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攻击
戈尔什科夫元帅制订的攻击战术
饱和攻击(外文名:Saturation attack)是一种建立在体系对抗基础上的攻防对抗战术。20世纪80年代由苏联现代海军之父戈尔什科夫在研究使用大量反舰导弹攻击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时制定。
饱和攻击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火力密度的新兴武器平台和指挥系统,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向同一目标发射超出其探测跟踪或拦截能力的火力流,使目标抗击能力在短时间段内处于无法应对的状态,以达到提高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突防概率的目的。2001年,肖勇将其运用到地产项目的推广上,率先提出地产广告“饱和攻击”理论。
定义
进攻方使用各种武器平台大密度连续发射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在极短时间内,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向同一目标发射超出其探测跟踪或拦截能力的火力流,使目标抗击能力在该时问段内处于无法应对的状态,以达到提高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突防概率的目的。饱和攻击是一种建立在体系对抗基础上的攻防对抗战术,是针对防御方目标抗击能力而言的。
战术内容
饱和攻击能力指对目标实施攻击并达到击沉或重创目的所需的最小武器密度数,是关于目标所处战备状态和抗击能力的变量。当防御方处于高戒备状态时,航空武器系统处于全饱和最佳状态,防御武器抗饱和攻击能力最强。
优点
“饱和攻击”利用数量的优势形成绝对的火力密度,用绝对的优势火力打击敌方目标,让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难以支撑。
缺点
很多军事大国提出了利用防空导弹实施“抗饱和攻击”的防御措施。针对“抗饱和攻击”问题,作战空域从末段低层、末段高层、中段大气层外反弹道导弹发展到尽早拦截、全程拦截,防御手段会由动能直接碰撞式杀伤到高功率激光杀伤等多种方式。拦截目标也由传统弹道导弹到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试验类型从单一靶弹发射点,单一拦截点转向多靶弹发射场、多拦截点,逐渐形成以亚洲欧洲中东地区为重点区域,以本土防御为后盾的天、空、海、陆全球一体化和多层次的体系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反导防御系统。因此,“饱和攻击”战术并未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想要继续发展,仍有很多亟待解决与优化的问题。
历史应用
军事应用
2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在研究使用反舰导弹打击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时,无奈之下制订了饱和攻击战术。1991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所受攻击的主要形式也是饱和攻击,高强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攻击使伊拉克雷达处于一种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导致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
衍生应用
2001年,《深圳特区报》广告部副总经理肖勇将其运用到地产项目的推广上,率先提出地产广告“饱和攻击”理论。
相关事件
2019年8月27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海军从多艘军舰上发射多枚导弹,对目标进行“饱和攻击”,摧毁了预设靶舰,关于导弹“饱和攻击”的话题再次引起了一些媒体和军事专家的解读。
2024年7月10日,中华人民解放军海军某试训部队,为某型防空武器进行供靶,该部队一次性放飞了多款、多型号的无人靶机和靶弹,从外形上看分别模拟了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无人机等不同种类的目标,这是为了测试迎击“饱和式”攻击。
目录
概述
定义
战术内容
优点
缺点
历史应用
军事应用
衍生应用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