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杰(1917年2月16日—1990年10月11日),原名李玉魁,生于天津市武清区大桃源村,相声演员、快板书创始人 、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曲艺改革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中国曲协常务理事、天津曲协理事等职务。
李润杰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手工作坊做学徒,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政权抓工送往
东北地区,其间一度靠说唱数来宝乞讨过活。返回天津后,先后拜
段荣华和
焦少海学习
评书和
相声表演,并在天津演出
数来宝、评书和相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
西安市等地演出,后加入
天津广播电视台曲艺团。
从1953年开始,李润杰在数来宝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快书等曲种的艺术因素,创立了快板书这一曲艺形式,并陆续改编演出《二万五千里长征》《鸡毛信》《半夜鸡叫》《百鸟朝凤》《英雄炮手李金山》《智取大西礁》等节目,奠定了这一新曲种的艺术地位。1959年,李润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
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1984年以后,李润杰身患半身不遂,被迫告别舞台。1990年10月11日,李润杰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李润杰的快板书表演讲求“平爆脆美”的风格,吐字清晰有力,语言朴实自然。他曾荣获
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李润杰的传人甚多,以
天津市曲艺团的
张志宽较为知名。
人物生平
幼年时期
1917年2月16日,李润杰出生在天津市
武清区大桃源村一家有着浓厚民间艺术氛围的农户。李润杰的祖父是方圆百有里有名的民间音乐家,李润杰的父亲继承其父辈才能,也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吹鼓手,而母亲为了供他上学,在其年幼时就到了天津,在
石家大院做保姆。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润杰从小就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次父亲出外演出或者在家练习时,年幼的李润杰都是父亲忠实的观众。不仅如此,他还自学掌握了办喜事的"老八板""小开门""朝天子"、办丧事用的"祭腔",还有过年时吹的"柳青娘"等四五个曲牌。此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走矮子水斗的步法和一些唱腔。到了1924年,7岁的李润杰,已经正式成了一名吹鼓手,并且在碌碡会上扮演"小丈夫"等角色。
少年时期
1927年,10岁的李润杰开始跟随村里的庞大爷读
私塾。在上学的同时,李润杰也没有放弃学唱。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学会了《小姑贤》以及《杨二舍化缘》等评戏唱段。除了评戏,李润杰还痴迷于宋兰亭说的
评书《黄杨传》,而这部书对于李润杰后来投师、拜在评书老艺人
段荣华先生门下学习《
三侠五义》有着直接影响。
1931年,14岁的李润杰迫于生计赴
天津市,在韩家编鞋铺学手艺。由于工作辛苦,在坚持了两个月后,李润杰终因劳累病倒在韩家编鞋铺中。痊愈后,李润杰再次回到天津,经人介绍来到了同华利鞋铺继续当学徒,但他的境遇没有太大的改观,这家以压迫
童工起家的鞋铺,几乎白白使用了李润杰四年之久。而在这四年中,李润杰并没有因为艰苦的生存环境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四年下来,李润杰在艺术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1935年,18岁的李润杰,在同华利鞋铺学徒期满。迫于生计,他来到海河码头做搬运工,由于工作辛苦并且存不到钱,在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李润杰决定再次去寻找其他的生路。之后,他上当受骗,被
日本吉川土木公司带到日本,为日军修铁路。每天挖大沟、挑土筐,周围守着日本兵,干活儿慢一点儿就打,没水喝,人们就喝小河沟里的泥水,有时半夜三点就开工,干到晚上九点才能回窝棚,三顿饭都在工地吃。吃的是发霉的
玉米窝窝头、稀
玉米面粥、
腌咸菜和
盐豆。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下,李润杰不久也被染上了传染病。病魔缠身,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李润杰终于忍无可忍,在三个月后,和同僚房仁奎、杨仲和趁吃晚板的时候一起逃出工地。
青年时期
在逃出日本人的工地后,李润杰和房仁奎、杨仲和趁三人来到解家堡村附近的铁矿山做工。由于疾病缠身,体力不支,在一次翻车倒石头的时候,李润杰从两三丈高的石堆上摔下,摔劈了手腕。不仅如此,把头还无故扣发三人工资达三个月之久。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再次出走,来到了
鞍山市。三人因为担心被日本把头认出来,所以决定先由李润杰去找工作,找到合适的再来接他们二位。之后,李润杰在铁道西的久保田铁管厂找到了工作,在又脏又累的翻砂车间干活,不仅劳动环境差、工资更是低廉,更不幸的是李润杰在上班期间被铁管砸坏了手指甲,鲜血直流。而日本把头一看他没干活,抬手就打,还将他赶出了工厂。
21岁的李润杰不得不托着受伤的手忍受着饥饿,流浪在鞍山市的街头。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李润杰想到了以死来了结自己这悲惨的命运。于是他来到了老君庙台上,悲悲惨惨地哼唱起了评戏的大悲调。一曲唱罢,被吸引过来的群众纷纷给他凑钱,也有送大衣、棉帽子的,还有一位老大爷要帮李润杰找工作。这一切使得李润杰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之后,李润杰住进了立山的沙河田家老店并真正接触到了最原始的
数来宝。在店里,李润杰不仅学会了数来宝还学会了开杵板的打法。于是,李润杰凭借一手开杵板的打法和《小封侯》唱段以及一些婚丧嫁娶、
春节庆典时演唱的牌子,开始了他半乞半艺的生活,同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李润杰年轻且没有门户,因此他时常受到排挤甚至遭到殴打,甚至有一次在朝街时被军警误抓,险些被枪毙。
一年后,22岁的李润杰决定去
沈阳市(今沈阳)小河沿一带撂地卖艺。原因是那里比较热闹,另外可以见识到更大的世面,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李润杰来到沈阳小河沿撂地演出的第二天,认识了一位在他从艺道路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刘金荣。刘金荣提出希望能与李润杰合作演出,表演
相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排练,由李润杰逗眼,刘金荣捧限,两人演出了《六口人》《打灯谜》《
羊上树》《汾河湾》《黄鹤楼》《洪洋洞》《大上寿》和《绕口令》等段子,后来二人成为小河沿一带比较固定的相声搭档。而在这段时间里,李润杰的相声造诣突飞猛进,在当地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撂地艺人。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刘金荣吸白面的问题,两人后来分道扬。
经过小河沿的磨砺,李润杰已经成长为一位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成熟艺人,他跑遍了
沈阳市、
抚顺市、
辽阳市、
鞍山市、
营口市这样的城市。27岁时,李润杰遇到了他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就是后来李润杰在
评书方面的师父
段荣华先生。那时,在连塘庄子演出的李润杰巧遇在连塘庄子说书的段荣华先生,他被段荣华先生艺术深深吸引,并决定拜师。而段荣华先生见李润杰这么诚恳,当即应允,并赐艺名李润杰。
而在跟随师父学艺的这一年半时光里,李润杰以最大的知识获取速率学习着、练习着。这一年半打下的基础,对他日后的表演和创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一年半之后,李润杰开始正式表演评书,有时候替师父表演,有时候在师父前场表演。28岁时,李润杰出师了,他拜别恩师
段荣华先生,从沧县回到天津艺谋生。通过这一年半的学习,李润杰在艺术上可谓是突飞猛进,效果火爆,收入也随之增加。不仅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寄钱给农村的父亲。而且,在这一年李润杰还结识了一生的伴侣,建立了家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
无条件投降。而在
中国国民党统治
天津市期间,李润杰先后和
朱相臣、陈广发、张元庆、杜兰花、
杨少奎、
班德贵等人组织相声大会。表演形式也很多,
评书、
相声、
数来宝、
太平歌词,甚至
时调前脸都做过。除了演出外,李润杰还虚心向高风山先生、胡振江先生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虚心好学的李润杰在数来宝表演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为他后来将数来宝改革成
快板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李润杰又拜师评书老前辈张阔峰先生为师。1948年,李润杰拜在著名相声艺人焦少海门下,艺名李宝删。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32岁的李润杰参加了学习班,主要是学习些革命理论知识,并成为
天津市里第一批文艺工会会员。而在学习的同时业务演出也没有停止,由李润杰发起,吉平三、
康立本、
苏文茂、周蛤蟆、
于佑福、
孙玉奎、
郭全宝等人参演,在赵家窑组织起了相声大会。不久,李润杰应张玉堂的邀请赴
西安市演出。由于业务以及收入情况很好,李润杰就在西安暂时安顿下来了。
1950年,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了。李润杰发挥曲艺轻骑兵的优势,编演新作品《镇压反革命》,并排演了快板书《长征》,开创了曲艺演唱新节目的先河。除了排演新节目,李润杰还积极参与为
皖北、
苏北、
河南省、
河北省四省救灾募捐寒衣的义演。同年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李润杰参与募捐支援
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成绩突出,受到西北文化局的嘉奖,并颁发了奖章,同时,李润杰被评为进步艺人。紧接着,李润杰又被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
西北文代会。会后被选为西安曲协副主任,之后又被选为西安抗美援朝委员会委员、音协委员。
1952年,李润杰长子李广范出生,同年夏天回到
天津市,由
耿宝林介绍参加南市连兴书场的相声大会。这时恰逢组织第二批入朝慰问团,一腔热血的李润杰当即报名参加,获得批准,随即跨过鸭绿江,直奔战争最前线。1952年冬,第二批入朝慰问团回,李润杰来到天津人民广潘电台参加工作,专门从事快板演唱艺术。不久后,在红旗戏院的公演中,正式使用了快板书这个名字来命名李润杰表演的艺术形式。
1953年起,李润杰正式开始改革数来宝,从开场板和节子板的演奏、演唱加强口语化、词句形式结构力求丰富多变、表演动作形象生动四个方面着手改革,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研究,最终形成了快板书这一在数来宝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
评书、
相声、
山东快书、
西河大鼓等艺术形式的独立的
曲艺曲种。
从1953年至1956年,李润杰在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的同时,也成了一名高产的曲艺作家。他先后创作演唱了《赶穷魔》《大搬家》《半夜鸡叫》《鸡毛信》《百鸟朝凤》《老婆子与小金鱼》《杜拉索夫》等作品。1954年,李润杰在天津工人文化宫开办了四期快板书学习班,先后培养了四百余名学生,这也使得快板书这个新生的曲艺曲种在人民大众心中扎下了根。1956年,李润杰当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同年,赴北京参加
文代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同年4月24日,李润杰在京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也是在这一年,李润杰下定决心创作快板书,并陆续创作出了《隐身草》《虎穴擒贼》《火焰山》等作品。
中年时期
1958年,李润杰赴
金门岛慰问,创作了快板书《金门宴》,极具快板书特色的作品《巧劫狱》也是在这一年创作出来的。同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演出《梁树凯》,被评为优秀节目,再一次 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此后,又赴西南、
西北慰问演出。1959年,李润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李润杰赴
云南省慰问
边防部队,创作了快板书《红太阳照进苦聪家》。另外,他还第二次来到
福建省前线,创作《夜袭金门岛》和《智取大西礁》两段作品。同年,李润杰赴
四川省、
贵州省慰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创作《千锤百炼》。回
天津市后,在天津干部俱乐部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接见。
1962年,李润杰创作
快板书《
劫刑车》,同年又根据《
王若飞在狱中》一书编写了《熔炉炼金刚》。快板书《劫刑车》是李润杰最具代表性的快板书作品。在创作这段作品时,赶上团里办"红岩专场"演出,
相声、鼓曲等各个形式都在取材红岩进行创作。当时已在团里任业务团长的李润杰高风亮节,让其他同志们先选。等到自己这里,其实已经没剩下什么好的新鲜的创作素材了,而具有丰富表演经验和创作经验的李润杰,巧妙地将双枪老太婆大石桥前除叛徒和下山劫刑车两个故事
桥段相整合,创作出了《劫刑车》。《
劫刑车》一经上演,全国轰动。《劫刑车》这个名字已经和李润杰
快板书一起成为
曲艺史上的一座丰碑。
1963年,
天津市遭遇大洪水,李润杰亲赴抗洪一线,并写下了《抗洪凯歌》。1964年,随
中国作家协会访问团访问
大庆油田,写出《立井架》《油海长虹》等歌颂大庆的作品。后又到天津机车车辆厂体验工人生活,写出快板书《英雄榜》。同年,李润杰作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又一次受到周总理接见。
1965年,周总理视察天津,观看李润杰演出《千锤百炼》这个个节目,并称赞说:"你就是马云龙。"这一句话,使得李润杰备受鼓舞在艺术道路上又增添了无尽动力。同年,李润杰因"桃李事件"受牵连遭到迫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动荡的十年,作为
公众人物、时代先锋的李润杰也受到了迫害。李润杰首先被诬陷质疑的就是他的出身,李润杰曾被人沿着铁路线往
东北地区发放传单,污蔑他是地主出身。后来经大桃源村家乡父老的证实李家世代都是贫苦的农民,这才得以真相大白。此后又经历了
除夕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被批斗、被强行抢走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证、先进工作者证和劳动模范证,以及因吃是果仁儿被诬陷为
资本主义尾巴下放回武清县老家等等不公正待遇。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一次演出临上场时,被强行无理要求修改《峻岭青松》中的八句唱词。演出结束,李润杰一怒之下,当即吐血。
晚年时期
1974年底,李润杰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再次受到周总理接见。1978年,李润杰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1979年,年已62岁的李润杰赴西南战事前线慰问演出。在
老山前线与官兵们吃住在一起,那次慰问最惊险的是李润杰在前线突发心脏病。
1984年以后,李润杰不幸身患
偏瘫,这一病就是六年。在这六年中,他虽然不能上台演出了,但是依然笔耕不辍,为快板留下许多珍贵的理论资料。除了整理著作,李润杰还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教学上。李润杰的传人甚多,如
张志宽、
袁武华、魏忠喜等人都是李派快板书传人。据李润杰之子、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少杰先生回忆,在照顾父亲的这六年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都是终身受用的。1990年10月11日,李润杰因病去世,享年73岁。李润杰逝世后,家人遵其嘱托,将所有的丧葬费作为最后一次
党费交给组织。
主要作品
快板作品
参考资料:(以上为部分内容)
相声作品
参考资料:(以上为部分内容)
图书
创作特点
经由对打板技巧、演唱方法、语言句式以及表演身段的一系列改革,快板书表演获得了"平、爆、美"的赞誉,而在创作快板书的过程中,李润杰在继承数来宝语言通俗、形式生动、表演快捷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书"的文学性与故事性更加注重"有人儿"和"有事儿",使得故事构思更加入情人理,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充实。
深入生活
李润杰将艺术创作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高度艺术价值的快板书作品,其中一部分取材于其他曲种曲目,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体感中得来。他赴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归来,创作了《金门宴》《赞三军》《英雄炮手李金山》等作品:赴云南、贵州、四川慰问创作了《红太阳照进苦聪家》《千锤百炼》等作品:赴大庆油田创作了《立井架》《油海长虹》等等。李润杰每一部作品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洋溢着对祖国、对劳动人民和英雄们的歌颂和赞扬,作品的主人公有脍炙人口的英雄豪杰,也有出身于劳动人民的楷模,始终顺应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观众们的热情。
多用修辞
李润杰在谈创作心得时曾说:“一段
快板书作品的成功,是由于多方面的条件促成的。”其快板书创作取材丰富、语言精炼、韵味深厚享、富有哲理,而且作品问世几十年后,其中的经典片段仍为观众们津津乐道。如李润杰1963年为讴歌
天津市人民抗洪抢险的动人事迹而创作的快板《抗洪凯歌》,作品利用别致新颖的花样台词穿插其中,避免了观众的疲惫感,不仅将它写成了经典轰动当时,且历经数十年久演不衰,乃至被誉为“李润杰创作道路的一曲凯歌”。此外,在快板《抗洪凯歌》中,李润杰运用拟人(把洪水当做人来写)加排比(连续十来句“它要......”)等多种
修辞手法,用轻松诙谐的口语尽写洪水之泛滥,汛情之严峻。该作品被认为是李派作品中最具有"
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象声语言
快板书是极尽视听演唱艺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功夫必不可少。李润杰在创作中充分运用象声词,并结合快板书的演绎特点,通过控制象声词对吐字节奏感来塑造氛围。例如《火海擒敌》写的是
知青纪春明在奋救
森林火灾的同时,机智勇敢地捉拿住放火烧仙的敌人的故事。创作时通过象声词描绘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将大火来势汹汹"推"到观众眼前。象声词“叭叭叭嗯嗯嗯、腾腾腾、刷刷刷、哗哗哗”逼真地喧染和制造了火场紧急的态势,配合“快打慢唱”的特殊唱法,在表演火势凶狠孟,让观众捏了一把汗的同时,侧面
烘托了歌颂了敢于奋不顾身向火海的英雄人物。
白描手法
李润杰塑造人物形象时感情饱满,真正做到了以情为中心,“情与眼合,情与声合,情与脸合,情与句合,情与身合,情与步合,情与手合,情与板合”。李润杰将"情"与手、眼、身、法、步"相辅相成地联系起来,力求与人物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他的快板书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李润杰借鉴了评书中对人物"开脸儿"技巧,以白描手法对人物的身材、容貌、打扮、表情、仪态等外在特征作出精炼的描绘给观众一个直观的印象,且这种外貌形象必定与人物的性格特点高度一致。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1952年,李润杰的长子李广范出生 ,而次子
李少杰是一名快板书演员。李润杰在晚年身患重病时,为了照顾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李少杰推掉了所有事情,整天陪在父亲身旁。李润杰不顾病痛的折磨,每天给儿子讲快板书的创作、表演和人物塑造。他告诉李少杰,要好好地学快板书,学的目的是继承下来,再传承下去,“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人物纪念
2005年10月29日,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快板艺术发展,推出新人新作,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由
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文联等单位主办,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
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和武汉红金龙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红金龙杯”李润杰金像奖快板新作品展演活动在天津八一礼堂拉开了帷幕。此次快板新作展演的有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武警部队代表队,参赛者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年仅5岁。
2005年10月22日,为纪念快板大师李润杰在快板艺术上的伟大贡献,同时也为纪念这位快板书一代宗师逝世15周年,李润杰的
青铜塑像在天津
武清区永安公墓举行了落成仪式。
刘兰芳、
朱光斗、
孙镇业、
梁厚民、
王学义、
王佩元等曲艺界名人以及李润杰的弟子、家属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3年7月10日,首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在快板书创始人李润杰的故乡天津武清举行。本届比赛由
中国曲艺家协会与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此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报送的参赛节目250个,有53个节目进入决赛。进入最终决赛阶段比赛的选手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选手70岁,最小的选手9岁。
2017年8月,
哈尔滨市举办纪念李润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汇报演出,来自全市曲艺界的老中青少四代同堂,演绎经典,将《看升旗》《立井架》《抗洪凯歌》《
劫刑车》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呈现给观众。整场演出内容丰富,或演唱
快板书、或表演
相声、或颂说
评书,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即展现了“李派”快板书的艺术魅力。
人物评价
李润杰通过改编并演出《二万五千里长征》《鸡毛信》等精彩节目,奠定了新曲种的艺术地位。他的表演以“平爆脆美”为特色,即“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玉落盘,美如酒醉心田”。其传人众多,
张志宽在
天津市较为出名。——(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评)
李润杰在数来宝、快板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
山东快书、
西河大鼓等
曲艺品种的优长,创造了“
快板书”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一个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新曲种。他的表演吐字清晰有力,声音厚实洪亮,语言朴实流畅,韵调起伏自然,表情、身段、神态简练典型,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他以高超而精湛的表演艺术功力和多年的舞台实践,使他的演唱达到了平、爆、脆、美的高度完美的艺术境界。——(天津广播电视台 评)
“师傅是一个艺术钻研精神特别强的人,他当年教艺时的认真,我记得清清楚楚。”——(徒弟刘三万 评)
“
师爷对我们全家都有大恩。我一身本领是他给,没有他开创的
快板书艺术,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他对我女儿也有恩。当时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女儿有眼疾。他知道了,两次亲自来电让我带女儿来
天津市看病。知道我是
回族,提前把家里所有的碗筷都用
碱水涮了一遍。”——(再传弟子中国快板书艺术委员会委员
党艺杰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