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国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在
云南省保山县创办国立华侨中学(后称国立第一华侨中学)。 1941年8月,华侨事务委员会在四川
江津区建立国立第二华侨中学,1942 1946年9月迁
海南岛海口市,改名国立第一侨民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创办的招收华侨学生的中学。1937 年,大批爱国华侨青年学生回国求学,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为直接投身抗战作准备。1940年5月,国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云南省保山县创办国立华侨中学(后称国立第一华侨中学)。两年后,
昆明市的育侨中学并入。1941年8月,华侨事务委员会在四川江津县建立国立第二华侨中学,1942 年 10 月又在
广东省乐昌市成立国立第三华侨中学。华侨学生一律享受公费生待遇,免交学费、膳宿费。除侨生外,还招收少数来自国内各沦陷区的流亡学生。1942年,保山华侨一中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迁往贵州
贵阳市清镇五里桥办学。1944年9月因日军进攻湘桂,华侨一中又与华侨二中合并。1946年9月迁
海南岛海口市,改名国立第一侨民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
海南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