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古屯乡
天津市武清区下辖乡
白古屯位于武清区的西北部,扼京津塘高速公路中段,东与大孟庄接壤,西与城关、大王古庄为邻,聚落呈东西向长方形,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村内东西走向街道1条,沥青路面。多为砖木结构平房住宅。
历史沿革
村内东西走向街道1条,沥青路面。多为砖木结构平房住宅。金朝皇统年间,始有白姓定居,以姓氏得名白家屯,人民国后演变为今名。1965-1983年曾称红古屯,1984年复今名。现有耕地3466亩,主产小麦、玉米,兼种棉花、油料作物。有电镀厂、渔具厂,其中渔具产品远销美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国。乡村公路南3公里通廊良公路。
2013年8月白古屯撤乡建镇,更名为白古屯镇,原行政区划不变。
行政区划
白古屯辖21个行政村,即:东马房、西黄辛庄、耿庄、徐庄、邱古庄、杨疙瘩、后屯、和平庄、大魏庄、新房子、小魏庄、小天村、屈刘庄、小赵庄、白古屯、富村、稍子营、大赵庄、骆驼圈、桐林、小韩村。
人口民族
白古屯乡现有总人口21676人,其中农业人口 20760人,非农业人口916人,男性10963人,女性10713人。全乡的人口中除汉族外,有7个少数民族,分别为满族壮族蒙古族回族瑶族土族朝鲜族
经济概况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9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96亿元,年递增15%;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42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6779万元,年递增36.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74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00元,年递增920元。
二、把握开发开放主线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为企业营造一个投资效益好、安全系数高、投资成本低、政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坚持全党动员、全民招商。积极发挥开发区创业拓展中心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制定完善招商引资各种奖励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招商引资注册企业和落地经营企业迅猛发展。2006年底至今,全乡新引进企业143家,累计新增注册资金4.34亿元。三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落实《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培育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申报待批2家。四是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逐年增加,拓展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三、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设施化农业。引进和推广玉米、小麦优良品种累计66万余公斤,争取国家良种补贴200万余元,为全乡农业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型农业。建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实现肉鸽奶牛、水产品等多个特色养殖品种发展规模。三是深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获得粮食补贴资金累计2150余万元。
四、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五年累计投入6500万元。建成市级文明生态村5个,硬化主干街道40余公里,硬化胡同里巷80余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0余盏,改造户厕4000余户,修建健身广场7个,建秸秆燃气站2座,新建、翻建、大修村级活动场所21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个。新建、翻建乡村公路23.4公里,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7公里,公路密度82.6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建、翻建乡村公路桥20座。完成高王路征地271亩,京津高速公路征地2027.3亩,北京-上海高速公路连结线征地662.6亩,京津城际铁路征地250.2亩。村庄及农田林网绿化1480亩,植树10.9万株。区级以上路网绿化4400亩,植树32.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3.6%。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2900余万元,新建闸桥13座,新建涵桥17座。新建生产桥19座,维修6座。新建扬水点57座,维修5座。建设砼管道38公里,埋设节水管道69公里。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21个村的管网入户工作,全面实现安全饮水。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累计投入5400余万元,乡中8800平米教学楼和桐林中心小学5700平米教学楼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和平庄中心小学5300平米教学楼正在建设中,白古屯小学、韩村小学教学楼也正在规划设计中。学前三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均居于全区先进水平。卫生、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建标准化农村综合社区服务站5个,建农村书屋1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农民医疗保险率达到98%以上,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开展。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了人口控制指标的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4‰以下。落实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文化教育
白古屯乡初级中学
白古屯乡初级中学位于乡政府东侧100米,学校占地2184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学校建有2万平方米运动场1个,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装配各种功能教室14个,图书室藏书2.3万余册。学校现有3个年级, 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0人。教职工63人,教职工中本科学历35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0人。
2008年该校被评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区级教育教学进步单位称号,校团支部2006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团支部,2007年被评为区级新长征突击队,2006年校乒乓球队获全区男团冠军,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全区女团亚军。
白古屯乡东马房中心小学建于解放前,学校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学校建有200米跑运动场1个,各种专用教室13个。现有6个年级,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人。教职工17人,其中中级职务9人,教职工中本科学历12人。
学校秉承“争创全区一流学校,争做全市名校”的办学宗旨,努力将学校建成探索求知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整洁美丽的花园。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幼儿园游戏达标单位、区级达标幼儿园、区级优秀社区教育基地、区级文明学校标兵、区级先进职工小家、区级绿色学校、区级家长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课改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雏鹰大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村庄趣谈:
和平庄:原名狗冢,其名传说甚美。主人养一爱犬,每日出入,爱犬形影不离。一日将暮,主人外出饮酒醉归,半路酒劲上涌,双足难立,遂醉卧荒郊。睡梦中不知何故,周围野草失火蔓延。狗见之,急中生智,旋即跳入附近沟渠中,以身沾水滚于主人周围野草,如是往返者多次。天亮,主人醒,唤爱犬,不应,举目则见四周已成焦土,爱犬皮毛亦斑驳有焦痕,以手探之,已无气息久矣,而主人身旁草尚湿。主人深感爱犬活命之恩,为之建冢,年年祭拜。后有村落聚之,遂以狗冢名焉。日据期间,有伪县长佟仁斗者视察,觉其名不美,遂改名“和平庄”,盖乱世之中祈求和平之意也。
稍子营:原名骚子营。京津之间以营为村名者甚多,骚子营为其一也,传说为元朝蒙古族驻军营地。蒙古人常食牛羊肉,少沐浴,汉族闻其有腥膻骚气,故俗蔑称之为“骚鞑子”,“鞑子”为鞑(音dádá),蒙古族之别称,“骚子”即“骚鞑子”之简称。1984年,村名普查,村人觉名不雅,遂改为稍子营。
桐林:不能顾名思义,桐林并没有桐树,原名佟林。相传从前当地佟氏家族,为大户,佟林即佟家树林之意。后当地佟氏家族不知何故消失,年代久远,佟林即讹化为桐林。该村外西南一里多地,今人尚称佟坟,然早已无坟矣,上世纪七十年代,耕地掘土者尚能见粼粼白骨。
小韩村:当地周围村庄都知道一句白话文“小韩村的街不能骂”。原因是该村周围从前同村结婚者稀罕,而小韩村同村结婚者极多,村人几乎都沾亲带故,所以当地有俗语“小韩村的街不能骂”,因为骂了一个人就会惹上他很多亲戚。小韩村的同村结婚极多的主要原因是该村信仰天主教的村民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周围村民从前歧视洋教。改革开放后,小韩村与外村通婚者逐渐增减,而外村同村结婚者也渐渐增多,这种局面已大大改观。
特色建筑:小韩村如今的天主教堂颇具盛名,风闻为亚洲最高天主教堂,不知是否属实。估计有几十米,这在低矮建筑为主的乡村中可谓鹤立鸡群。十几里外,登高远眺,能看见教堂尖尖的塔顶。该教堂前身相传与海河边狮子林附近桥望海楼教堂同时所建,规制也一模一样。从前有法国传教士,乡民只要愿意均可入教,入教以后还可以得到教堂的粮米施舍,非教民犯罪以后逃进教堂入教,可以享受从前洋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得以法外逍遥。例如当年邻村桐林村一高姓居民,用三齿(一种农具)连伤三条人命,万般无奈,只好遁入教堂入教。这使教堂与周围村庄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小韩村也受到周围村庄的孤立,械斗时有发生。义和团运动中,教堂被拳民烧毁,庚子赔款,教堂又重建,文革之中,教堂又被拆毁。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村里又重建教堂,2000年左右听说是海外筹款,把八十年代的教堂又拆毁,在原址重建成如今的规模。
名优特产
白古屯名优产品有两种:豆腐丝、渔杆。
1、豆腐丝:做工考究、配料独特,色、味、形俱佳,其色艳而不浓,味香而不失其本,形挺而不硬,薄而富有弹性,既营养丰富,系素食佳肴,又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2、渔杆:从材质上分为碳素渔杆和玻璃纤维渔杆,碳素渔杆由超强超韧的碳素布制成,具有超轻量、超细身、超硬度的特点。玻璃纤维渔杆由玻璃纤维布制成,其成品渔杆弹性大、不易折断,花色多。两种渔杆其长度由2.7米―9.2米不等,均有手杆和抛杆两种类型,是垂钓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概况
文化教育
名优特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