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是中国首套系统梳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大型丛书,是200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立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
商务印书馆组织承担的一项标志性出版工程。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
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其中不少名家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出版。如《
论社会学中国化》(
吴文藻)、《
中国经济思想史》(
唐庆增)、《
中国厘金史》(
罗玉东)等。全套丛书共六辑,第一辑40种,第二辑30种,第三辑35种,第四辑30种,第五辑30种,第六辑40种。
2018年1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0种纪念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首次将该丛书整体出版,涵盖全部200种图书,为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大型现代学术原创经典。
该丛书收入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华原创学术名著,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及其他,涵盖文、史、哲、法、政、经、
社会学、
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列入了大量的开山之作、扛鼎之著。如第一次使用了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中国语法的《
马氏文通》、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等。
商务印书馆于2010年4月启动《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大型出版项目,在2010年4月9日至10日召开两天专家论证会,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谋划策。
来新夏、
刘家和、
徐苹芳、
汝信、
陆俭明、
傅璇琮、
江蓝生、
陈来、
陈平原、
陈秀山、
龚鹏程、
何勤华、李培林、郑功成等50余位著名学者参与大会讨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将展现中华学术发展的一段重要转折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史、哲、政、经、法等现代学科建立,传统知识与思想得到重新整理与阐释,催生大量学术经典,建立了新型学科体系与学术规范。《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正是希望通过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全面展现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同时也为各领域研究者提供基础性的经典范本。作为项目承担者的
商务印书馆希望将此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又一经典,与商务印书馆旗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向世人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质量和品位上皆可谓等量齐观。
丛书在展现中国现代学术演进脉络同时,也意图探寻百年来中国发展的思想资源与道路模式。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受到举世关注。这一切并非凭空而来,乃是
中原地区近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成果,其思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之中。丛书希望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重新审视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与文化根基。为保证丛学术品质,
商务印书馆将牵头组建丛书专家委员会,聘请大陆、港台地区及海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组成,以充分保证入选图书的学术性与经典性。丛书将主要采用简体横排(部分特殊书稿除外)及新式标点,并选用优质纸张,采用最新印刷技术,以求印制精良。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遴选标准首要是重学术含量、重学术价值,将以学术史的眼光、经典化的策略,采用精选、精校、精编的方法来确定书目,即入选著作应是该学科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经典之作或代表之作,具有文化积累意义和学术传承价值,在国际和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影响大,不是指通俗意义的影响,而是指学术上的影响,不仅在国内学术界有影响,而且在国际学术界也要有影响。丛书所选书目将突出经典二字,一旦出版就要站得住,无论多少年,都能傲立于
书架。
该套丛书入选著作不是简单的旧书重刊和拾遗补漏,而是精选、精编、精校的优秀范本,主要收录已经出版的经典学术专著,至于古籍整理、资料汇编及译作拟不取。同时,也会适当选择部分学术价值重大却尚未出版的著作。鉴于部分著名学者无专著而以论文传世,所以将以专题方式出版其个人论文集;也将考虑以一部著作为主题,增补相关论文资料,以增加学术附加值;有些论集可以考虑重编,以呈现新面目、新眼光;书后可附《编后记》,以说明为何增补相关书或论文;等等。从入选作者看,将主要收录已过世学者的代表作。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反映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极大的文化意义,也对提升
中原地区学术的世界地位,推动中国当代学术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服务海外中华文化研究,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