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1955年出生于
丹东市,是一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
中央美术学院,现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孙立新的代表作有《孙立新油画集》等。他还是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和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课程班。现任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作品展。曾获第九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全军抗洪美展
一等奖,北京市纪念建国6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全军抗震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奖。其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1997年
中央美术学院邀请主办“孙立新油画写生展”。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孙立新油画展”。出版有《孙立新油画集》(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当代艺术家精品·孙立新卷》(国家
线装书局)。
在当今军旅油画家群体中,孙立新是以全面、稳健而为人称道的一位。他的画笔或在沉厚的历史中徘徊回响,或在当下生活和军营中游走激荡,或在自然的怀抱里畅怀吟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在
八一电影制片厂当过十年美工师的孙立新,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话:“看不到导演痕迹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不刻意”可能是他做人的准则,也可能是他艺术的追求。但是朴素、真诚地去画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凡熟识孙立新的朋友,都不难感觉到他沉静、儒雅背后的自信与坚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善言说的,或许他的话都精彩地留在了他的一幅幅作品里。
军事历史画创作可以说在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和地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历史美术精品,如《南昌起义》(
莫朴)、《红军不怕难》(
董希文)等,而且汇聚了一批在军事历史画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和特殊贡献的杰出画家,如
高虹、何孔德、
郑洪流、彭彬等。作为现任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的孙立新,显然感受到这种历史所赋予的荣耀和压力。
作为一名军旅美术家,关注军营生活,塑造军人形象,是与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的。像大多数军旅画家一样,孙立新也经历了先业余后专业,先自学后深造的成长历程。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业余”的状态起点比较高。入伍即是
军乐团的学员,系统的
乐理学习与演奏训练,对他的艺术品位和感觉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知名军旅画家
高泉老师画室学习的机遇,使他在专业上比苦苦摸索自学的画者少走了许多弯路。军艺的学习,尤其是后来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博士生课程班的学习,使他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简述孙立新的艺术简历是想说明:他们这批以描绘军营生活起家,伴随着
改革开放成长的部队画家,面对着新潮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主流美术出现的变化和调整,军旅画家也有多样的选择和机遇,但他们大部分依然选择了
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运用写实的造型语言来关照现实,并努力从传统的写实样式中拓展出新的写实手法,从而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时代性和生命力。这其中,孙立新显然是一位充满自信、信念坚定的实践者。
写生贯穿着孙立新的整个绘画人生。可以说,写生对他油画面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沐浴在自然的光辉里,我的绘画才能充满生机”(孙立新语)写生给了他视觉的智慧,写生使他面对画布时,充满自信,底气十足。
詹建俊先生在《现实主义精神仍值得深入研究》的访谈中指出:“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照片式的描摹场景。”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语言的锤炼外,用镜头代替眼睛是导致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而孙立新是从不依赖照片的,在他的眼里,平面的、没有空间感的照片是索然无味、了无画意的,面对自然的那种鲜活的感受、发现的喜悦、乃至蠢蠢欲动的欲望,在画室里是永远感知不到,也相象不出来的。写生对造型能力和造型意趣的锤炼,对色彩的感知力与敏锐度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如画家自己所言:写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与对事物的敏锐,写生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