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没有专门为收藏或展览美术品而建造的建筑。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卫城山门北侧设有画廊。在中国
隋朝,
杨坚在洛阳观文殿后面建立了妙楷台来存放书法作品,以及宝迹台用来存放名画。在西方,
中世纪时期的美术品主要被储存在教堂、
修道院和大学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81年建成的
乌菲齐美术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收藏美术品而设计的建筑。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将退位君主的宫殿城堡改造为美术馆,以便公众能够欣赏这些藏品。进入20世纪,美术馆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延续了美术馆建筑强调艺术形式的传统,这类建筑本身被视为艺术品,但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时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另一种则是更注重实用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和保存条件,但在
建筑设计方面有所忽略。近年来,国际上还涌现了一些新的美术馆类型,如露天雕塑美术馆、室内室外结合的美术馆、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美术馆以及与城市生活相联系的美术馆。
美术馆建筑通常包含展出、保存、修复加工、研究、观众活动等多个部分以及管理用房。展出部分包括基本陈列室、特殊陈列室、临时陈列室、展出庭院、讲解员室等。保存部分设有卸车台、接纳室、暂存室、登录编目室、摄影室、消毒室、化验室、藏品库、珍品库等。修复加工和研究部分则包括修复室、摹拓室、装裱室、资料室、图书室等。
美术馆
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划分区域,设置便捷的参观路线,避免迂回、重复和交叉。建筑应该既能全部开放,也能部分开放,同时允许观众选择参观全部或部分展区,甚至中途离开。为了方便展品的运输和安装,建筑需要具备相应的运输设施,如车道、电梯等,并且运输路线不应影响参观路线。此外,各部分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陈列和保存艺术品的空间需要具有防尘、防火、防盗、
防潮、防鼠、防虫害、防有害气体和阳光直射的功能。理想环境下,相对湿度应在40%至60%之间,温度保持在16℃至24℃。对于
热带和干燥地区的美术馆,需要注意防止高温引起的化学反应。美术馆还应配备充足的通风和换气系统,并对展出时间及参观人数进行限制,以确保空气质量不会对珍贵展品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