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元祝,笔名木主,是一位音乐学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出生于1959年的四川成都,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他在1986年7月完成了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学习。目前担任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范元祝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等多个组织的成员,并在多个领域担任重要职务。
人物经历
范元祝的职业生涯始于1977年7月,当时他作为知识青年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1982年1月,他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完成进修后结业。自1987年起,范元祝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并于2001年晋升为教授。他还曾在2001年当选为贵州民族学院校工会副主席(副处级,兼职),并在次年成为贵州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此外,范元祝还曾被聘为贵州省学位委员会专家、贵州民族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校学科(学术)带头人。2010年1月,他开始担任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教育背景
范元祝在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他在中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完成了进修学业。
社会职务
范元祝在社会服务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贵州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等。他还担任贵州省学位委员会专家、贵州民族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在政治层面,范元祝是政协贵州省第九届委员,同时也是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委员、省直贵州民族学院支社主委。
讲授课程
范元祝教授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笙专业的相关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等。
研究方向
范元祝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笙、芦笙的教学与研究,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与研究,以及民族音乐学等领域。
学术成就
范元祝在学术领域的贡献丰富多样。他曾多次参与重要的演出、比赛和录音录像活动。他的作品《韵》由贵州省电台录制,并在香港举办的《1988国际现代音乐节》中展出。他的歌曲也被选入第一届全国声乐电视大奖赛,并在全国范围内播出。范元祝的笙演奏作品也在贵州省电台进行了录制,并在《艺海星空》栏目中进行了专题报道。他的两首歌曲《高原上的杜鹃花》和《南盘江之歌》被选入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
在学术论文方面,范元祝发表了超过30篇文章,其中包括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黄钟》《乐器》《乐府新声》等知名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笙的改革、笙曲创作、笙与芦笙的比较、笙的统一规范、笙的和声运用以及笙的音位排列等方面。范元祝还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省级科研项目。
在乐器改良方面,范元祝成功地设计并改良了多种笙和芦笙,如21簧义管笙、24簧加键笙、26簧加键笙、28簧加键笙、37簧加键笙、26簧加键芦笙等。他的改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中26簧加键芦笙的设计被收录在《1988年中国音乐年鉴》中,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研究员韩宝强在《中国改良民族吹奏乐器——笙、芦笙》一文中进行了介绍。范元祝的一项创新设计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荣誉奖项
范元祝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他荣获了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贵州省第三届“苗岭之声”表演二等奖和优秀伴奏奖,以及中国首届笙演奏大赛“伯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