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科技园1999年4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在昆明高新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以“强化功能建设、构建创新平台、发挥资源效应、提供高效服务、培养创业人才、抚育优势产业”为宗旨,成功孵化了一批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生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科技园已逐步成为昆明高新区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育、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和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是
云南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5、2006年云南省大学科技园连续两年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2008年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昆明理工大学已获准自主建设云南省高校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分为1个园区4个基地,即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孵化基地、服务基地。一期投资5亿元,计划于2010年初建成。
园区介绍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政策的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以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全国探索实践“一园多校”、“联合式、开放式、网络式、虚拟式”的建园模式,并在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了科技园分部,实现了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现已成为昆明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云南省、
昆明市重要的创新平台。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现有一期、二期两个孵化基地,占地40多亩,拥有孵化场地4.8万平方米。已入园企业共计69家,已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园区引进博士70人、硕士145人,高级技术人员217人。
昆明高新区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是云南省政府2001年批准成立的、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在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吸引国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家三大功能为宗旨,在全国首创了“联合式、开放式、网络式、虚拟式”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对留学回国人员在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方面予以扶持。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现已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的孵化场地有4.8万平方米。共有留学美、英、法、日等国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52家,已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00余人。园内一批科研人员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获得了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突出贡献
大学科技园依托的高校提供了信息、技术、人才、设备、基础建设资金等的支持,降低了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推动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建设科技园有较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也推动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结合依托高校的科技和学科优势,以发展高新科技为重点,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借助自身的孵化、产业、研发、培训、中介等平台,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平台互动,开创了更广阔的学科发展空间和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了高校科研技术的交流互动和跨学科成果的产生,培养、弘扬和丰富了学校内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思想,激发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内部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云南省国家大
学科技园的建设在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方面,科技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组建科技园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的产业化提供便利、有效的融资渠道。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大都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通过组建公司,按照 市场引导、企业化运作、滚动发展的原则对科技园进行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在完成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下,自觉适应市场的要求,推行优质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要求,在建筑形式、风格与孵化器功能配套的基础上,结合依托大学的特色、风格、人文特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经济文化氛围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积极塑造建筑、科技、环境、文化高度融合的大学科技园形象,体现出高科技、文化氛围浓厚等形象特点,展现了区域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高校整体实力,提升了学校及区域经济的整体形象和地方经济整体氛围。有的大学科技园积极与世界接轨,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提出国际平台战略,帮助园区企业走向世界,形成
园区企业
服务企业
资源与环境企业
新材料企业
光机电一体化企业
电子信息企业
生物医药企业
存在问题
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采用“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管委会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落实行政职能。部分大学科技园管委会是事业编制,由学校或政府派员组成。公司由几家出资单位组建,实行企业化运作,负责科技园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承担经济职能。由于管委员会与公司责、权、利不够清晰,相互之间协调、监督、制约机制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总体科研水平不够高,孵化质量有待提高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主要孵化高校科技成果,其发展规模从源头上看取决于高校的科研水平。但由于总体科研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进行实际转化的科研成果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科技园建设资本退出机制不健全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尚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资金退出机制还不明确,使许多社会资本对参与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望而却步。由于孵化器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对于平台的建设也往往不感兴趣。
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由于创业风险大,当前大学科研人才创业意识普遍不够强,缺乏对企业和市场的认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科技人才创业,引导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观念上还要进一步更新。
建议思考
加强宣传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主体。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并利用知识、人才、科技资源、人文环境氛围和研究开发条件承担服务社会的功能。但大学毕竟更重要的是知识、人才、科技的载体,本身的人力、财力、精力有限,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更偏向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要建设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样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协调各方面工作,真正形成知识经济的规模效益,还必须得到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还基本局限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许多社会企业及政府部门对大学科技园并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难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园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科技园的社会认知程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入园创业发展,争取更多部门支持科技园的建设,让整个社会来关心支持科技园的发展。
立足市场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背靠大学资源,面对市场选择。针对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科技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要求,加快机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顺应市场要求、有利于抚育企业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健全市场化运作。政府及高校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科技园的宏观性协调和指导,不应介入科技园具体的经营管理,也不能用指令性计划和政策要求代替市场的选择,必须帮助科技园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营造氛围
高新技术产业往往依靠一个科技成果、一个项目启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失败率、高成长、高附加值、高收益并存等特征,因此,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树立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思想,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完善体系
孵化企业是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的灵魂。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要继续大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孵化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孵化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吸引各类投资机构向孵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吸引各种管理、服务、咨询等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低成本、专业化服务;为国内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进、申请国家创新基金及对外技术输出等方面的服务;构建国内企业信息交流、全面合作的平台,提供有关高科技产业、行业、项目以及市场动态方面的信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及商务活动。努力为入孵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标准、完备的孵化服务。
科技创新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的重要结合点和科研、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必须牢固坚持中上下游互动联合发展的思想。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所依托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科技创新,强化源头孵化。应加强科研,鼓励大学师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把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各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窗口、高新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中心和区域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环境优美、信息通畅、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宽松、管理规范、服务支撑体系健全、园区文化气息浓郁、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企业汇集的天堂,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国家科技经济体系的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