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良公爵
法国贵族爵位
奥尔良公爵(法语:Duc d'Orléans)是从1344年开始使用的一个法国贵族爵位,以其最初的封地奥尔良命名。这一称号主要被授予王室的亲王。被称为“血族王子”(princes of the blood),其头衔仅限于皇室最近的附属亲王;因此,他们构成了执政院的下级分支,在资历上仅次于基层成员在古代政权时期,头衔持有人经常扮演政治角色。
第一王朝
腓力二世(1336年-1375年)
法兰西的腓力(法语:Philippe de France,1336年7月1日-1375年9月1日)法国亲王。他的封号包括奥尔良公爵、图赖讷公爵和瓦卢瓦伯爵(称腓力二世,1344年起)。法兰西王国的腓力为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的第五子,生于万塞讷。1344年腓力六世封他为奥尔良公爵(一个新创立的爵位)。1345年腓力与其堂妹法兰西的布朗歇(法国国王查理四世之女)结婚,没有生下任何后代。但他有一个私生子:路易,这个孩子后来成为普瓦捷和博韦的主教。由于法兰西的腓力没有合法子嗣,他死后公爵爵位被取消,领地被王室收回。
第二王朝
路易一世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之子,(瓦卢瓦的)路易一世,奥尔良公爵(Loui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72年3月13日—1407年11月23日)法国贵族,奥尔良第二王朝的第一位公爵(1392年受封)。他也是瓦卢瓦公爵、布卢瓦伯爵和昂古莱姆伯爵等等。他是百年战争时期奥尔良派(或称阿马尼亚克派)的最大代表。
路易一世为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之子,查理六世之弟。1372年生于奥连斯体育会。1389年,他与维斯康蒂家族的米兰公爵吉安·加莱阿佐之女瓦伦丁娜结婚。路易一世百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了争夺患精神病的查理六世的摄政权,他与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交恶,并引发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激烈争斗。1406年,路易一世任法军统帅,进攻英国人控制的阿基坦大区地区。1407年路易一世在巴黎街道上被无畏的约翰派遣的刺客刺杀。
查理一世
(瓦卢瓦的)查理一世,奥尔良公爵( Charle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94年11月24日-1465年1月5日)奥尔良第二王朝(瓦卢瓦王朝)的公爵(1407年起)。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廷诗人之一。
查理为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之弟、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之子,母亲为米兰公爵之女瓦伦丁娜·维斯康蒂。1407年,他的父亲被敌对的贵族集团领袖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派遣的刺客刺杀。查理继承了奥尔良公爵的称号,他的其它爵位还包括:瓦卢瓦公爵、博蒙伯爵、布卢瓦伯爵和柯西男爵。同时,他也继承了其母在意大利的领地。瓦伦丁娜·维斯康蒂在丈夫死后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查理被其父亲的那一派人(后来以查理的岳父和主要支持者的名字命名为阿马尼亚克派)视为对抗勃艮第派的当然领袖。在岳父阿马尼亚克伯爵贝尔纳七世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把理应对谋杀负责的一些贵族定罪。但是,无畏的约翰始终没有受到惩罚。
1415年英格兰共和国国王亨利五世入侵法国。在著名的阿让库尔战役中,数量上占优势的法军英格兰长弓兵歼灭,而查理一世正是这场战役中法军的指挥官。他被俘虏后押到英国,在那里他度过了25年的人质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用英语写出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句。
1440年,在夙敌无畏的约翰之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帮助下,查理一世被释放。他在回到法国后继续写作,但是他用法语写的诗没有用英语的出色。查理一世第三次结婚,妻子是克莱沃的玛丽。在他的结婚典礼上,菲利普三世授予他金羊毛骑士团勋章。1462年,玛丽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未来的奥尔良公爵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二
路易二世
1498年成为法国国王,称路易十二。
第三王朝
查理二世
(昂古莱姆的)查理二世(法语:Charles II d'Angoulême,1522年1月22日-1545年9月9日)法国王子和统帅。他的封号包括奥尔良公爵和昂古莱姆公爵。
秃头查理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第三子,母亲为路易十二的女儿克洛德·德·瓦卢瓦。当时的记载说他本来是弗朗索瓦一世最英俊的儿子,但由于天花失去了一只眼睛。在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战争中,查理作为法军将领参战。他成功地攻克了卢森堡,但却由于想和兄长、法国王储亨利大公(后来的亨利二世)争功而弃城南下,企图抢先攻占佩皮尼昂,结果卢森堡又被敌军夺回。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签署克雷皮和约停战,查理五世提议将女儿西班牙的玛丽亚或侄女奥地利的安娜(斐迪南一世的女儿)嫁给奥尔良公爵查理,并将米兰或尼德兰部分地区作为陪嫁。查理五世这么做可能是企图离间奥尔良公爵与其兄亨利的关系。1545年9月9日查理二世暴病而亡,可能是死于瘟疫(也有人怀疑是被人毒杀)。他被安葬于圣但尼修道院。
路易三世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之子
查理三世
1560年成为法国国王,称查理九世
亨利
1574年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三世
第四王朝
加斯东·巴蒂斯特(1608年—1660年)
亨利四世之第三子,路易十三之弟,他在出生后就获得安茹公爵爵位,加斯东很早就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 之中。1626年因母后玛丽·德·美第奇和首相黎塞留强迫他与玛丽·德·波旁结婚(蒙庞西耶公爵亨利·德·波旁的女儿),他第一次与国王政府发生冲突。他在沙莱侯爵的鼓励下参与了暗杀黎塞留的阴谋,1626年8月被封为奥尔良公爵。(同时还获得布卢瓦伯爵和沙特尔伯爵等称号)。1628年,他被兄长路易十三任命为名义上的指挥官,监督法军围攻被新教徒占据的拉罗歇尔(实际主持这场战役的是首相黎塞留)。母后玛丽·德·美第奇因要求罢免黎塞留,1631年2月被兄长路易放逐。奥尔良公爵宣布支持母后,开始招募军队,1632年2月他与洛林公爵查理四世的妹妹玛格丽特秘密结婚,几天后,路易十三的军队进入洛林,他被迫逃亡西班牙属地尼德兰南部,同年7月他率领一支小部队重现进入法国,参加朗克多克总督安内领导的叛乱。叛乱被镇压后,他又回到荷兰南部,1634年黎塞留允许他返回法国,1635年,他又发动暴乱反对黎塞留。结果再次被击败并被迫外逃,后来因向国王和黎塞留表示臣服而被宽赦。由于无法消除宿怨,加斯东·巴蒂斯特不久又企图加害黎塞留。1642年,他唆使桑马尔斯侯爵亨利·夸菲耶·德·吕泽去谋杀黎塞留,阴谋败露后又卑鄙地抛弃了同伙。路易十四即位后,他成为王国摄关政治。在法国北部边境指挥与西班牙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1646年,他被封为阿朗松公爵。1648年发生投石党运动,他最初支持首相马扎然,但在1651年参加贵族集团,要求罢免首相。1652年政府军收复巴黎,路易十四把他流放,4年后他与国王和解。
第五王朝
腓力一世
腓力一世路易十三之子,法兰西王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弟弟。常被人们称呼为“殿下”。原来称安茹公爵,1660年继承叔父加斯东的奥尔良公爵爵位,在遗产战争(1667-1668)和法荷战争(1672-1678)中,他在西属尼德兰作战有功,他在卡塞尔击败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获得重大胜利,这使的路易十四再没有给他带兵的机会。路易在宫廷中表面对他尊重,却限制他在政治上的发展。他的妻子是查理二世的妹妹亨莉雅妲·安妮,以美貌闻名,和路易十四的关系也很亲密,但不明不白的突然暴死,后经过当时已掌握的剖尸技术证明是死于胃溃疡。她的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王后,公爵后娶巴拉丁选侯之女,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成为法国摄政王。
公爵热衷于艳光四射地自我展示,他经常步态摇曳地穿梭在凡尔赛宫的各厅里,向所有俊美的小伙子们飞吻留情。宫廷观察员圣·西蒙曾记载道:“殿下身材矮小症,肚子圆鼓鼓的,而且他的高跟鞋好似高跷一般;他永远穿着女装,身上戴满了戒指、手镯等珠宝首饰;他额前垂下的假发扑上了黑粉,上面扎满了各色丝带,并喷了各种香水。”用一句话概括,他就像个穿着天鹅绒舞鞋的轻佻妞。
尽管“殿下”的外表华丽耀眼,行为举止处处显露出女性的特征,但他同样是一名英勇的战士。他在带兵打仗的时候面敷脂粉,穿金戴银,头上顶着制作精良的假发,无所畏惧地投入到战斗中。他妻子曾说:“他倒不怕火枪的子弹,相比之下他似乎更怕阳光和发射药冒出的黑烟。”
腓力二世
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 Philippe II, Duke of Orléans,Philippe Charles) (1674年8月2日–1723年12月23日)法国摄政王(1715年到1723年)。他生于圣克卢(Saint-Cloud),腓力一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巴拉汀郡主伊丽莎白·夏洛特(Elizabeth Charlotte, Princess Palatine) (1652年–1722年)所生之子。他也是路易十四国王的侄子。初封 沙特尔公爵Duke of Chartres(1674年–1701年),1701年继承其父的爵位为奥尔良公爵(1701年–1723年),曾参加大同盟战争(1689-1697),但路易十四不让他参与指挥,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1706年在意大利,1717-1718年在西班牙指挥法军
路易十四1715年死后,他成为年方5岁的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路易十四的遗嘱表面,一旦多病的路易十五去世,则由路易之孙,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继承法国王位。奥尔良公爵为了夺取王位,促使巴黎高等法院取消路易十四的遗嘱。他建立各部会议制度取代各部大臣的权利,并恢复高级贵族的政治权利。但各部会议制度缺乏效率,不得不与1718年9月取消,恢复各大臣的权利。
1716年,他命令大臣杜布瓦(修道院长,后为枢机主教)与法国的世仇英国结盟,1719年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法尔内塞挑起地中海危机,他联络英国、荷兰奥地利组成四国同盟对西班牙开战,次年迫使腓力五世答应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承认奥尔良公爵为路易十五的继承人。
1717年他委任苏格兰银行家约翰·罗用发行纸币的办法改革法国财政,虽然清除了国家赤字和债务,使一小撮贵族暴富之外,因准备金的不足导致金融系统在1720年崩溃,广大阶层深受其苦,使他威信扫地,1723年2月路易十五成年,他结束摄政出任首相,但4个月后病死。
路易四世
路易法语:Louis d'Orléans,1703年8月4日~1752年2月4日)法国亲王,奥尔良公爵和瓦卢瓦公爵。路易·德·奥尔良是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路易十五的摄政王)的独子,生于凡尔赛。他的母亲是路易十四的孙女弗朗索瓦丝-玛丽·德·波旁;无论从父方或母方,他都是显赫的皇亲亲戚。年轻时的路易·德·奥尔良很少卷入政事,但他曾任多菲内总督(1719年)和步兵团指挥官(1721年)。1723年,他继承奥尔良公爵爵位。1730年弗勒里主教拿掉了路易的步兵指挥官职位;这很可能是由于政治斗争的缘故。1726年他的妻子巴登-巴登藩侯路德维希·威廉的女儿奥古斯塔-玛丽·让娜去世,使他悲伤不止,路易于是退休到修道院,把余生用来研究神学。他曾致力于翻译保罗书信。路易·德·奥尔良于1752年去世于巴黎圣热纳维耶芙修道院。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当时的回忆录中。
路易·腓力
路易·腓力,又称沙尔特公爵,路易公爵之子,1744年任中将,1747年任多菲内总督,1742-1757功勋卓著。此后隐居。热衷于戏剧,赞助演员和音乐家。他热恋蒙泰松女侯爵,在取得路易十五的同意后,1773年与她秘密成婚,女侯爵与丈夫同好戏剧,并上演优秀戏剧节目。
约瑟夫
路易·菲利普·约瑟夫,绰号"平等路易" 1787年路易十六与贵族发生冲突,他在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的权限表示异议,1789年当选三级会议贵族代表。同年6月25日,他与一些贵族加入第三等级,当时第三等级已宣称它是国民议会,他的罗亚尔宫成为鼓动民众的中心,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监狱的群众把他当做英雄,他与1791年加入雅各宾俱乐部,翌年8月推翻君主制后,他放弃贵族称号,接受平民菲利普的名字。在选入国民会议后,他支持山岳派,并投票赞成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4月5日他的儿子沙特尔公爵和法军司令官迪穆里埃一起叛逃奥地利,他被指控与迪穆里埃同谋,同年4月6日被抓,11月上断头台。他的儿子沙特尔公爵路易·菲利普一世后来成为法国国王。
路易三世
路易三世(1773年-1850年) ,1830年成为法国国王,称路易·菲利浦。
公爵
斐迪南
斐迪南-菲利浦,路易·菲利普之子,1830年其父称国王时,他承袭奥尔良亲王称号,原为军人,1834-1838年在阿尔及利亚服役。1837年同梅克伦堡的海伦娜结婚,1839年再去阿尔及利亚,因劳累过度,死在纳伊,时年31岁。
腓力
巴黎伯爵,斐迪南-菲利浦长子,第三共和国期间法国王位的觊觎者,1886年因威胁共和国而被放逐国外,1890年回国后被捕,并判处监禁,几个月后被押送出境,他周游欧洲中东,1894年9月父亲死后,大多数保王党人承认他是合法国王。第一次大战期间,他要求在法国或协约国服役,但没有被批准,死后无嗣,传位给堂弟古斯公爵让-奥尔良。
弗兰索瓦
巴黎伯爵亨利的次子
雅克
1960年至今:巴黎伯爵亨利第四子
所在国历史
历史上,奥尔良所在的卢瓦尔河谷法兰西王国皇室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大量的城堡等各种历史古迹。中世纪前夕,奥尔良曾是法兰西三大富裕城市之一(巴黎鲁昂、奥尔良)。这主要得益于奥连斯体育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108年,法兰西皇室的国王腓力一世在奥尔良大教堂为亲王路易六世(Louis le Gros)加冕,并赐予奥尔良公爵(Duc d'Orléans)的名号。这或许是法兰西历史上仅有的未在兰斯足球俱乐部(Reims)举行的加冕仪式。十至十一世纪,奥尔良一度成为法国首都。
公元十一世纪末,时任奥尔良公爵的腓力二世·奥古斯都(Phillipe II Auguste)大面积扩张皇家领地(注:当时的法兰西王国皇室属于卡佩王朝,在腓力二世上任以前,皇室土地仅包括巴黎——奥尔良一线以及布尔日等地,面积很小),先后夺得安茹、曼恩、弗兰德、香槟等地,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腓力二世积极营建巴黎城,修建道路和城墙,巴黎的市政面貌在他在位期间焕然一新,著名的卢浮宫就是他开始修建的,主要用途是拱卫巴黎城。腓力还积极扶持巴黎大学,如授予其师生以免税权和独立的民事、刑事裁判权利。从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时代开始,巴黎的首都地位已不可动摇,奥尔良的政治地位也每况愈下。不过,为了纪念腓力二世在位期间的卓越贡献,在同一时期的法属北美殖民地,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被冠以“奥尔良”的名号。其中:密西西比河河口的城市命名为新奥尔良(Nouvelle-Orléans);美国北部的佛蒙特州的小城被命名为奥尔良县(Orleans County),加拿大东部特劳伦斯河中的一处小岛被命名为奥尔良岛(Island of Orleans)15世纪,奥尔良被英国军队所占领。史称“奥尔良之围”。但在民族英雄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的领导之下,奥尔良冲出重围,最终在1429年5月8日解放。历时仅9天。
奥尔良的解放成为百年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如果奥尔良沦陷,那么在当时的傀儡勃艮第公爵约翰的“帮助”下,法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沦入英军的掌控之中,英吉利将变成法兰西王国的主人)。
宗教革命时期,波旁·孔岱(Bourbon·Conté)一世带领奥尔良进行了起义。1563年1月到4月,吉斯公爵率领军队进行镇压,最终起义失败。
得益于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宗教宽容条约——《南特赦令》,屡建屡毁的奥尔良大教堂开始了再一次的重建。然而,丧心病狂的路易十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1685年颁布《枫丹白露赦令》,奥尔良大教堂作为“异端”,再一次被摧毁。十九世纪30年代,图尔—奥尔良和奥尔良—巴黎的铁路相继修建完成。这给奥尔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其受到了新的麻烦——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奥尔良曾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不过,普鲁士王国人在此期间又修建了雷若布莱站(Gare des Aubrais)。这样,巴黎南下前往图卢兹或者图尔方向的火车就无需在奥尔良火车站(Gare d'Orléans)换向。此举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更使得法国著名的POLT(巴黎—奥尔良—利摩日—图卢兹)经济轴带形成,加强了法国南北间的联系。
1956年,法国产生了新行政级别——大区。奥尔良成为了中央大区的首府。中央大区包括18、28、36、37、41、45六个省,是法国主要的农业和高新科技发展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第一王朝
第二王朝
路易一世
查理一世
路易二世
第三王朝
查理二世
路易三世
查理三世
亨利
第四王朝
第五王朝
腓力一世
腓力二世
路易四世
路易·腓力
约瑟夫
路易三世
公爵
斐迪南
腓力
弗兰索瓦
雅克
所在国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