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墓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列宁墓(俄文名:Мавзолей Ленина,英文名:Lenin Mausoleum),是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而建造的陵墓。列宁墓于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央,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的碑石刻有俄罗斯文“列宁”字样。其外形底部是稳重的石基座,顶部两级阶梯状的平顶是检阅平台。陵墓中心是悼念大厅,放置着保存列宁遗体的水晶棺。
1924年1月27日,在列宁去世后,由阿列克谢·舒舍夫做成陵墓设计,苏联政府迅速由此建造了第一座木结构的临时性列宁墓,里面安放着列宁的水晶棺。次年进行了改建,使用更加坚固的材料,但仍为木结构。1929~1930年,列宁墓再次改建,用磨光了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成永久性结构。1953年,约瑟夫·斯大林于去世时,他的遗体被放置在列宁遗体旁边,供公众参观。1961年,在尼基塔·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期间,斯大林的尸体被从陵墓中移走。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又对陵墓进行了修整;1976年又作了预防性检修。
列宁墓存在争议,但仍然是莫斯科红场的一个重要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初次修建
1924年1月21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在莫斯科郊区的高尔克村逝世。25日,阿列克谢·舒舍夫(Alexey Shchusev)做成陵墓设计草图。27日,苏联政府迅速建造了第一座木结构的临时性列宁墓,里面安放着列宁的水晶棺。1925年,列宁墓进行了改建,使用更加坚固的材料,但仍为木结构。
再次改建
1929~1930年,列宁墓再次改建,用磨光了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成永久性结构。1930年、1934年、1938年列宁墓都曾长期关闭过,官方的正式说法是“对列宁遗体进行护理”。
发展
1953年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执政后,为打碎个人崇拜的幻影,,他曾打算在莫斯科建造一座“伟人祠”,把列宁和安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的其他人士的遗骸迁入,但这一计划遭到全苏联人民的反对。
1953年,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的遗体也葬在列宁墓。1960年7月,一名参观者用力踢玻璃制灵柩,列宁遗体受到的毁坏较大。苏共中央决定用更坚固的防弹材料制造灵柩用玻璃。1961年10月31日,约瑟夫·斯大林遗体被移出列宁墓。1973年9月,一名歹徒混进停放灵柩的大厅,引发了藏在衣服里的爆炸装置,所幸只发生人员伤亡,陵墓未受到损坏。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又对陵墓进行了修整;1976年又作了预防性检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断有人要求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俄罗斯联邦政府也停止了对列宁墓的财政拨款。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陵墓布局
地理位置
列宁墓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央,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外形设计
列宁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的碑石刻有俄罗斯文“列宁”字样,净重60吨。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由黑、红两色大理石花岗石建成。
其外形底部是稳重的石基座,然后是台阶,向上逐级收小,其上是通往检阅台石级的平座;再往上是五级不同高度的台阶和由36根柱子组成的柱廊;顶部是两级阶梯状的平顶,这里是检阅平台,全民节日时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检阅平台两侧是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观礼台。从整体上看是陵墓外观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
由于陵墓体型简洁、朴素而庄重,又位于斯巴斯克钟塔横向轴线与克里姆林宫墙纵轴线相交处这一显著位置,从而成为红场建筑群突出的中心。
内部空间
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转弯即进入悼念大厅。大厅是立方体的(面长为 10m),天花板呈阶梯状。一条宽大的黑色日长石带,上面有红色斑状壁柱,环绕着大厅的外围。壁柱的右侧是黑色抛光的拉长石带,它们之间有锯齿形的鲜红色条带。参观者从三面沿着石棺周围的低矮讲台移动,离开纪念馆,登上右侧楼梯,通过右侧墙壁的门离开陵墓。
遗体陈列
列宁的遗体仰卧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列宁身高只有1.62米,但他躺在那里却不显矮小。脸上神情自然逼真。皮肤的质感看上去有一点缺乏弹性,面色幽幽泛光。他的双手――左手习惯般地微微握着,右手似是不觉地松开。这两只手摆在黑色带红边的缎面的被盖上。而且与他脸上的表情和谐一致。
遗体保护
资金与团队
苏联解体前,列宁一度是人们的精神偶像,为了维护他的遗体,政府每年专门拨款50万美元,护理遗体的防腐秘方被列为尖端科技项目和国家一级机密,12名生物医学家组成专门的“列宁墓实验室”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政府悄然停止了这笔财政拨款,“列宁墓实验室”改名为“全俄药用植物科学生产联合体生物结构医学研究中心”,费用则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左派发起的民间慈善机构“列宁墓慈善基金会”募捐和共产党员的捐款等组成。受经济条件影响,列宁墓维护单位的经费出现了短缺,只够例行性的检修维护工作。
遗体防护
安放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内常年保持16℃常温,湿度从不能超过70%,每周周一和周五专家小组会检查墓室内的光照情况,他们打开水晶棺,给列宁面部涂上特制的药液。做完这些工作后,水晶棺又重新封上,一般不将遗体搬出来。
此外,专家们每隔18个月要对遗体进行一次专门护理,过程为:将遗体放进一个池子里,用专门制作的药液浸泡一两个星期;浸泡后,给遗体内注进防腐液;然后,给列宁穿上新衬衣、外衣,精心地化好妆,把遗体安放好,使之呈安睡状态,而且一定要把手放到逝世时的姿态。一切整理就绪后,遗体重新被运回瞻仰厅。
遗体现状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专家们就曾将遗体的部分皮层和双手指骨进行过置换。1961年,由于当时的遗体管理员对紧急防腐处理方面经验不足,列宁遗体再次腐烂,结果经赫鲁晓夫同意后,专家们将列宁的头颅取下,安装在人造躯干上,再将列宁的躯体火化。
列宁遗体只剩头部。早些时候,西方曾有传言称列宁遗体是蜡制模型,当时的遗体管理员兹巴尔斯基教授一怒之下打开水晶棺,在记者面前触摸列宁的肌肤。但是现在,由于几次发生腐烂现象,列宁的整具遗体只有头部是其本人的。
历史意义
列宁墓是存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遗体的地方。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检阅台,见证了历史上著名的1941年红场大阅兵。而且,列宁墓作为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仍然是莫斯科红场的一个重要地标,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开放时间
列宁墓在每周二、周三、周四、周六的10:00-13:00,免费向游客开放。周一和周五不营业。
交通信息
距离列宁墓最近的地铁站是猎人商行购物中心站(Охотный ряд)、剧院站(Театральная)和革命广场站(Площадь Революции)。
可乘坐公交车M5、158等,在红场站(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下车;乘坐公交车K、M1、M2、M3、M27、101、144、904等,在马涅日纳亚广场站(Манежная площадь)下车。
相关争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断有人要求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是否迁移这位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遗体问题已经导致俄罗斯社会分裂。俄罗斯第一任苏联后领导人鲍里斯·叶利钦不止一次提出将陵墓迁出红场,但俄罗斯国内强大的亲共情绪阻止了他付诸行动。这实际上是一场俄罗斯执政党与俄共产党之间的争议。
2011年2月举行的公众投票显示,超过60%的支持这一提议,其余人则认为应当继续保存列宁墓,将其作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曾经表示,“一切都有时间”,俄罗斯人民将决定“在时机成熟时”埋葬列宁。
2017年,列宁墓的争议在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更激烈。俄罗斯自民党的时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媒体人士克谢尼亚·索布恰克等主张迁出列宁遗体。俄共中央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则强调,红场克里姆林宫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其结构只能在与国际组织协商后才能更改。
附近景观
名人墓
按照规定,从墓室出来后不能直接离开红场。必须向西,绕过观礼台,到列宁墓的背后,去瞻仰“名人墓”。那里紧靠克里姆林宫的红墙有二十几座墓,整齐地排成一排,他们都是苏联时代功勋赫赫的人物。有加里宁,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仁斯基、格奥尔基·朱可夫等等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有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科学巨匠库尔恰托夫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这些墓的形制完全一致,方柱式墓碑上端,雕刻着墓主人的半身胸像。
列宁博物馆
棺盖上平放一块黑色大理石板,上边刻着他们的姓名与生卒年月,还斜放两枝红艳艳的香石竹。人们必须在这些墓前逐个走过,才能从东边的出口走出红场。这大概也是前苏联时代留下的遗规。
参考资料
Lenin Mausoleum.britannica.2024-09-11
列宁墓.官网.2024-09-10
莫斯科.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17
列宁墓.知网阅读.2024-08-04
Lenin Mausoleum.Lenin Mausoleum.2024-09-10
列宁遗体的命运.光明网.2024-09-06
列宁墓暂停对公众开放.光明网.2024-09-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初次修建
再次改建
发展
陵墓布局
地理位置
外形设计
内部空间
遗体陈列
遗体保护
资金与团队
遗体防护
遗体现状
历史意义
开放时间
交通信息
相关争议
附近景观
名人墓
列宁博物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