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459年),一作伊,
代郡人,
南北朝时期
北魏官员。少时勇猛刚健,善骑射,有力量。初历任侍郎、三郎、振威将军,封爵汾阳子。
太延五年(439年),赞成
拓跋焘拓跋焘讨伐
北凉,受到太武帝的称赞。伊馛性情忠诚谨慎,太武帝很喜爱他,对他日益亲近,赏赐优厚。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打算任命伊馛为尚书,封郡公。伊馛认为尚书职务繁忙重要,公爵地位崇高,自己年少愚鲁不能胜任,于是推辞不受。太武帝问他想任何职,伊馛说他愿在中书省、秘书省任职。太武帝便任命他为中护将军、
秘书监。后以功封爵魏安侯,加任冠军将军。
后来,伊馛出任东雍州
刺史,大力推行恩德教化,当地百姓都很思念他。回朝后任殿中尚书,长期掌管宫廷守卫工作。太武帝对他很亲近信任。后随太武帝到瓜步,屡立战功,进号镇军将军。
兴安二年(453年),任征北大将军、都曹尚书、侍中,进封
河南省公。
兴光元年(454年),任
司空,位列三公之一。伊馛虽为三公,但仍能做到清廉简约、自守节操,治政只抓要领,从不苛刻烦琐。
太安二年(456年),兼任
太子太保。太安三年(457年),与
司徒陆丽等人共同治理尚书省之事。太安五年(459年),伊馛去世,其子
伊兰袭爵。
伊馛年少时勇猛刚健,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力大无比,能拖着牛倒着走,跑起来能赶上奔腾的马。神初年(428年),伊馛被提拔担任侍郎,后转任三郎,赐封汾阳子的爵位,加任振威将军。
太延五年(439年),
拓跋焘拓跋焘准备讨伐
北凉,朝中参议此事的大臣都以
凉州无水草,无法供给军用为由,劝谏太武帝放弃这个想法,只有司徒崔浩劝太武帝下决心行动。群臣走出宫廷之后,伊馛对太武帝说:“凉州如果真的没有水草,他们怎么能在那里建立政权呢?参议的人当中阻止此事的意见不可采用,您应该听从崔浩的意见。”太武帝同意他的说法。同年九月,魏军灭亡北凉,太武帝在北凉都城姑臧举行盛大的宴会,他在宴会上对群臣说:“崔公足智多谋,我对此已经不再感到新奇。伊馛是一个擅长骑马射箭的武夫,他的见识竟能与崔公相同,实在是令人惊奇。”太武帝接着回头对
崔浩说:“伊馛有这样强的智力,终究会到达公相的地位。”崔浩说:“一个人何必读完书,然后才做学问呢。
卫青、
霍去病也不曾读书,却能够建立如此大的功勋,以致位在三公和辅相。”
拓跋焘笑着说:“你说得很精彩。”
伊馛性情忠诚谨慎,太武帝特别喜爱他,亲近相待日益殊异,赏赐非常优厚。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打算任命伊馛为尚书,封郡公。伊馛辞让说:“尚书职务繁忙重要,公爵地位崇高,不是象我这样的年少愚鲁的臣属所能胜任,请求陛下收回过分的恩信。”太武帝问他想担任什么职位?伊馛回答说:“中书省、秘书省中的官员大多是文士,如果承蒙赏赐的话,请允许我参加他们的行列。”太武帝认为他非常贤明,就任命他为中护将军、
秘书监。后来,伊馛凭借功劳赐封爵位为魏安侯,加任冠军将军。
后来,伊馛出任东雍州
刺史,他到任之后大力推行恩德教化,当地百姓都很思念他。伊馛回朝后改任殿中尚书,长期掌管宫廷守卫工作。太武帝对他非常亲近信任。伊馛跟随太武帝到瓜步,屡立战功,进号为镇军将军。
兴安二年(453年),伊馛调任征北大将军、都曹尚书,加任侍中之职,进封爵位为
河南省公。
兴光元年(454年)正月二十七日,伊馛担任
司空之职,位列三公之一。伊馛成为三公后,仍然能做到清廉简约、自守节操,治理政务只是抓住要领而已,不刻意追求繁杂琐碎。
伊馛担任东雍州
刺史期间,大力推行恩德教化,深为当地百姓所思念。后来入朝担任殿中尚书,长期掌管宫廷的守卫工作,深得太武帝的亲近与信任。
伊盆生,伊兰之子,封爵平城子,官至征西将军、代理岐州刺史、西道
都督。
魏收《
魏书》:①“少而勇健,走及奔马,善射,多力,曳牛却行。”;②“及为三公,清约自守,为政举大纲而已,不为苛碎。”;③“伊馛以勇力见,而能赞伐姑臧之策,请参中秘之官,世祖嘉之于前,良有以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馛善射,能曳牛却行,走及奔马,而性忠谨,故魏主特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