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戎苗寨
位于湖南湘西州古丈县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墨戎苗寨是湖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墨戎苗寨即龙鼻嘴村,“墨戎”为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地处吉首、保靖、古丈两县一市交界处,距州府吉首20千米,距古丈县城22千米,距张家界130千米,距风凰古城80千米,交通便捷,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墨戎苗寨全寨占地面积约11.8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768户3195人,其中,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墨戎苗寨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独特,苗族民居、苗族服饰独具一格,苗族银饰、苗族织锦、苗族刺绣、苗画、苗族巴代文化、苗疆文化、苗族武术、四方鼓舞等得到较好传承发扬,其中苗族银饰、苗族四方鼓、苗族刺绣、苗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2017年12月,墨戎苗寨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2月,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020年4月,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2020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历史沿革
大约五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广大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迁徙。
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族”,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转而向南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迁徙;有的更是穿过平原向南、向西深入云南省老挝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开始融合,后因战争,苗族又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市一带),一部分南下融水苗族自治县,另一部分乘船溯游,一路浮洞庭湖,溯沅江,经泸溪县,抵吉首市,打葫芦,到米塔,然后驻扎在张湾村东辽组的后山,先祖吹起牛角号,唤来苗民唱苗歌,打苗鼓,锥牛祭祖,进行重组分支。至此,吴、龙、廖、石、麻五支苗姓,在吉首市周边的山区的分山而居,过着平和隐逸的生活,墨戎苗寨周边的苗族即以石姓龙姓居多。
战国时,古丈县地区属楚。秦统一中国,置郡县,古丈属黔中郡。至汉,属武陵郡(其治城设今常德市)酉阳县(其城设今永顺王村)。三国时,属东吴荆州郡酉阳县。自梁至隋,改属陵郡大乡县(其治城设今永顺老司城)。至唐,属溪州(老司城)。五代十国时,属楚溪州下溪州。至宋,属辰州泸溪郡。
元朝实行“土司制度”,古丈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其实质还是一种民族自治,中央政府对具体的事物概不过问。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
明时,朝廷继承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为了更好地掌控局势,明政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全长190公里左右的苗疆长城,南起凤凰县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古丈县的“喜鹊营”即墨戎苗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又由于其为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所以又称“中国南长城”、“南方长城”,简称“南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禁止了当时的苗、汉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清乾隆,清政府加强了对苗疆的管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因为土司自治,郡县制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界”、“生苗”等。康熙、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条件已趋成熟。雍正帝锐意进取,主张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正式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即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也大大的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和睦与进一步的融合。
解放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显着增加,大湘西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翻天复地的改善,苗族同胞们再也不觉得大山是那么的不可逾越,再也不觉得改善生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苗族服饰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苗族服装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着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着便装的苗族姑娘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墨戎一带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男上装一般为左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旗袍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银饰
银饰品普遍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在远古的迁徙过程中,苗族人逐步认识到了银子的神奇功效,银子具有物理许性质上的消炎杀菌的作用,慢慢的苗族人就喜爱上了银饰品,认为佩戴它可以除病消灾。具体的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出各种花纹图案。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牙签一般由数根薄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银铃组成,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讲究的人家,还都会用银质的水杯喝水、银碗筷给小孩吃饭、用银制品来刮痧等等方式来达到消毒、保健、养生的目的。
苗族的手工锻造银饰品的工艺已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成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以及收藏价值。墨戎苗寨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是重要的苗族银饰的手工锻造技艺传承地。
民俗风情
2003年,墨戎苗寨被列入“湖南省民族团结示范点”;2012年,被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省旅游局授予“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并纳入2013年“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示范点”;被评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墨戎苗寨正式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墨戎苗寨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苗族服饰独具一格、苗族风情浓郁,尤以苗族四方鼓舞享誉海内外,极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1993年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苗族花鼓之乡”,2003年以来又被湖南省列为“民族团结示范点”,2008年、2011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民录,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湖南省旅游局授予“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2010年,龙鼻嘴村“四方鼓舞”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1年,跨上了宝岛台湾;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演出活动,成为大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边边场
吉首市周边和古丈县一带的苗族地区,苗族青年婚前恋爱十分自由。每逢乡场赶集,各寨的男女青年就会结伴前来进行交友活动,寻觅意中人。俗称“赶边边场”。在熙熙攘攘的赶集人群中,小伙子只要看上某个姑娘,就会悄悄拉一下她的衣袖,偷偷踩一下她的脚,或者轻轻撞她一下,以试探对方的心意。要是姑娘看上了某个小伙子,也会一样行事。互生好感的双方则会在回家的路上结伴而行,以歌传情,作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以期缔结良缘。
唱苗歌也是苗族青年表述心迹、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苗歌博大精深、构式严谨、种类繁多。在或激越高亢或委婉缠绵中表情达意。青年男女苗歌唱答时,陶醉在一种艺术氛围中,求含蓄多比兴,绝无淫词烂调;赶“边边场”必须避开同宗的父老兄弟姐妹,偶然相遇也必须马上规避,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同姓男女皆为兄弟姐妹,不能谈情说爱,更不能通婚,同姓通婚将被视为大逆不道。
四方鼓舞
古丈县墨戎苗寨是全国著名的苗鼓之乡,国务院授予的民俗文化艺术之乡。苗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鼓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鼓者双手交替击鼓,全身闪转腾挪,击鼓与舞蹈结合在一起,极富观赏性。《猴儿鼓舞》风趣诙谐,表演者边敲鼓边模仿猴子的动作,挑逗戏耍;《花鼓舞》鼓点节奏欢快,表演者动作轻盈,姿势曼妙。
墨戎四方鼓舞的国家级传承人向红霞女士,观察墨戎一带苗族的生产生活,在传统苗鼓的基础上结合采茶、揉茶、炒茶等工序编创了一套“四方鼓舞”。鼓者舞袖相联,左旋右转,步伐灵活多变,把苗族人们的生活场景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鼓舞的表演之中,鼓声时而柔慢,时而激越,柔时充满了生活美好气息,激越时则满是战场的喧嚣,让人激动不已。
2013年,古丈县墨戎苗寨四方鼓队在全国鼓舞邀请赛中喜获铜奖。
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在立秋日那天,当地群众停下手中的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结伴成群,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来到赶秋的集上,欢聚在秋坡上,观看吹笙、演戏、武术、舞狮子、耍龙灯、上刀梯等娱乐节目,并且亲自参与打秋千、打球等等娱乐活动,同时还进行物质交流,青年们则多利用这次一年一遇的机会物色对象、谈情说爱。
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最后演变成“赶秋节”,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
接龙
接龙是苗族最主要的图腾之一。认为龙神在冥冥中主宰人们的命运。一户人家或者一个村寨的兴衰祸福都与龙神的护佑与否有关。因此,苗家人时常举行接龙活动,以求避灾去邪、人财兴旺。苗家接龙舞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一般要选3女2男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龙神,端坐于堂屋中。苗巫师则身穿法袍,手摇铜铃,作法诵经,先祭龙、问龙,然后巫师带领众人到有水井处取水接龙,最后安龙。“寨龙”一般安在寨子背后,“家龙”则安在主人家的堂屋里,即在堂屋中央挖一个小洞,在洞里放置一个小土罐或一个小瓶子,瓶内放一点朱砂,灌满水后用石板盖上,安龙仪式就结束了。把“龙”接回了家里或寨中,此后便可保佑全家或村寨无灾无难、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巫傩绝技
湘西苗族延续至今的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形式,直接反映了巫教的宗教内涵。苗族人从大迁徙开始到定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期生活在民族斗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民族的生死存亡时刻威胁着他们,人仇鬼恨交织在一起,听不见天神的福音,得不到天子的恩赐,他们除了崇拜祖先、信仰民族鬼魂外,就只有继续信仰万物有灵了,他们把一切的自然物都想象成有感觉、有意志、有思维的生命体,能像人那样进行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具有人一样的社会关系,使自然人格化,与人平等相处,使人们得到一种精神安慰。墨戎一带的巫术,就是这种信仰这种精神的
具体体现。苗族技渊远流长,独具特色,享誉海内外,其绝技绝活既惊、奇、险,又神秘莫测,让人匪夷所思。在至今仍保留着“踩口”、“捞油锅”、“上刀梯”、“吃火”等绝技绝活。
墨戎苗寨的“秤杆提米”、“仙人合竹”等巫傩绝技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特色饮食
苗家独特的民族饮食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著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稻花鱼
稻花鱼是湘西苗族人最爱的一道美食,插秧的时节,在稻田里放上几百尾鱼苗。鱼儿靠捕捉稻田里的虫子为食,稻花盛开以后,就到了鱼生长的最欢快的时节。散落的稻花会让鱼儿长得膘肥体壮,是食用的绝好时机。
稻花鱼,营养物质含量很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鱼的3-5倍。稻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香美,适合煮汤。先将锅子烧红,放适量当地的花生油茶油,把姜丝煸至香味四溢,然后把鱼放入锅内。待到鱼身两面都炸成微黄时,注入泉水,盖上锅盖,沸腾后,添加食盐,再用细火焖10来分钟就可以出锅了。稻花鱼吃起来含有稻花的清香味,因此不要放过多的佐料,否则会破坏原味。当然,稻花鱼如放些辣椒,则香辣扑鼻,是下酒的绝佳好菜。
百虫宴
百虫宴不是吃100种虫子,而是指苗家溪沟与田间可食用的昆虫、幼虫,另有一些鱼类也被当地人当作虫儿。吉首市周边墨戎一带四季有虫,春有桃花虫、瓢瓜虫;夏有虾米、草鞋虫;秋有打屁虫、白漂虫;冬有水蜈蚣、蜂蛹。百虫宴以时令虫儿菜为主菜,辅以苗家腊肉、酸汤等配菜,成为相传数百年的美食。
墨戎长拢宴长桌宴
苗家长桌宴(长拢宴)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本村寨其他重大喜庆节日的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主人劝饮并对酒高歌,如若客人对不上主人的歌,那主人是不会轻易地给客人筷子的。其过程充满了苗家所特有的喜庆和欢乐,为苗寨所必不可少的一次经历。
经济发展
古丈县地区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开始了茶叶的种植,如今,湖南省两大名茶之一的“古丈毛尖”早已蜚声海内外,墨戎苗寨是“古丈毛尖”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领导下,龙鼻嘴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因地制宜,积极摸索“民族文化民村、旅游产业兴村、茶叶产业富民、茶旅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利用“古丈毛尖”品牌,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新扩茶园1200亩,实现了人均拥有一亩茶园,进入盛采期后,可望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墨戎苗寨(龙鼻嘴村)村支(居)两委在古丈县委县政府以及墨戎镇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以“旅游兴村、茶叶富民”为全寨发展的指导原则,积极摸索以深度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全力发展苗族风情乡村游,于2013年4月8日,成立了“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苗族“四方鼓舞”、“苗族银饰手工锻造工艺基地”、“巫傩绝技”、“苗族山歌”、“苗族跳舞”等民间艺术表演队。通过参访保存完好的古朴苗寨、欣赏神秘的苗族民俗表演以及品尝独具风味的“苗家长龙宴”招徕游客,自2013年“墨戎苗寨民俗风情风景区”试营以来,深受旅游市场的青睐。
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8万余人,2017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80万人,同时公司还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百个,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武陵山片区的人民的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
门票
门票:¥30
苗家长拢宴:¥30
满意度:100%
景点简介:
墨戎苗寨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千户”之称,对了歌、喝了酒、击完鼓,才能走进这个曾经是“竿子营”的古苗寨:“竿子营”的营房、烽火台流淌着历史的沧桑;精彩绝伦的苗家手工银饰锻造技艺会让人叹为观止;在杨占鳌将军的故居里,去感受苗族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茶农家里,去品鉴最好的“有机茶”之一的“古丈毛尖”;奥运会展演过的“四方花鼓”会让您感受到战鼓的震撼;苗人的巫傩神技更会让您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游玩主题: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参考资料
默戎苗寨.古丈县人民政府.2024-03-14
墨戎苗寨简介.古丈县新闻网.2024-03-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苗族服饰
苗族服装
银饰
民俗风情
边边场
四方鼓舞
赶秋节
接龙
巫傩绝技
特色饮食
稻花鱼
百虫宴
墨戎长拢宴长桌宴
经济发展
门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