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镇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药山镇
药山镇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地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面,东邻小河、新店2乡镇,南邻老店、崇溪、中寨3乡镇,西邻白鹤滩街道,北邻大寨、东坪2乡镇。辖17个村委会。该镇国土面积576750亩(38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41米,最低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适合种植玉米、阳芋、燕麦等农作物。全镇农民以畜牧业收入为主。
地理环境
巧家药山在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的金沙江畔、药山山麓,位于东经102°53′-103°27′,北纬26°32′-27°25′,处于攀西至六盘水市开发区的腹心,连接昆明滇中经济圈,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分工与合作,距昆明280公里,贵阳350公里,成都450公里,西昌160公里,攀枝花市200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7公里,南北纵距98公里,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西北沿金沙江四川省会东、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等县毗邻,东南与昆明市东川区、曲靖市的会泽县接壤,东北与昭通市鲁甸县昭阳区牛栏江相望。药山、金沙江、牛栏江“一山两江”构成了巧家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东高西缓、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517米,属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
自然资源
药山即“药用植物盛产之山”,因盛产中草药材而得名,药山位于巧家县城东北约70公里的荞麦地镇。金沙江环流于东北,牛栏江萦绕于东南,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米,山势巍峨,终年积雪,雄居于滇东北群峰之上。是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后一座高山。药山海拔高差3524.6米。
药山是一座中草药材的博物馆。药山立体气候显著,受暖湿气流的影响,雨水多、植被厚。气候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加之药山地理位置偏僻,药山成了滇东北动植物的避难所。迄止晚清,药山仍然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天然林郁闭度高,为野生药材、珍稀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息繁衍创造了条件。
据调查,药山有维管植物1400多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日本五针松红豆杉珙桐攀枝花苏铁篦子三尖杉连香树水青树西康木兰等等,保护植物总数达52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熊瞎子猕猴林麝斑羚属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白肩雕、雕鹗、金雕乌雕等29种。药山的药用植物种类总数达856多种。还有杜鹃、报春、百合、二月花等多种观赏花卉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约3000米的高山草甸沼泽的湿地上,还有黑颈鹤灰鹤等重要越冬水禽。
药山历史学上称为木雅洛宜山,经过彝族史学的专家多年研究,认为药山就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发祥地。史说中“彝族再生始祖慕居蜀地,适逢天下洪水泛滥,笃慕便带领他的部落向今云、贵、川三省乌蒙山转移,躲避洪水。洪水退后,笃慕主持祭祀,由他的六个儿子分别率领部落的6个支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史称六祖分支”。药山因此成为彝族人民心中的“圣山”,是整个彝族生存的生命砥石。今天,大药山下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族等多种民族,药山对他们,不是神话和传说,而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山。
为了让外界了解药山,让药山走向世界,巧家县加大了对药山的保护管理,进一步提高药山及其周边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动植物的栖息环境。
2009年1月28日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论证会。药山自然保护区已全票通过省级论证。7月11日药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评审。
药山自然保护区海拔517~4041.6米,是川滇黔交界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植被水平地带性尚存,垂直带谱基本完整的高大山体,生存有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五针白皮松。经专家考察,药山有维管植物1400多种,有红豆杉、洪桐、攀枝花苏铁、等5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陆生脊椎动物262种,有金钱豹、云豹林麝熊瞎子猕猴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31种;各类药用植物种类达到850多种。国务院已批准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民族
截至2008年底,全镇有住户12523户,共50423人,其中男22134人,女27126人,其中农业户数10996户,农业人口48567人,劳动力总数2632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22134人,完出务工6170人。全镇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47277人,苗族2862人,其他民族284人。
经济
农村经济
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47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29%;畜牧业收入587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68%;林业收入45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9%。外出劳务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3元。
特色产业
全镇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销售于巧家县内,2008年养殖业生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659.1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3.68%。
社会
基础设施
截至2008年底,药山镇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有水利设施:水库、小水窖等。
全镇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180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9003户,还有163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2008年底整个乡镇拥有汽车18辆,拖拉机85辆,摩托车196辆。
医疗卫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4人,享受低保人数525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9564户,共计33853人,参合率75.1%。全镇医疗主要依靠村委会卫生所和镇卫生所,镇卫生所面积120平方米,该镇距离县卫生院62公里。该镇建有公厕2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文化教育
截至2008年底,全镇共有小学26所,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028平方米,其中小学20788平方米,中学9499平方米,拥有教师276人,小学5187人,中学1646人,整个乡镇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6833人,其中小学生人数5187人,中学生人数1646人。
全镇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3个,业余文艺宣传队2个,极大地丰富了全镇业余文化生活,药山镇中心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发展重点
该镇存在问题:1.人畜饮水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基础设施有待夯实;3.文化教育方面,群众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还须进一步转变;4.医疗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该镇的发展重点是:发展种、养殖业,主要是生猪、花椒、核桃特色产业,发展猪4.23万头、牛625头、羊3826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8056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463元增加到1860元。
政治
基层组织
截至2008年底,全镇建有党总支2个,下设2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19
人,其中男性906人,女性113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712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307人。
全镇团委2个(乡镇1个,中学1个),团支部2个,共有团员388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农村经济
特色产业
社会
基础设施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发展重点
政治
基层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