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节令
农时节令
农时节令是中原地区古代用来描述农业气候季节状态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根据农业气候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时间段,以便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其能够简洁且客观地反映出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因此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使用。常见的农时节令包括二十四节气、伏天、九九以及梅雨期。
分类
农时节令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地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太阳的高度角来进行区分的。这是因为太阳高度的不同会导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业气候。这类节令包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第二类则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积累的农业经验,根据一些关键的农业气象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划定的。比如,在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伏天,冬至过后九九八十一天表示寒冷即将结束,而在芒种之后遇到丙日时,则标志着梅雨季的到来。
目录
概述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