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气象
畜牧气象
畜牧气象是农业气象的重要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及其中的变化规律。这一领域的工作不仅涉及畜禽的生育、引种、疾病防治等方面,还涵盖了牧草生长、畜禽产品储存等多个环节。
影响因素
温度和湿度
气温是影响畜禽生长发育的关键气象要素。每个品种的畜禽都有自己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它们的生产力、饲料利用效率、抗逆能力和繁殖能力均达到最佳状态。大多数家畜的理想温度区间通常在8至20摄氏度之间。高温(超过30摄氏度)和高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75%)的环境会导致畜禽产生热应激,从而减少产量甚至造成死亡。相反,如果温度过低且饲料供应不足,畜禽可能会遭受冷应激的危害。畜禽理想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50%至60%之间。空气湿度较大时,炎热的环境中容易引发中暑,而在寒冷的环境中则可能加剧冻害。
光照
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有助于畜禽的新陈代谢。在自然条件下,短日照可以提高公羊的精子质量,而长日照则有利于公马的精子质量和家兔的受孕率。产蛋鸡每天需要至少13至16小时的光照,而用于育肥的鸡和猪对光照的要求并不严格。
夏季高温时,适量的风速能够刺激畜禽的食欲,提高产量。然而,冬季低温时的大风会增加畜体的热量消耗,降低饲料利用率,进而加重冻害。
引种
畜禽良种的引种成功与否取决于引入地区的气候环境是否适合。因此,在引种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引进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和需求,还要遵循农业气候相似的原则,比较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气候差异,以便提高引种的成功率。在相邻的农业气候区域内进行引种时,从较温暖地区引入较寒冷地区应在夏季进行,而从较寒冷地区引入较温暖地区则应在冬季进行,这可以让畜禽逐步适应新环境。
疾病防治
许多畜禽疾病的爆发与天气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当天气变化超出畜禽的适应范围时,就可能出现病理反应,从而引发或诱发疾病。此外,阴暗潮湿的环境也会促进病菌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干燥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
牧草与放牧
饲料作物和牧草的分布、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天然草场的产草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因此鲜草生产的地理分布大致与年降水量等值线的趋势相一致。青草期的长度主要受温度条件控制,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摄氏度时,牧草开始返青生长,而当平均气温降至0摄氏度时,牧草开始枯黄。在中国牧区,由于气候原因,一年中牧草的单位面积产量以秋季为最高峰,夏、冬、春季依次递减。这种现象也是某些地区放牧家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适度的积雪覆盖有利于牧草越冬,但如果积雪过厚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牲畜的觅食能力。
舍饲
在设计畜禽舍的位置和结构时,应考虑到如何为畜禽创造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寒冷地区的畜舍应选址在避风向阳的地方,而炎热多雨的地区则应选择高燥通风的位置。在日常管理中,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饲养密度。寒冷季节要注意防风防潮,而高温季节则需要注意通风换气。
畜牧气候区划
畜牧气候区划是一种针对放牧家畜的专业气候区划方法。放牧家畜的生存依赖于牧草,而牧草的丰歉和家畜自身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水热状况的影响。根据家畜对不同气候的适应程度和不同类型草地的需求,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指标,将广阔的牧区分成不同的牧业气候区。畜牧气候区划应该对畜牧业生产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并体现出畜牧业的气候相似原则。然而,气候条件与家畜、牧草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单一的气候指标来描述,因此在划分区域时,除了使用定量指标外,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中国的畜牧气候区划主要采用了水热因子叠加法,即在保持总体一致性的同时,将相似类型的区域合并成区。首先划定农区和牧区的边界;然后根据某一地区的水热条件,确定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作为一级指标(湿润度或积温);在同一水分和热量条件下,再相应地使用积温或湿润度作为二级指标。
参考资料
国外畜牧气象研究概况.国外畜牧气象研究概况.2024-11-26
农业气象大咖说丨浅谈农业气象学.中国气象科普网.2024-11-26
目录
概述
影响因素
引种
疾病防治
牧草与放牧
舍饲
畜牧气候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