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勃罗梭(全名:切萨雷·龙勃罗梭,英文名:Cesare Lombrosr,1836-1909),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龙勃罗梭出生于意大利
维罗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58年,龙勃罗梭在帕维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59年从军当军医。1862年至1871年,龙勃罗梭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后任
都灵大学精神病学、
法医学教授及精神病院院长。自1872年起,龙勃罗梭担任狱医,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犯人、监狱保存的罪犯档案以及丰富的犯罪统计资料,这为其后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876年,龙勃罗梭再次回到都灵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法医学、公共卫生学、精神病学、刑事人类学教授,对
犯罪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09年10月19日,龙勃罗梭在都灵突然去世。
龙勃罗梭认为,社会存在天生犯罪人,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身体构造等方面的特征,如头盖骨异样等等,这种人在犯罪的人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在精神方面也有某些特征,如精神发育不正常、残忍等等。天生犯罪人是由隔代遗传和堕落造成的,对他们应采取预防措施,后来,他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该观点,承认社会因素也可能造成犯罪。他对犯罪学的发展、近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建立都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
龙勃罗梭著作多达300余种,其中代表作为《
犯罪人论》《精神病学中的天才》《精神错乱与变态》《法律精神病学鉴定》《古代与近代的犯罪》《女性犯罪人:卖淫者及普通妇女》《天才与精神错乱》等等。
人物简介
龙勃罗梭曾任军医、精神病院院长、都灵等大学的教授。重视对犯罪人的病理解剖的研究,比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关系,运用人类学的测定法作为研究精神病犯罪人的其他犯罪人的方法,对于犯罪人的头盖骨和人相,特别加以注意。
人物生平
1835年11月6日,龙勃罗梭出生于
意大利维罗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在父母中的5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1852年至1854年,龙勃罗梭在
帕维亚大学学习。
1855年至1856年,龙勃罗梭在
维也纳大学学习,并且对
病理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逐渐发展为持久的虽精神病学的职业性研究,使龙勃罗梭有可能对脑解剖学和脑生理学进行深入研究。
1858年,龙勃罗梭从帕维亚大学获得医学学位。
1859年,龙勃罗梭发表了关于
呆小症的初步研究,该项研究作为博士论文,使龙勃罗梭在同年获得了
热那亚大学的外科学学位。同年,
意大利与
奥地利爆发战争,龙勃罗梭投笔从戎,担任军医,直至1863年辞职。战争中的和平间隙,他便对圣尤菲米娅医院的精神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并于1862年兼任了
帕维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及
病理学讲师;战后,他开始对3000名士兵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还利用兼管帕维亚医学院的机会用人类学方法观察、测量、比较精神病人和在精神病院关押的犯罪人。
1864年,龙勃罗梭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随后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天才与精神错乱》,该论文于同年被扩充为同名著作并出版。
1869年,结婚。
1870年,龙勃罗梭被任命为佩萨罗(Pesaro)地方的精神病院院长。当地有一座大型监狱,龙勃罗梭用一年时间在监狱中潜心研究。次年,龙勃罗梭在解剖一个犯人时,在其头盖骨上发现了中央枕骨窝,后者被认为是某种低等动物脑部才有的形态特征,成为研究上的一个突破。
1872年,龙勃罗梭发表论文《对400名威尼斯犯人的人体测量》,提出了一种假说:犯罪人生来就具有犯罪本能。同年,
加罗法洛和菲利也发表了有关犯罪行为的这方面的论文。故,有人将这一年视为犯罪人类学产生的年代。
1876年,龙勃罗梭成为
都灵大学法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他并于同年发表代表作《犯罪人:人类学、法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思考》,也就是《
犯罪人论》。
1880年,龙勃罗梭在菲利和加罗法洛的协助下,创办了《精神病学,犯罪人类学和刑罚学档案》,作为宣传犯罪人类学领域的思想学说的阵地。此后的日子里他继续着自己的研究,著作颇丰。
1906年,龙勃罗梭获得
法国政府授予的第三级法国荣誉勋位,并在法国创办了犯罪人类学博物馆。
1905年,美国学者、
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约翰·威格莫尔(John Wigmore,1863-1943年)邀请他在1909-1910年赴美讲学,龙勃罗梭很感兴趣,但因年老未能成行。
1909年10月9日清晨,龙勃罗梭去世。根据其遗愿,其遗体被送到
法医学实验室解剖,其脑被安放在解剖学研究所中。
主要著作
代表作
《
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的代表作。该书与1876年初次出版时仅是一个252页的小册子,龙勃罗梭利用兼任都灵拘留所狱医的机会,每年精心研究200个左右的犯罪人,扩充了自己的研究成果。1878年再版时,该书篇幅大增,达到740页。该书并分别于1885年、1889年三版、四版,四版时扩充为两卷本。1896年-1897年,《犯罪人论》第五版出版,其中1896年出版了第一卷(序言35页,正文650页)和第二卷(576页),次年出版第三卷(正文677页,另有附录102个图表),这个版本的《犯罪人论》也成为龙勃罗梭犯罪人理论的集大成著作。
其他著作
龙勃罗梭的著作涉及了
犯罪学、精神病学、
法医学等多个领域。除《
犯罪人论》,他还出版或发表了如下著述:
《精神疾病临床教程导论》(1863年),《天才与精神错乱》(1864年),《精神病的法理学》(1873年),《尸体法医学》(1877年),《自杀及犯罪中的恋爱》(1881年),《法医学讲义》(1886年),《监狱笔记》(1888年),《精神病学中的天才》(1889年),《精神病及犯罪人类学最近的发现及其适用》(1893年),《笔迹学》(1895年),《政治犯和革命》(1895年),《天才与退化》(1897年,《天才与精神错乱》的续篇),《古代与近代的犯罪》(1902年),《法律精神病学鉴定》(1905年),《法律精神病学的诊断方法》(1905年)等。
另外,龙勃罗梭曾于1890年与拉斯奇(Rodolfo Laschi)合著《法律及犯罪人类学中的政治犯罪与革命》,1983年与其女婿古列格莫·费雷罗(Guglielmo Ferrero)合著《女性犯罪人,卖淫者及普通妇女》。
主要理论
理论成因
龙勃罗梭(1836.11.6—1909)的犯罪原因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的著述中,龙勃罗梭主要注意遗传等先天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作为一名监狱医生,他对几千名犯人作了人类学的调查,并进行了大量的尸体解剖。1870年12月,在
意大利帕维亚监狱,龙勃罗梭打开了意大利著名的土匪头子维莱拉尸体的头颅,发现其头颅枕骨部位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处,它的位置如同低等动物一样。得出结论:这种情况属于真正的蚯突(vermis)肥大,可以说是真正的正中
小脑。这一发现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他认为,犯罪者与犯罪真相的神秘帷幕终于被揭开了,原因就在于原始人和低等动物的特征必然要在我们当代重新繁衍,从而提出了他的 天生犯罪人理论。
187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犯罪人》第一版。由于当时可供他研究的材料较少,故该书仅是一本小册子,而从1906年到1907年《犯罪人》第五版问世时,已经成为一部共有三卷和附图一卷的巨著。第一卷和第二卷专讲人类学、法律学和刑事学关系中的犯罪人;第三卷讲精神病学;附图中有一百零二个图表,画有犯罪人的头颅、犯罪人的容貌和身体各部的尺寸、犯罪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症候,以及语言文字等。是他学说的基础。
天生犯罪人成为龙勃罗梭早期著作中一个核心命题。
主要内容
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
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
犯罪特征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
颅骨及脸左右不均,
斜视,指头多畸形,体毛不足等。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
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
作为犯罪原因先天因素,龙勃罗梭从种族和遗传这两方面展开。关于种族和犯罪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建立在对一些犯罪现象直观地认识基础上,没有直接的科学依据。龙勃罗梭侧重研究了遗传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从调查个案入手肯定了隔世遗传规律,还提出了天然类聚说,认为两个犯罪家庭联姻后,遗传的影响更大。
社会评价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一经传播,马上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当看到龙勃罗梭搜集的那些相貌不对称和有特征的罪犯画像时,
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德尖刻地挖苦说:“这些肖像看起来与龙氏朋友们的肖像一模一样。”
英国犯罪学家查尔斯·巴克曼·格林(1870-1919)经过12年的工作,领导一项研究计划,根据96种特征考察了3000名以上罪犯,个人还进行了1500次观察,并作了300次其他补充观察。指出:“事实上,无论是在测量方面还是在犯罪人中是否存在身体异常方面,我们的统计都表现出与那些对守法者的类似统计有惊人的一致。我们的必然结论是,不存在犯罪人身体类型这种事情”在科学验证的事实之上,戈林断言,不存在天生犯罪类型,犯罪不是由遗传而来的,他呼吁
犯罪学家把心理特征,特别是智力缺陷作为犯罪行为的原因来加以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龙勃罗梭在后期的著作中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从只注重犯罪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到把犯罪原因扩大到堕落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堕落是与一定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分不开,因此,龙勃罗梭分别研究了地理与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强调智力、情感、本能、习惯、下意识反应、语言、模仿力等心理因素与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宗教、环境等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天生犯罪人在罪犯总数中的比例也一再降低。在1893年出版的《犯罪:原因和救治》一书中,天生犯罪人占33%,由此形成综合的犯罪原因论。
他在《犯罪:原因和救治》中指出:“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并且往往缠结纠纷。如果不逐一加以研究,就不能对犯罪原因下断语。犯罪原因的这种复杂状况,是人类社会所常有的,决不能认为原因与原因之间毫无关系,更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犯罪原因,他说:“实言之,每一现象中的真正特殊原因何在,即使是善于观察的人,亦不能下一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