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溪河又称盐井河,也称荣溪,在
沱江下游右岸。上源
威远河(清溪河)发源于
威远县两母山。流域面积3472平方公里,河长190公里,天然落差360余米,平均坡降约1.9‰,流经
四川省省威远县、
自贡市,于
富顺县釜溪口汇入沱江。
釜溪河为自贡地区千余年来通往川、黔、湘、鄂等省的主要运盐通道,上游威远河是运煤等物资的主要航道。除上游威远河、支流旭水流域外,双河汇合口以下流域内,还建有观音坝水库、金银桥水库、碾子滩水库、老门桥水库、
木桥沟水库等拦蓄工程,为自贡市区境内提供工农业水源。
河流形态
釜溪河上段以荣威穹窿低山与
沱江其它支流及
岷江水系的
越溪河分水。
在分水岭中,以
荣昌区境内顺河乡尖子山最高海拔959米,其次尚有同属荣威穹窿低山的团堡山(海拔804米)、乌黾山(海拔745米)等较高的山峰。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低山区向东南均为浅丘、平坝。中上段丘顶一般不到海拔500米,中下段海拔一般在350米以下。
釜溪河上源
威远河源流自南向北至连界场折向东,于观音滩向南流至山王乡,自连界场至山王乡的河段中,接连修建有长沙坝、
葫芦口水库2座中型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南流,于两河口右岸纳新场河,曲折向东南,经
威远县城于青龙咀左岸纳泥河,至界牌左岸纳龙会河,继续沿
自贡市与威远县界南流,在自贡市凤凰桥双河口,右岸纳
旭水河(荣溪河)后才称釜溪河,自汇口曲折东流至富顺姚坝乡左岸纳长滩河,沿自贡市、
富顺县界向东南流,经多处河弯、河曲,在边界先后左岸有大岩河,右岸有舒滩河、望子河、羊叉河、邓关河等支流汇入,至富顺县石马湾右岸纳镇溪河后,于釜溪口汇入
沱江。
釜溪河流域为西北、东南向,流域形状近似
菱形,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展开,左、右岸支流分布比较均匀。
已具名的一级支流15条,其中主要支流有新场河、泥河、
龙会河、旭水河等。
水文特征
釜溪河属
亚热带温湿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7.5℃,7月平均气温26.9℃~27.3℃,极端气温最高39℃、最低-2.7℃,无霜期327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1080毫米,大都集中在6~9月,最大年降水量
自贡站1876.8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
荣县站680.1毫米(1972年)。
暴雨洪水多发生在上段。据威远河铺子湾长石站调查历史洪水:1888年8月最高洪水位为307.59米,最大流量1650立方米/秒;支流
旭水河上游荣溪河荣县汇合口1962年洪水位350.80米,最大流量为1528立方米/秒。
釜溪河洪水与枯水期水面宽度变化较大,比降平缓,易受
沱江洪水顶托倒灌影响。其流域面积349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2000平方公里。自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每秒26.78立方米,实测最小流量为0,1990年平均流量每秒14.6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6亿立方米。
富顺县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3立方米/秒,实测径流量为19.5立方米/秒。
干流概况
釜溪河,上游有两支,东源
威远河,西源
旭水河,威远河较长,一般以威远河为上游干流。威远河,源于
越溪镇(原永建乡)
俩母山(《大安区志》称荣威高地北部相龙山)。北流至
连界镇折东经兴隆场、观音滩入
长沙坝水库,转南经沓水桥入葫芦水库,再经铺子湾,于两河口纳新场河,流至威远县城,达木河来汇,继续南流,于界牌乡杨司沱纳龙会河,到联胜乡(一说
大安区凤凰乡)双河口,再纳旭水河,入
自贡市接釜溪河,长131公里(《
威远县志》交通章称123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旭水河为釜溪河的西源,发源于荣县东兴乡大尖山(一说荣县九宫山余脉),全长118公里,流域面积10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51‰,多年平均径流量每秒12.83立方米,实测7.84立方米。其支流主要有中溪河、洛阳水、梧桐水、臭水河、双源河、照石河。
长滩河(又名小河溪),发源于
资中县县境内金峰寺,流经资中、
内江市后,在永和乡十字村入境,向南经永和、何市、鸳鸯乡,在洞云村出境,于富顺仙滩(一说陶家桥)汇入釜溪河。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总长40.9公里(一说84.7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其中主流河长19.05公里,有8条支流相接,长21.85公里。水域面积2312亩。在鸳鸯乡建有响水洞水库,储水354万立方米,水库下游在茨沟寺建有沱江渠二级提水站。
李白河,发源于胜利乡伍家村,流经胜利、爱和乡和富顺姚坝乡后,汇入釜溪河。总长21.8公里,其中主流长11.3公里;有3条溪河相连,长10.5公里。水域面积747亩。
石梯河,发源于
威远县境内,流经团结、新胜乡,汇入
威远河,总长11公里,其中境内长6.4公里,有1条支流相通,长4.6公里。水域面积522亩。
苦竹溪,源于
自贡市大安区何市乡双桥子,在
富顺县大岩乡西北倒石桥与羊叉荡溪汇合后,穿乡境合杨柳溪注入釜溪河,全长13公里,境内长10公里。
马尿溪(又名四美溪、皂角坝河),源出富顺瓦市乡三官水库,穿大岩乡南部流入釜溪河,全长11.9公里。
观音溪,源出富顺互助乡龙凼水库,穿文井乡注入釜溪河,长10.3公里。
老鸦滩溪(永通桥溪),源出富顺文井乡东南,沿文井、共和、邓井关乡边界,在邓井关安和村永通桥入釜溪河,长8公里。
铁钱溪,因溪口曾发现古铁钱而得名。源出
富顺县板桥乡和
自贡市沿滩区联络乡的两条小溪。在自贡市
九洪乡三合场汇合,沿自贡、富顺边界流经白桂、沙罗、永年等乡边缘,再穿自贡市
邓关街道流入釜溪河,全长27.3公里。
镇溪河,又名白吉子河,
沱江右岸二级支流,因出口处为宋代古镇——镇溪而得名。发源于自贡市沿滩区俞冲乡铁匠湾,由
宜宾市、自贡市、富顺县边界流入富顺境内
木桥沟水库,经观乐、
李桥镇、彭庙、永年、白桂等乡,于新兴乡李家湾镇溪口与釜溪河汇合,在下游400米注入沱江。全长75公里(一说53.8公里,流域面积429.1平方公里),流域面积433平方公里。年平均天然流量6.12立方米/秒,流域上游孔滩以上切割深度较小,地面相对水位落差大,孔滩至木桥沟水库河床下切度增加,形成“V”字形峡谷,地形起伏,相对水位达100米。大桥沟以下进入浅丘地区,河有较多的集中落差,可供发电。1958年以后已建成的小电站有木桥沟、高滩、
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小电站,装机共581千瓦。尚可在猫跳、巴尔沱、雷滩、高洞、
观音桥等处筑坝建小电站,可装机265千瓦。
治理开发
水库
上游
威远河和支流
旭水河流域的
水利工程见分词条。二河汇合口以下的水利工程主要有:
观音坝水库,位于永安乡境,地处釜溪河支流望子河上游。1958年9月开工,1959年4月竣工。工程投资114.0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8.8万元。土坝高15.6米,底宽83米,底长108米,总库容53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12.08平方公里,满水面1920亩,总蓄水量436万立方米,常年蓄水339万立方米,有效串灌面12319.3亩。灌溉永安、刘山、
黄市乡所属17个村167个组的大部分农田,并供应永安、沿滩地区的工业和集镇人口生活用水。
金银桥水库,位于永安乡彭石村境内,兴隆、仲权、舒坪、高峰4乡交界处。水库原大坝1958年冬动工,至1960年春竣工;坝高12.6米。1977年1月由副区长汪国定任指挥长,调集劳力近万人扩建,至1981年竣工。坝高35.5米,总库容626.9万立方米,集雨面积13.34平方公里,满水面宽1323亩,设计总蓄水758万立方米,常年蓄水651.2万
立方米近期可达到有效串灌面16747.9亩,控灌兴隆、高峰、永安、黄市、卫坪、仲权所属18村149个村民组耕地22109.67亩。
碾子滩水库,位于黄市公社双城村境内,大坝建在千釜溪河支流望子河中游。1970年12月开工,1972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77年又续建,1979年3月全部竣工。工程总投资356.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9.19万元,社队投劳25332工日。该库有主坝1座,系单拱石砌,高19.6米,另有副坝3座,总库容486.4万立方米,满水面宽1560亩,总蓄水566万立方米,常年蓄水525万立方米,有效串灌面20974.8亩,控灌沿滩、黄市、卫坪、永安、刘山、兴隆、王井7乡所属22村217组农田30637.31亩。
老门桥水库,位于卫坪乡境,地处釜溪河支流舒滩河流域。1966年10月动工修建石拱坝,1972年2月竣工。后发现坝体下半部分质量太差,虽返工修理,仍渗漏严重。从1975年起,连续几年进行整修。至1977年结束。整个工程投资354.44万元,整修后坝高24米,总库容678万立方米,常年蓄水613万立方米,有效串灌面20811.5亩,控灌卫坪乡所属17个村195组耕地25160亩。
木桥沟水库,系
自贡市的中型水库。位于板桥区中和乡境内镇溪河中上游,跨宜宾、自贡两地市。1970年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第七河流规划队规划设计。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河床29.5公里,集雨面积160平方公里。坝高48米,坝顶弧长220米,底层拱圈厚16米,坝体浆砌条石54800立方米。溢洪堰顶宽50米,长295米,校核泄洪流量为885.8立方米/秒,原为橡胶坝,现将改为钢闸门控制。左设防放水井塔,钢闸门启闭,为左、右干渠渠首控制设施。
水电
富顺县木桥沟水库坝后式余水发电站,装机3×160千瓦,年发电100万度左右。属支流镇溪河流域,建设时间1977年。
高滩子电站,镇溪河上,在富顺县李桥二村,1974年建成,装机容量1X55千瓦,年发电4万度。
观乐水电站,镇溪河上,在富顺县观乐乡,1974年建成,装机容量1X6千瓦,年发电6万度。
雷滩水电站,镇溪河上,在富顺县李桥乡,1971年建成,装机容量1X26千瓦,年发电3万度。
花鱼洞电站,镇溪河上,在
富顺县李桥四村,1972年建成,装机容量26千瓦,年发电4万度。
猫跳电站,镇溪河上,在富顺县新雨乡,1974年建成,装机容量55千瓦,年发电4万度。
洪沟乡电站,溪河上,在富顺县洪沟乡,1964年建成,装机容量20千瓦,年发电4.4万度。
灌溉
1950年代前,沿用龙骨水车和
筒车提水灌田。1950年全区有水车1304台。进入1960年代后,龙骨水车和筒车逐渐减少,已很少使用。1959年,区内开始用抽水机灌田,以柴油机等为动力。1960年,在
沿滩区、舒坪、
高峰乡境建立电力提灌站,装机4台套,装机容量218千瓦。1985年建有电力提灌站101处,装机108台,容量6011千瓦。其中:从江河取水15处,提水272.16万立方米,有效灌面0.63万亩。在60年代中,区内还先后建成
筒车泵站36处,装机容量为310千瓦。因渠道不配套,未能用于提灌而用作谷物加工或发电。
木桥沟水库配套工程,左干渠长30公里,引用流量为1.5立方米/秒,有渡槽21座,隧洞2个,倒虹管1处;右干渠长57公里,引用流量4.5立方米/秒,有渡槽23座,隧洞6个,节制、泄洪闸7处;其他小型建筑物414处;电力提灌站21处。工程从1970年底备料起,至1987年全部竣工,历时17载。国家补助投资1878万元,地、县自筹42.9万元,投劳折资933万元。淹没耕地1179.4亩,拆迁166户,房屋765.间。库容总量297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2790万立方米。左干渠以提灌为主,可灌中和、板桥、白房、富和4个乡4.38万亩农田;右干渠以自流灌溉为主,可灌观乐、福善、李桥、彭庙、白桂、兜山、新兴、起凤8个乡5.736万亩农田。
开发条件
釜溪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1.2万千瓦。流域内除上源西北部荣威穹窿低山外,丘陵面积超过总面积50%以上,河流宜梯级开发和提灌。从1957年到1981年已建工程总库容约4亿立方米,可灌溉面积约60万亩。
其中,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1.34亿立方米,干支渠长376公里,灌溉面积31万亩,较大的为长沙坝水库(总库容0.45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50千瓦)、
葫芦口水库(总库容0.75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50千瓦)两水库相距15公里,实行联合调度。联合两大干渠,解决了
自贡市、
威远县的工农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
釜溪河
航运历史悠久,民国29年(1940年)当地进行釜溪河渠化工程建设,可自牛角沱顺航邓关73公里,1945年又对威远河渠化工程建设,两次渠化,共建船闸16处,可通航5吨左右船只。
建国后仍陆续进行各项航运工程建设,全河基本渠化,航深达1.2~1.5米。釜溪河刘家滩至李家湾段,航程132公里,已可通行8~30吨木驳船及20~80匹马力机动船。
流域内以农业生产为主,水稻占粮食总量40%以上,其次是小麦、玉米、
豆类、
番薯;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
甘蔗、茶叶、
长蒴黄麻等。矿产北部多产煤铁,南部盛产
井矿盐。
盐都自贡在本流域中心,是自
东汉以来,省内外井盐的重要产区之一。在
自贡市大安区发掘有1.6亿年前的硅化木及恐龙化石群,已在
大山铺镇建立了“自贡市
自贡恐龙博物馆”。流域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已形成网络,并有成(都)宜(宾)铁路穿越。水运历史悠久,
自贡井盐、荣威煤铁等物资,基本依靠水运销售各地。
航道航运
航道运输
釜溪河自古为自贡盐场的主要运道,民国31年(1942)相继修建4座船闸后,形成水流平缓的渠化河道,实现全线通航。
在大安区,
威远河与釜溪河,解放前,是运盐、煤等物资的主要航道。往返于威远河的
煤船1656只。高硐是运煤的主要码头,由威远
连界镇起运的煤,抵高硐起船,运各界她。商人在此开设炭厂、煤栈有100家,最大的28家,煤储量5万吨,上下煤船工320人。釜溪河往返的运盐船1055只,花船小
驳船140只。大坟堡、凉高山等地井灶生产的盐,送往关外码头装载,运往省内外。解放后,由于公路、铁路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步减少,除市交通部门所属的水路
运输企业外,区无专业水路运输组织。
不死鸟、红旗、和平、新民、新胜5乡,紧靠
威远河、釜溪河,组织有副业船队(组),从事农副产品及生产资料运输,年水路运输货物2至3万吨,高硐码头,成为以运送河沙为主的集散地。
釜溪河从
大安区和平乡金子凼村入境,经重滩、卫坪、沿滩、詹井、王井、
邓关街道等场镇至
富顺县李家湾注入
沱江。从双河口至李家湾全长73.60公里,从金子凼至邓关(即过境河段)全长59.9公里。釜溪河两岸多为低山丘构造,河床多系沙底,次为麻枯红砂石,间有坚硬岩层。河身弯曲,河道狭窄,礁石密布,岸线高出水平线10至30米,河槽宽6至10米,面阔80至150米,沿河滩峦叠障,稠至52处,尤以沿滩上段为甚。洪水流量200立方米/秒,而枯水流量仅0.5立方米/秒,比降1~3‰,故洪季流急坏船,枯季水浅胶船,遂成运输大患。
明代中叶,
自贡井盐逐步改为水运,经过长时间的分段、间断运输之后,于清
康熙35年(1669年)始凿釜溪河。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由盐运商集资于重滩、仙滩、沿滩、
老鸦滩筑石堰4道蓄水,开闸行舟,俾无梗阻。光绪4年(1878年),盐运局又从火井沱至邓关增修石板堰7道连通同原4道共11道,水位升高,提高了运效。此法虽能蓄水,但每次行船需先放水,使上下水面均平后放船,消耗水量极大;放船需时甚久;加之枯、洪季停航,致全年由自井至邓关仅能往返6次。
沿滩庸公闸
民国27年(1938年),经川康盐务管理局投资,由华北水利委员会第二测量队勘测设计,总工程师朱宝岑等13人负责,于1940年至1942年在邓关、
沿滩区、金子凼建成锁式船闸和拦水坝各1座,以调节水位,使全流渠化。船闸建成后,水位升高,邓关升高6.1米,漏水涯升高3米,原最浅滩升高1.5米。自
井矿盐船至邓关,1年可往返40次,提高运效6至8倍,过闸1次以1小时计,每日过闸10次,可运货827吨,每年以正常过闸300天计,每年可运货25万吨。解放后,人民政府正式设置船闸管理所专司疏理、维修,先后将三处船闸闸门、拦水堰插板及泄水槽改成电动升降门。1970年,又新建老新桥船闸,使釜溪河比降减至0.65‰,航槽水深增至1.5米,年平均水位达282.40米,使舟通行无阻,行驶40马力120吨级的货轮
木船常年均可安全通过,运效显著提高。
釜溪河由
自贡市流至富顺县西北姚坝乡前丰村后,成为自贡市
沿滩区与富顺的界河;至邓井关后插入富顺县新兴乡,在李家湾汇入
沱江,连界以下航段共57公里,从自贡至李家湾入江处67公里。
清代至民国时期,
自流井盐场所产食盐,80%以上靠木船由釜溪河入沱江,运销各口岸,盐运年平均14万吨,货运吞吐总量在20万吨以上,是县西水路交通大动脉。釜溪河道弯曲,河面80~150米,漕宽6-10米,有多处陡峻坡坎,礁石嶙峋,险滩多至52处。洪水流量20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秒,洪季流急坏船,枯期水浅胶舟。历代官商,为保盐运安全,对河道进行多次整治。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自流井盐商即筹资于重滩、仙滩、沿滩、鸦滩筑石堰蓄水,开闸行舟。光绪四年(1878),
自流井官盐局又于新桥至邓关修石堰、板堰11处,以提升水位。民国时期,川康盐务管理局先后于民国30年和31年,在邓关、
沿滩区及金子凼建成锁式船闸和拦水坝各1座,以调节水位,并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釜溪河航道险害得以根治。
解放后,人民政府设置船闸管理所专事疏理、维修,先后将船闸闸门、拦水堰插板和泄水槽改为自动升降门、翻板泄水。并在上游威远河段兴筑长沙坝、葫芦口水库,蓄水防洪。1970年,又修筑新老桥堰闸,使釜溪河比降减至0.65‰,航漕水深增至1.5米,使水运和农业共受其利。常年可行驶40马力、120吨级之轮、
木船,安全运效显著提高。此后随着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发展,釜溪河河运业务已被取代。
港口码头
邓关港,是
沿滩区与
富顺县的天然港口,下起釜溪河口(又称三河口),上达釜溪下关沱,全长4公里。自
清代至民国中期,
自流井下行盐船均在此转载外运,地方土特产也在此集中出港。上船只数百百艘,年吞吐量10余万吨,邓关港遂成川南名港。1957年至1960年末,邓关盐厂、树脂厂、炭黑厂等先后建成投产,客货运量与日俱增,港区扩展到镇溪口、石夹口段和团仓坝等处,物资年吞吐量30万吨左右,成为境内水路运输门户。
青龙嘴码头,位于上、下关沱之间、石梁子埂西南端,为河堤滩坝结构。民国时期,自流井下行船至上关沱两岸,在石梁子盘滩过坳,由
驳船在下关沱接载。抗战时期盐运繁忙,常年有10余万吨食盐通过此码头向外扩散,日吞吐量为二三百吨,1942年上关沱船闸建成通航,日吞吐量锐减成为30余吨。1956年3月,修筑邓关大桥,码头被桥基占用而废。
团仓坝码头,1959年与邓关盐厂同时建立,为盐厂食盐
航运的专用码头。运盐
木船可直抵码头接载运盐,年吞吐量为5至10万余吨。
沿滩码头,沿滩釜溪河段,往昔滩多且险,在过境400多米河床内,即有小槽、竹马、正槽、黄板石等险滩,流水落差大。舟行此处需空载或减载,始能过滩。因之船工、纤工、搬运工群集于此,日达数百人,形成天然水运码头。1957年因
内宜铁路建成,
原盐弃水走陆,盛况渐衰。1973年,在沿滩码头处建成沿滩大桥后,乃在距大桥上游150米处临街河岸新建土石方码头1座,1985年吞吐量为2万吨。
流域经济
釜溪河位于四川,在
长江上游自西向东流经
自贡市全市,是沧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流域区内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工业生产发达,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是自贡市的心脏地带。釜溪河泻出了今日自贡的繁荣,也流淌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游过古盐道,张家沱至王爷庙一段呈现的是繁华的都市景象。昔日
自流井的“心脏”,号称“四川华尔街”的全川最大商品集散地就位于现在的滨江路一带,高楼耸立,绿树成荫。
自贡市
母亲河,市内河流主要为
长江水系,
沱江下游段流经市境127公里。釜溪河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
旭水河、
威远河注人,流域总面积为3490平方公里.市境西部有
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荣县,属
岷江本系.
釜溪河,发源于荣县北境尖山子,古时称荣溪河,
清代至本世纪初,又叫自井河、
盐井河,古称荣溪、荣川,长146公里,属岷江本系。在富顺邓井关从右岸汇入沱江,到抗日战争时期,才确定今名。
釜溪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市共13个乡、4条街、47个村、8个居委会,干流沿岸分布着许多重要城镇、街道、机关、厂矿、学校。流域区内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工业生产发达,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是自贡市的心脏地带。
经过
自贡市人民的不懈努力,釜溪河展现出了美丽的身姿,青山倒映在宽阔的水面上,岸边是葱绿的草坪,并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带。
有“自流古井”“河府人家”“盐道遗风”“名城华彩”“古庙沧桑”“龙池唤鱼”“水涯晓渡”“釜溪牧歌”八大景致。沿岸的休闲酒吧、茶楼、步行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自贡人亲切地称为“自贡的
外滩”。
历史发展
清朝后期,釜溪河沿河两岸井(吸卤)灶(熬盐)星罗棋布、景象壮观。因此,釜溪河曾被誉为“
盐井河”。
自流井、詹家井、王家井、太源井等沿河的“上五井”、“下五井”,都曾经有过生产、经营的黄金时代。
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上,担负着
盐都区井盐外运80%以上的
运输量。河中“长船”、“
驳船”穿梭往还、络绎不绝。位居下游的邓井关,曾经较长岁月处于“盐舟云集,帆如织”的盛期。
昔日的釜溪河,通运能力极低,河道坡度陡峻,河床狭窄,险滩密布。运输过滩时,必须“提载”,堵水后再
放行,由此经常导致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
随着自贡盐业的发展,河道上逐渐由筑沙堰、石堰、板堰拦水到修筑堰闸行船。抗日战争爆发后,
自贡井盐奉命增产,盐巴外运量增大,于是在金子凼、
沿滩区、邓井关筑“离堆”、“庸公”等闸,雄伟而实用。
从此,化险为夷,河运通畅,运力倍增,就是80匹马力的机动船也安然驰骋河上,声声汽笛,在田野间悠扬回荡。
近年来,由于
自贡市市委、市政府及釜溪河流域区、县各级部门的重视,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广泛开展了釜溪河干流沿岸绿化工程,、而今一道“绿色长廊”自西到东蜿蜒在自贡的大地上,蔚为壮观。
传说故事
釜溪河流泻出了今日自贡的繁荣,也流淌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24个河滩,滩滩望亲娘。“二十四个望娘滩”这个故事说的是:
蛟龙修成正果后,在投奔大海的途中,24次回望母亲,每望一次就留下一个痕迹,这些迹痕就是今天的重滩、仙滩、沿滩、洪燕滩、簸箕滩、
老鸦滩、三梅滩等24滩。
悬峙在自流井沙湾口的
王爷庙,于
清代中叶为祈求“镇江王爷”佑护水运而筑,飞檐凌空,玲珑剔透,是
自贡市的名胜古迹之一。庙下河中的“夹子口”。传说有两口盐锅扣着不少“元宝”。摸得到却取不出。又传说夹子口是自贡关财的风水。自流井之所以富庶,就是有这夹子口紧锁,才没使财富外流。王爷庙对岸的“
唤鱼池”,传说为
苏轼曾经垂钓处,遗迹至今犹存。代家坝河下的“金子凼”有一对“金鸭儿”,据说还有人亲眼看见过,洋人几次想盗取,都未成功。仙滩脚底“通西海”,传说滩下有当年仙女下凡时撒下的“夜明珠”数颗,每当月华璀璨之际,夜明珠便在水下放射光芒。沿滩岸畔的“和尚石”,据说是
鲁班在河边修造
岱庙时遗下的
泰山石。岌岌可危而千载不坠,当年荆竹编的晨钟暮鼓,更把它烘托得神奇。三梅滩每至春夏,河中“开莲花”,据说开“花”处乃风水宝地,故有“头顶金花山,脚踏三梅滩,葬此宝地者,辈辈代代都做官”的说法。一个个传说,给釜溪河增添了神奇魅力,也留下了一处处景观。
河流景色
釜溪河城区段,绵绵8公里,匠心独运的
自贡市人,打造出引人入胜的“釜溪河九景”。
“自流古井”看天车
从杆桥顺流而下,首先看到的便是“自流古井”。自流古井得天地之精华,自然天成,故曰自流。左岸山坡,一井架戟直云天。古时,盐都人把盐井井架称为“
筒车”,鼎盛时,盐都大地天车林立,井灶密布,颇为壮观。“天车”已成盐都的标志和象征。天车一旁的岩壁上镌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火井沱”。这便是
自流井著名的“火井沱”旧址。昔日火井沱,如日中天,盛极一时。如果从旧时的火井沱槽门走进去,还能看到许多人家房前屋后的车房旧址。临水之处,一挂瀑布从岩缝中汩汩流出,那是古井自流的形象展示。
“河府人家”寻民俗
再往前,就踏入了“河府人家”。岸边,绿树婆娑,垂钓者悠然自得;岸上,白墙,红檐,小青瓦,简约古朴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掩映绿树丛中;房檐下,门窗前,贴有“福”、“禄”、“寿”、“禧”金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绣有“
客栈”、“太白遗风”的蓝底白字布招随风摇曳,摇出了几分古韵。
“盐道遗风”觅担夫
入夜,过新桥,灯火阑珊的张家沱尽收眼底。这也是“盐道遗风”景观所在。
沿
山脊而亮的夜观地灯勾勒出一个巨无霸恐龙的造型。观音岩瀑布飞流直下,一瀑三跌。
观音岩因壁上有观音而得名。观音岩左边,一石板路通往山顶汇柴口。这便是从张家沱开始,越汇柴口直通滇黔的古盐道。有资料记载,古时张家沱盐船云集,担夫盈途,络绎不绝,连挑炭卖柴的,也汇聚于此,尽享市井的繁华。
“名城华彩”显气派
过张家沱,位于
自流井城市中心区沙湾的“名城华彩”迎面而来。
河两岸,一边是树木葱茏的富台山,一边高楼林立的滨江路;堤壁上,“龙飞”、“凤舞”两组大型彩灯似发光
浮雕,玲珑剔透;龙有踏浪之雄姿,凤具起舞之神韵,令人领略到
自贡市彩灯的无穷魅力。右岸上,轮廓灯、
霓虹灯、景观灯、地埋灯,将滨江广场装扮得
流光溢彩,假日广场等散发出的浓郁现代都市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名城自贡的勃勃生机。
“古庙沧桑”添幽远
作别繁华沙湾,便可品味“古庙沧桑”的意境。夜色中,“釜溪河第一楼”———王爷庙更透出古朴、悠远韵律。
依山傍水的王爷庙造型奇巧,布局别致,飞檐临江,回廊绕岸,南望犹如水上之宫阙,北看却似山中之
庙宇。王爷庙既是建筑精品,又为风景胜地。旧时,庙内飘逸舒展的楼阁,画栋雕梁的殿堂,玲珑剔透的木雕,美不胜收;庙外松柏生香的青山,竹影婆娑的河岸,百舸争流的奇观,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王爷庙的灯杆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一挂红灯借此高挑,几根连根地线,缀满剪纸状的饰物,迎风猎猎的是“王爷庙”的旗幡;王爷庙外廊临界河的支柱,染尽古铜色,平添了几分历史凝重;法藏寺香火缭绕,诵经之声不时传出,更增添了这一地段的幽远之感。
“龙池唤鱼”留传说
绕过王爷庙便可欣赏到“龙池唤鱼”的景致。釜溪河畔的龙凤山,原名龙峰山,因釜溪峡口“石龙过江”之龙背如峰而得名。1944年,
冯玉祥将军来
自贡市倡导爱国献金运动,为地方留有“还我河山”题字,自贡市政府将此镌于山南石壁之上,成为龙峰山第一处人文景观。龙峰山下釜溪河岸石崖之上,刻有“唤鱼池”三个大字,系1928年由自贡商会会长郭梦之于青神中崖寺所摹
苏轼笔迹。“唤鱼池”下,山泉飞泻,水面空阔,深不可测,渊鱼时现,常有游人垂钓,渔舟撒网。沿鱼池东行百余米为钓台,石壁上刻有
释太虚榜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
“水涯晓渡”泊盐舟
穿过解放桥,“水涯晓渡”映入眼帘。水涯码头又称关外码头,自王爷庙起,至东兴寺止,浩浩三华里,旧时曾万舟泊岸,盐都盐源知多少,盐都盐税知多少,全凭这里一关验定。水涯码头居五十梯拐弯处,釜溪河流至此拐向南流。此处设关,既可前瞻,又可后望。旧时这里曾灯火通明,彻夜不眠。如今的水涯晓渡,又是一番景象,渔舟唱晚,游人留恋,甚是惬意。张爱萍将军手书的“盐都自流井”赫然镌刻在关外石壁之上,让人浮想联翩,思绪绵绵。“水涯晓渡”景点按照水涯居老渡口原样复原,并加以水景改造而成。“水涯晓渡”四周取青石作便道,辅之以风车草及各种
蕨类植物门,相邻民房按川南民居风格修一新,整个景观体现了与大自然、与釜溪河水融为一体的格调。
“釜溪牧歌”笛悠悠
离 开关外五十梯,过东兴寺大桥,游船便驶入金子凼,“釜溪牧歌”悠扬的笛声便会不时传来。
地上盐凼凼,水中金子凼。旧时的盐都自贡不仅以“富甲全川”著称,而且极富传奇色彩,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金子凼是王爷庙金盐锅的边沿。说的是盐都的财源如釜溪河水,源源不断,长流不尽。纵是这样,盐都的土著盐商,也不希望这些财源流入他人的腰包,除了在龙峰山下修了一座
庙宇,阻断财源外流,还在10多华里外的金子凼砌了堰口,为的是设下一道关口,再次拦住流走的散碎银两。
如今,金子凼堰闸彩灯点缀,红灯高挂,两岸相合,碧波荡漾;阳光嬉戏,似满河碎金;河中
渔船游弋,河岸牧童侧骑牛背,横吹乡间小曲,好一幅田园景致。
到 金子凼堰闸,必经“雷公码头”。雷公洞码头,是釜溪河城区段当今唯一的休闲码头。早在
清代咸丰年间,这里便是两岸来往行人乘船渡河和盐商、船工歇脚的地方。随着自流井盐业的兴盛,特别是井盐由釜溪河进入
沱江航道出川,码头上先后建起了茶庄、酒肆和
客栈,旧时的雷公洞码头曾经船来人往,热闹非凡。
过去,来往的盐商、盐工们汇聚雷公洞码头,泡上一杯茶,坐在“歇稍茶铺”看戏听曲;自流井的文人墨客们也常在这里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入夜,伴随着渔翁悠扬的歌声,游人如织,再添上沿河两岸闪耀的灯光,成为了釜溪河畔又一处亮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