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妇女志
上海妇女志
第一篇女性人口 第二篇妇女运动 女性人口婚姻状况呈现新趋势。
目录
序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女性人口
第二篇妇女运动
第三篇妇女参政
第四篇妇女团体
第五篇工业、交通、建设系统妇女
第六篇商业、外贸、金融系统妇女
第七篇农业、农垦系统妇女
第八篇教育、卫生、科研、体育系统妇女
第九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系统妇女
第十篇女子教育和妇女保健、文化事业
第十一篇妇女与婚姻家庭
第十二篇妇女服饰
人物 专记
特记 附录
编后记 《上海妇女志》编、审定人员名录
版权页
女性人口
概述
上海女性人口是中国女性人口中颇具特色的群体之一,其人口状况、人口现象如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比全国约超前10年,无论在人口总量、人口构成、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婚姻和生育状况及平均预期寿命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上海女性人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女性人口总量稳步发展,占总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上海市的女性人口如同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样,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过程。历史上上海是个男多女少,性别比悬殊的地方。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经济发展,女性人口从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1816年)的32.7万人上升到1949年的228.05万人,百余年女性人口增加近7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民国34年(1945年),各租界的女性人口皆呈上升趋势,但性别比仍然很悬殊。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女性人口经历了先升、略降后又回升的过程。1979年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50%,1980~1992年上海女性人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2年总量达639.40万人,但占总人口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为49.59%。1996年上海女性人口为646.5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57%。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趋向延长,1992年达77.91岁,比男性高3.88岁;1996年达78.21岁,比男性高4.14岁。
女性人口构成渐趋合理,生育率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从上海女性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看,少儿人口呈不规则的波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上升,育龄妇女增幅趋于缩小,老年妇女呈增长趋势。从上海女性人口的文化构成状况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明显增加,中专、高中文化程度者绝对数增加,所占比重下降,初中文化程度者呈增长势头,小学文化程度者绝对数增加,比重下降,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从女性在业人口的行、职业构成看,农业劳动者比重明显下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比重增加,已逐步适应上海市现代化的需要。上海女性人口自建国初至1993年经历三个生育高峰,峰值逐次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女性人口迁移率高、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上海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但在开埠之前女性迁入人口少,性别比悬殊。民国18~25年女性人口迁移活动频繁,除个别年份外皆呈递增的趋势。建国后迁移量波动大,呈现出“三起三落”的波浪型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后女性人口迁移活动活跃,1990年迁入上海市的女性人口达290186人。建国40多年来,上海女性人口迁移的基本特点是“大迁入――大迁出――稳定迁入”的循环过程。随着上海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国际型功能的发挥,吸纳的女性人口越来越多,1993年流入女性人口达92.7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5.11%。
女性人口婚姻状况呈现新趋势。上海女性未婚人口集中在29岁以下,1982年后未婚女性人数逐渐减少。女性终身不婚率较稳定,且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女性人口平均初婚年龄逐年推迟,推迟速度高于全国,但近年来早婚现象有所上升。离婚率明显上升,提出离婚的女性人数1992年比1982年翻了二番。再婚、涉外婚姻皆呈上升趋向,超过了男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目录
女性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