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克翘,男,1945年生于
辽宁省,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玄奘》(合作,1982),译著《檀香树》(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普列姆昌德传》(合译,首都师大出版社1989)、《
肮脏的裙裾》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专著《剪灯新话及其他》(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三宝太监西洋记》(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商务印书馆1999)、《
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3)、《佛教与中网文化》(昆仑出版社2006),合主编《东方神话传说》(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合主编《简明南亚中亚阿科全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以及论文数十篇。
《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了这一悠久的历史。中国和
印度是两个文化大国,都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两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这两大民族赢得了经济腾飞的良好机缘。以至人们在展望新世纪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瞩目
亚洲,瞩目这两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有人说21世纪属于中国,有人说21世纪属于印度,预测21世纪究竟属于谁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两大民族已经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噩梦中觉醒,从交织着辉煌和哀痛的历史中走来。眼下的情形是,她们正信心十足地致力资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世纪之初,这两个民族仿佛是竞争的对手,却又是合作的伙伴,大家同时站在了自身发展的岔路口,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这时,我们不能不检视各自的行囊,看看哪些是前进的累赘,哪些是旅途的资粮。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面前,我们不仅要瞻前,我们还要顾后,不仅要痛苦地思索,还要谨慎地抉择。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在诸多的精神食粮当中,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史、中印两大民族的文化交流史是举世无双、无比可贵的。这无疑是合作的天然基础,是共同前进的有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