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口村位于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旧称涵透。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有桥南、桥北、涵透、后林、下。全村人口3270人,户数850户,外来人口10000人。
陈紫峰纪念馆设于陈埭涵口村陈紫峰故宅,以文献资料、图表和实物展示明代理学家陈紫峰的生平及其高尚操节。表现
晋江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厅面积220平方米。陈紫峰名称琛(1477—1545),字思献,紫峰为其号,自幼聪颖好学,先后师事李聪、
蔡清等大儒,精研《易》学,成为时所推重的学者,长期以授徒、著作为业。
陈琛于
正德五年中举,十二年成
进士,历任刑部山西司
主事、南京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等职,任内“仕不废学”,无意官场利禄,再三乞退归养。退职后,对家乡公益多有贡献,呈文求泉州府整修晋江南路,规划晋江水利枢纽工程六里陂缮治管理。著作有《四书浅说》、《易经通典》、《正学编》、《紫峰文集》。卒后,泉州府为建专祠崇祀。其生平载于《明史●儒林》。陈紫峰纪念馆面临溪流,遥对
紫帽山,旁列古大数座,组成涵口村古建筑群,为
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涵口古建筑群位于
陈埭镇涵口村大乡,由并排屹立的6座古色古香、匀称大方的“皇宫式”古大厝组成,由西向东依次是明代建的陈紫峰祠、石埕祖厝、容斋宗祠、正通官衙及
清代建的陈氏宗祠和民国建的陈烟德厝,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涵口村为陈氏聚居村落,自陈家祖先碧溪公元末卜居,注重文教,子孙向学者多,科第不绝,仅明代就有陈聘、
陈琛、陈让、陈龙可、陈伯英中了
进士。古时“一人登科,九族皆荣”,何况如此科第蝉联,故而形成这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建筑群。涵口古大厝群坐向均是坐南朝北,横排都是五开张,纵深五进。庭院和厅堂用天井隔开用回廊连接。两边回廊之外是长列厢房,即护厝。厢房之外又有伙房、柴草间和储藏室。座座屋前有长条
花岗石石铺筑的石路、石埕,相连着成建筑群,即作行路,又作晒谷场,以及休息闲坐、纳凉等活动之地。各大厝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俗称火巷,小路两边都有明沟作排雨水用。?? 这6座大厝是目前
晋江市古民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布局合理,坚固实用,居住舒适。古大厝的主题建筑为单檐硬山式。外墙砖石混砌,墙壁上紧贴方砖,红白相间,色彩鲜丽;屋脊两端翘起,似展翅欲飞;屋盖覆以筒瓦,雍容稳重。木构框架,斗拱与梁架接榫无缝,梁头用藤条加固,斗拱、梁架、门窗精心设计,上面雕有飞禽走兽、花木虫鱼、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刻工细致精美,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厅房正面的门框、窗框、横额多用质地坚硬、琢磨光滑的辉绿岩石镶嵌,上刻对联,题字,篆隶行楷,不尽相同;回廊之间有间隔,作为防火墙以策安全;一式的红方砖地板,美观耐磨。每座古大厝面积在600至1000平方之间。?? 这一群古色古香、保持着浓厚的闽南侨乡特色的古建筑,是明、清至明国时期涵口村的乡贤和海外华侨陆续兴建的。自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中跨明清,直至民国初年陈烟德厝落成,时间跨度500余年,而建筑特色基本保持一致,陈氏祠堂是明弘治年间在碧溪公故居建起来的,坐东朝西,遥对紫帽,罗裳诸山,门前清溪萦流,当时还是秀才的
陈琛为祠堂作联:“子孝孙慈,百世芝兰满室;山光水色,四时青紫迎门”。暗喻族中人才辈出。1987年,涵口村旅菲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把陈紫峰祠修整一新,并开辟为陈紫峰纪念馆,以纪念和弘扬其思想业绩。1992年2月,陈紫峰纪念馆连同其余5座大厝扩大为保护群,列为
晋江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地处晋江市
陈埭镇,东临陈泉路及中国鞋都,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学校创办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爱国华侨陈妈祝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是“晋江市素质教育先进校”、“
泉州市达标初中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383人,教职工90人,24个教学班。经
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秋季开始高中部的入学招生。学校占地面积83亩,现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图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标准400米运动场。按学校发展规划还将建设实验楼、
高中教师宿舍楼、高中学生宿舍楼、体育馆、电教艺术馆各一幢及塑胶跑道运动场。紫峰小学创办于1927年,原名“涵口小学”,为缅怀我国明代理学家陈紫峰先生,改为“紫峰小学”,1997年9月升格为“紫峰中心小学”。学校占地26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由旅菲乡侨陈妈祝先生热心桑梓教育独资500万元捐资。几年来,承蒙涵口、大乡两村海内外乡侨,各企业团体、贤达志士,两村两委学校董事会热心桑梓教育,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踊跃捐资办学,捐赠教学器材,创建优雅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福利,改善办学条件。?? “春临花成海,秋到果满园”,如今校园绿树成荫、万紫千红,既美化了育人环境,又陶冶了师生情操。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1996年荣获
晋江市“花园式学校”、“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两基达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