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传信录》,宋代
李纲著,记载了“
靖康之变”前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是研究此段时间历史的宝贵资料。
《靖康传信录》由
北宋末、
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所著。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
进士。历官
太常少卿。
赵桓时,授
兵部侍郎、
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
开封市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赵构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
湖南省宣抚使兼知
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抑郁而死,追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
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他是宋代著名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
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元年正月三日,差充行营司参谋官。四日,除
尚书右丞、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以
姚平仲事罢职。五日,以士庶伏阙复旧职,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寇退师,除知
枢密院事。六月,差充
河北省、河东路宣抚使。七月,出师,次怀州。八月,召赴阙议事。九月,还次封邱,除观文殿学士、知
扬州市。十月,以言者改差提举州明道宫。寻落职,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
建昌军安置。寻移
宁江区。以二年行次
长沙市,闻召命复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
开封府事。时金寇再犯阙,半年,京师之围未解,四方盗贼蜂起。余荷两朝厚恩,国步艰难,不敢自爱,方率义旅以援王室。
追念自乙巳之冬迄今才岁余,一身之进退荣辱、天下之安危利害,纷然如此,岂非真梦耶?然一岁之间再致大寇,虽曰天数,亦人事也。去春致寇,其病原于崇观以来军政不修,而起
燕山之役。去冬致寇,其病原于去春失其所以和,又失其所以战。何也贼以孤军深入,前阻坚城而后顾邀击之威,当是时不难于和。而朝廷震惧,其所邀求,一切与之。既割三镇,又质亲王,又许不之金币,使贼有以窥中国之弱,此失其所以和也。诸道之兵既集,数倍于贼,将士气锐而心齐,朝廷畏怯,莫肯一用,惩
姚平仲劫寨之小而忘
周亚夫困敌之大计,使贼安然厚有所得而归,此失其所以战也。失此二者之机会,故令贼志益侈,再举南牧无所忌惮,遂有并吞华夏之心。譬犹病者证候既明,当用毒药而不用,虽暂得安,疾必再来,此必至之理也。以今日而视去岁,人心、国势之不相,何止相什百哉!臣子之义,惟当奋不顾身,死以殉国家之急。及其成功,则天也。然自是之后,朝廷非大有惩创,士风非大有变革,内外大小同心协力,以扶持宗社、保全家室为事,扫去偷惰苟且之习,娼嫉谮诉之风,虽使寇退,亦岂易支吾哉故余于此录记其实而无隐,庶几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