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怡(Violet Lam),曾用名林倩而,中国香港人,1950年9月10日于香港。中国
香港大学心理学及
社会学学士,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及唱片监制。
林敏怡大学毕业后,留学欧洲,在
罗马圣茜茜亚音乐学院学
钢琴及德国
弗莱堡音乐学院修读作曲。1976年,她是
威尼斯双年展上安东·韦伯恩国际室乐团的钢琴手,1977至1982年间在香港及
欧洲举行了多场当代钢琴作品演奏会。她曾担任亚洲作曲家联盟(香港分会)义务秘书,亦是国际当代音乐协会(香港分会)的创会元老;在七十年代后期协办多场《新音乐香港》音乐会。
1983年,林敏怡凭借《男与女》配乐获第20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后又多次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奖或提名。1987年,林敏怡发表了个人的第一张音乐专辑《自由领域》。转年,她被波兰电视誉为当代杰出作曲家之一。此后陆续发行专辑《地狱变》《梦醒梦》。2003年
非典疫情爆发,她出版了音乐专辑《致敬为“港大教研基金.SARS”筹款》。2005年,改名为林倩而,成为“铜人疗法治疗师”,但2007年又复名为林敏怡。
21世纪初林敏怡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音乐讲座中作主讲。2010年,她获得自然疗法医师资格,成为
美国「声音治疗师协会」的成员。2014年8月成为美国UISCA (美国整全健康科学协会)认可的「整全健康医师」。
林敏怡创作的音乐作品涵盖古典、
爵士乐、流行、电影及现代音乐等多种风格,在多个国际音乐节中演出。林敏怡的代表作有电影配乐《男与女》《半边人》《倾城之恋》《
彩云曲》《
龙的心》及音乐单曲《
吻别》《
海誓山盟》《
流浪》等。
1976年,林敏怡作为钢琴手,参加了
威尼斯双年展的安东·韦伯恩国际室乐团。1977年到1982年,她在香港和
欧洲举办了多场当代钢琴作品的演奏会。她还曾担任亚洲作曲家联盟(香港分会)的义务秘书,并且是国际当代音乐协会(香港分会)的创会元老之一。在七十年代后期,她协助举办了多场《新音乐香港》音乐会。
1987年,林敏怡发表了个人的第一张音乐专辑《自由领域》。次年,又发表了音乐专辑《
倾城之恋》。同年,她在
波兰电视被介绍为二十当代国际乐坛杰出的作曲家之一。随后在1989年,她又发表了专辑《地狱变》。
2000年,林敏怡发表了个人专辑《梦醒梦》,三年后,因疫情事件,出版音乐专辑《致敬为“港大教研基金.SARS”筹款》。2005年9月林敏怡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同年,林敏怡改名为林倩而,成为“铜人疗法治疗师”。
2007年,林倩而复名为林敏怡,与
夏韶声及
伦永亮携手制作《梅情禅韵》专辑。同年12月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40周年,她获选为40位杰出校友“社科人”之一。
21世纪00年代林敏怡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音乐讲座中作主讲,题目包括古典音乐、
爵士乐、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现代音乐等多种。2010年,林敏怡于考获自然疗法医师资格,她也是美国「声音治疗师协会」的成员,2014年8月成为美国UISCA 认可「整全健康医师」,是
替代医疗博士生。
她的胞弟是著名填词人林敏。林敏骢
香港特别行政区填词人,他在1980年代出道,是一个有独特个性及风格的填词人。他的著作包括有:《
雾之恋》《
爱在深秋》《
无心睡眠》等等;他也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指定填词人。
林敏怡创作的乐曲曾于国际当代音乐节、亚洲作曲家联盟音乐节等多个国际音乐节中演出。 她音乐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包括古典音乐、
爵士乐、流行音乐、电影音乐和
现代音乐。
林敏怡曾居欧美12年,享誉
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国际乐坛, 她创作的乐曲曾於多个大型的国际音乐节中演出(包括国际当代音乐节,
亚洲作曲家联盟音乐节),1988年她在波兰电视被介绍为二十当代国际乐坛杰出的作曲家第之一。(1905网评)
林敏怡(姐姐)的曲和
林敏骢(弟弟)的词创造出了《这是爱》,林敏怡的曲则成熟深沉许多,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独坐石阶的凄寥感。(张国荣艺术研究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