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解剖·同时联系
清代大的文化背景,《豆棚闲话》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已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
书中《首阳山叔齐变节》堪称“推翻历史”的构思与嬉笑怒骂的文章风格水乳交融、完整结合的典范。此外,第一则《介子推火封炉妇》重新诠释了战国时期的介子推高隐的名节故事,第二则《范少伯水葬西施》则索性颠倒了
范蠡西施、美人救国的成案,也都写得出神入化。全部小说充满了一种调侃幽默、放诞谑浪甚至玩世不恭的情调与风格,采用的叙事语言是一种比较典雅的文人口语,有才华,有根底,如泉奔涌、汩汩不绝,却又触物有致、摇曳生姿。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类似西方的小说《一千零一夜》,《
十日谈》,在中国短篇小说集可称首创。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书中有的篇幅揭露了明末吏治腐败、世风日下、人情浇薄的现象;鞭挞了无赖帮闲庸俗无聊、趋炎附势的丑恶面目。有的篇幅抨击和讽刺了投靠
清朝政权的明末士大夫、文人,批判了对佛老的
迷信思想。此外对满清政权为巩固其统治对
汉族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戮、镇压的社会现实也时有触及。
有学者称他可能是
杭州市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科举不利;他的试问戏曲作品为人传颂,写小说也颇在行。
明朝末年可能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所以,亦有学者说他是明朝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