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1973年胡宝善演唱的歌曲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是一首由王传流作词,胡宝善作词、作曲兼演唱的歌曲,创作于1973年。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歌词反映了海军战士的真实生活,抒发了海军战士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无限忠诚,表现了海军战士在艰苦的海疆边境,乐观向上,为祖国站岗的自豪之情。
2019年,该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创作背景
1971年,为了欢迎金日成和西哈努克亲王,特意组织、编排了一场歌舞晚会,编排的节目都是雄壮的革命歌曲,来现场指导的周恩来总理认为该场晚会缺少抒情的军人歌曲。这启发了胡宝善的创作激情,他决心要写一首部队的抒情歌曲。1972年,胡宝善随团出海拉练,从南平到汕头市,三天三夜都在船上。在船上,胡宝善有感而发,创作出《我守卫在海防线上》的歌词。由于军舰行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风浪,所以他产生了用圆舞曲写曲的念头。回到北京后,胡宝善对歌曲进行了整理,开始只有两段词,因海军还有航空兵,所以在两段词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段词,歌名也改成了《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歌曲歌词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
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
海军战士红心向党
严阵以待紧握钢枪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
我爱晴朗辽阔的海空
英雄的战鹰在展翅飞翔
穿云雾破海浪
海军战士斗志昂扬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里成长
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
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
战舰奔驰劈涛斩浪
英勇的水兵威武雄壮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重要演出
歌曲鉴赏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打破了以往军旅歌曲采用方式结构的传统,整首歌曲采用3/4拍的圆舞曲形式,改变了军旅歌曲铿锵有力、雄壮威武的传统风格,优美舒缓的旋律,令听众耳目一新。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赋予了旋律海浪和波涛般的流动感,也使歌曲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整首歌曲的旋律简单动听,歌词贴近海空战士的真实生活。
作品评价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出现,就像是一场中国音乐界久旱之后的及时雨,很容易的就触动了广大群众的心弦,让这首原本仅仅只是为海军量身定造的军歌,因为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一歌中相似的抒情性,而很快遍布了全中国的车站、机场、码头、车间、商店和广播站。毕竟,这也是样板戏时代中,为数不多的抒情选择。(天津科技大学团委评)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歌词反映了海军战士的真实生活,抒发了海军战士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无限忠诚,表现了海军战士在艰苦的海疆边境,乐观向上,为祖国站岗的自豪之情。轻盈流动的旋律和朴实贴切的歌词,使得整首作品优美动听而鼓舞人心 。(阿拉善电视台官方评)
翻唱版本
社会影响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成为那一时期一道独特的蓝色音乐风景线,整首歌曲的旋律简单动听,很快在全军全国传唱开来。在样板戏一统天下的1973年,《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歌曲流动的旋律,犹如荒漠甘泉般沁人心脾。也是在那时,胡宝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英武形象,赫然张挂在天安门东侧王府井南口。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首歌曲,达到了周恩来倡导的“革命的抒情效果”。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军歌创作的多元化,还因此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军人立体化的新形象。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歌曲歌词
重要演出
歌曲鉴赏
作品评价
翻唱版本
社会影响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