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城北25公里处的群山中,有一座西临
饮马河(御河),东对长城,北控沟壑丘陵,南瞰
大同盆地的高峻山梁——西寺儿梁山。山岭南部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坟丘,俗称祁皇墓。据《
水经注》、《
魏书》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西寺儿梁山古称
方山县,在北魏
拓跋姓氏逐鹿中原的战争中,太祖
拓跋珪拓拔圭曾于此建立营垒;而祁皇墓正是埋藏
冯太后的永固陵。
冯氏(公元439—490年)是
北魏建都平城后第四代皇帝
拓跋濬拓拔浚的皇后,
拓跋弘拓拔弘的母亲(拓拔弘生母为李贵人),
拓跋宏拓拔宏的祖母,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孝文帝虚宫
方山永固陵始建于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氏死后葬于这里。整座陵墓造于山顶
玄武岩上,封土堆现高22.87米。呈圆形。墓底为方形,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墓室坐北向南,建于封土堆的中心,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主室组成。甬道前后置有两道大型石门。主室近似方形,南北长6.4米,东西宽6.83米。墓顶为四角攒尖式,高达7.8米。整个墓室建筑,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是已发掘的
南北朝时期最大墓葬之一。墓室造型和装饰都比较简朴,但也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两道石门门框、门拱上的石刻,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尤其是门拱上高
浮雕手捧莲蕾童子像面部圆润,微露笑容,一派童雅天真之气,表情十分生动。另有四件虎头门墩,姿态雄健,造型奇特,为墓葬中所少见。这些雕刻,风格与云岗石窟中部窟群近似,但是汉化色彩更加明显,为研究
北魏中期世俗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从发掘中发现,
方山永固陵曾多次被盗,但仍出土有铜簪、骨簪、铜
箭镞、铁矛头、残石俑、灰陶器、料环、丝织品等,反映了当时铜器制造、铁器
冶炼、料器烧造、纺织等手工业,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魏书》本传称:
冯太后“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她还曾对自己的丧事预作遗命,一切从俭,从发掘中看未发现金银珠宝等饰物,这与本传记载基本相符。
永固陵之北近一公里处,有一座封土堆高约13米,底边各为60米的较小陵墓,这便是
拓跋宏拓跋姓宏的寿陵灵宫“万年堂“。据《魏书?冯太后传》载:“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
方山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魏书?高祖纪》又载:“万年堂”是冯太后葬后第二年——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七月开始营建的。后来由于迁都
洛阳市,孝文帝才没有实现自己的初衷。
现存的万年堂曾三次被盗掘破坏。原墓室建筑由通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长5.68米,东西宽5.69米,高6.97米,形制与永固陵相同,但规模略小于永固陵。过道前后各有一道券门,现存较好的一件石门,正面
浮雕一武士,身佩长剑,姿态威武,为我们提供了一件研究
北魏武士装束的生动资料。
作为把北魏王朝帝业发展到顶点的
拓跋宏,对
方山永固陵十分崇敬。迁都洛阳之前,每年都要几次前往拜,在率领百万步骑南伐的前两天,还要亲辞永固陵。迁都
洛阳市后,每当巡狩到平城时,也必亲往拜谒。这说明他对抚养教育他、并长期代他理政的祖母
冯太后十分尊崇,对冯太后的功业十分怀念。他实际上是把冯太后作为北魏王朝的一代女主来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