静止人口,是稳定人口在增长率为零时的特例。其后,一些人口转变论者也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人口增长率应趋于零。
学术发展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一些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证明人口零增长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生态学家P·R·厄利克还于1968年发起“人口零增长”运动(简称ZPG运动)。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香港工会联合会、社会团体和政府把控制人口作为重要的政治主张和政策。一些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政治家支持人口零增长的主张。
1972年,麦多斯等人受知名的罗马俱乐部委托,讨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处境。他们撰写了关于人类前景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了人口实现零增长的观点。美国“人口增长和美国未来委员会”事务局局长C·F·维斯托夫,继1972年洛克菲勒委员会发表《人口与美国未来》一书,力主美国走人口零增长的道路后,1973年也发表了自己关于人口零增长的见解,载于当年出版的《走向零增长:美国人口》。1974年,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世界人口监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L·布朗撰写的《世界人口稳定化战略》和读者见面,断言地球负载能力有限,人口数量必须加以控制并使之走向零增长。1975年,美国学者斯潘格勒的专著《面对人口零增长》在美国得到传播。斯潘格勒认为人口零增长将会带来有利的人口后果,首先,有利于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上升,其次,可以减轻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再次,能把更多的妇女从家务中释放出来而投入社会生产,复次,可使在业人口平均每人配备更多的技术装备,最后,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消费,增大个人和家庭的储蓄,从而有利于国家物质资料生产的进一步扩大。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监测研究所决定出版一系列论述当前和未来人口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论文集。1984年出版了弗雷德里克·布朗主编的第一部论文集《世界状况--建立一个能够长维持的社会而奋斗》。这本书从世界耕地、能源、矿藏、粮食、森林等若干角度论证人口走向零增长的必然性。他列举了事实,证明1983年欧洲已有12个国家实现了人口零增长,虽然这12个国家中没有一个把零增长作为国家的明确目标。布朗认为,这是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酿成生育率下降而形成的,是这些国家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与人口工作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布朗还认为,有几个欧洲国家很快也会达到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再次平衡的状况。
中国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
布朗对中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大加赞许,认为1980年中国就把出生率降到20%的低水平,简令人难以想·象。他并且认为,1979年中国成为推行一子女计划的第一个国家后,也正是这项前所未有的政策的提出使中国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方面走在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科学发展报告
2010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报告》指出,中国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有序地通过三大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即理论上所称的三大“非对称零增长时间节点”。
同时,《报告》也给出了中国各地(不包括自治区)实现零人口增长的时间表。
政策调整建议
李通屏等在2012年11月出版的《扩大内需的人口经济学——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一书中表示,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之低、自然增长率之低,已出乎预料。1990--2004年,中国人口增长率由1.4%下降到不足0.6%,此后一直保持在0.5%左右的水平。按这种趋势推演,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将比原先的预计大大提前。他们提出以下建议:
理论价值
人口零增长理论是出于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估计。但是,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都在下降,甚至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并且这样的国家还在增加,所以从长远看,存在着人口零增长的趋势。另外,如从1万年或10万年看,任何人口正增长率或负增长率都会造成人口膨胀或人口减少,以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发展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口零增长。从这两个角度看,人口零增长观点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口零增长理论,符合人口与耕地、森林、淡水、矿藏资源关系的发展前景,符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而是站得住脚的,是世界人口未来的走向。但是,光从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论证还不全面,还必须从人口与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发展方面来取证,此外,还得从人口自身生产和再生产方面取证。作为人口再生产本身,过渡到“低出生、低增长”是人口再生产客观发展的必然性,而“低增长”也包括了零增长以至负增长的内涵。
参考资料
Zero Population Growth.worldpopulationreview.2023-11-20
目录
概述
定义
产生背景
理论发展
早期研究
学术发展
中国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
科学发展报告
政策调整建议
理论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