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春,女,1977年6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壤学科副教授。200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2000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土壤环境化学与土壤生物化学研究;2005年6月获浙江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2007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目前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青年专项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人物经历
2005年6月获浙江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7年7月通过浙江大学特别评审,晋升为副教授。
2011年8月出访美国,在Ohio State University开展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抗生素耐性基因及抗生素降解微生物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向
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贡献
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碳氮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及其调控技术研究”,教育部博士点青年专项基金“稻田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学机理研究”,国家水专项专题“四岭水库小流域典型地块的适地养分管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稻田土壤供氮与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等。另外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四岭水库小流域农林结合型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土碳氮周转与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关系研究”。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和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各1项。
学术研究
主要论文
Zhang Q C, Imran H S, et al。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organic manure inputs in soil exhibit a vice versa patter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2。 (SCI, accepted)。
Zhang Q C, Wang G H。 Effect of K Fertilization on Soil K Pools and Rice Response in an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 in China。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 2011, 174, (1): 73-80。 (SCI)。
Zhang Q C, Ying Y L, et al。 Surface runoff and phosphorus loss from bamboo forest ecosystem in southeast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 (47): 9631-9639。 (SCI)。
Ge C R, Zhang Q C。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 sequence of heavy metal-polluted soils。 Pedosphere。 2011, 21(2):164-169。 (SCI)。
Zhang Q C, Wang G H, Yao H 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attern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addy soi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 19(1): 55-59。
Wang G H, Zhang Q C,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yield increas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rough 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in rice systems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7。 94: 801-806。 (SCI)。
Zhang Q C, Wang G H, Dobermann A。 Dynamics of soil phosphorus pools in a calcareous paddy soil under intensive rice cropping。 Plant and Soil。 2006。 288:141-155。 (SCI)。
Zhang Q C, Wang G H。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N forms and N supply under intensive rice。 Pedosphere。 2006, 16(3): 345-353。 (SCI)。
Zhang Q C, Wang G H。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organism in paddy soi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6, 7 Suppl。 II: 376-380。(SCI)。
Zhang Q C, Wang G H。 Studies on nutrient uptake of r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s for irrigated ric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5, 6B: 147-154。 (SCI)。
梁颖颖, 张奇春, 楼莉萍, 王光火。 毛竹林地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 2011, 32(6): 56-60。
张奇春, 王雪芹, 楼莉萍, 王光火。 毛竹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及其氮素流失形态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5): 1-5。
何松多,张奇春, 王光火。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吸附态磷的释放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36 (1): 69-73。
张奇春, 王雪芹, 王光火。 不同施肥处理对长期不施肥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9, 16(1): 118-124。
张奇春, 王光火。 水稻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各形态磷的变化动态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33(1): 82-88。
时亚南, 张奇春, 王光火, 郭海超。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 33(5): 473-478。
张奇春, 王光火。 长期不同施肥下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产量与土壤养分平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3): 340-345。
张奇春, 王光火。 施用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6, 43(4): 97-103。
张奇春, 王光火, 方斌。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5, 42: 116-121。
申请专利
· 张奇春, 王光火, 姚槐应。 一种应用再生废弃离子交换树脂球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方法。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 张奇春,楼丽萍,王光火。 一种坡面径流场建造方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