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屏
清道光元年间医者
黄石屏(1856—1917),名灿。1856年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程坊,精通针灸术,著有《针灸述》一书,1917年卒于扬州市。终年61岁。
黄石屏14岁跟随圆觉和尚学医,尽得其传后前往上海市悬壶行医,为人治病。其治病一视同仁,以萱草济人。他曾为张謇袁世凯、谢叔元等治好了多位名医束手无策的顽疾,不计较国家不同,为外国人黛利丝、李那路等治过病,其名声广为流传。
黄石屏的学术思想有其独特的方面,行医讲究“三善三益”。其针法既有自己的特长,又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是一位近代针灸大师。
人物生平
早年学医
黄石屏的父亲在山东省任县令时,某寺僧圆觉和尚。因寺产为地痞劣绅强夺侵占,圆觉和尚起诉,黄父秉公决断,归还寺产。后黄父得偏瘫症,一病不起,医治无效,圆觉得知消息后,用针灸将其成功医治。后圆觉认为黄石屏有天赋,想将这一针灸技艺传授给他,黄父命当时14岁的石屏拜圆觉为师,不过几年,黄石屏尽得其传。
治病救人
黄石屏学医有成后,前往上海市悬壶行医,为人治病。效果灵验,名噪遐迩,求治者接踵而至,日不暇接。当时的农商总长,南通市张謇患阳萎症多年。请诊于石屏,石屏刺脐下“关元”一穴,突然如火热感射入腹内,异常兴奋,后张果然得一子。有德籍妇人黛利丝,腰部生瘤,德医要开刀割除,德妇畏慎,不敢开刀,后有华人将黛利丝介绍给石屏医治,其连针三次,其病痊愈,让德医惊叹为神针。民国三年(1914年),张謇力荐黄石屏为袁世凯治头痛。黄石屏的徒弟方慎在所撰《金针秘传》一书中记述了他跟随老师进京为袁世凯治病的经过,并称针后袁氏“称奇不置”。
福州市谢叔元身患疾五年,寻遍中外名医,却都诊治无效,黄石屏切脉辨证,连针三次病愈。留居上海市英国商人李那路下肢瘫痪,曾在伦敦费金五千求治无效。石屏一针愈之,名震西欧。意大利人雪罗右腹长一个赘疣,多方医治无效,不顾爱人劝阻,暗请黄石屏用针灸医治,石屏针灸过后也成功痊愈。法国人毗亚那右脚多年,从法国远涉重洋前来求石屏治疗,石屏见状,一针见效,二次治愈。
黄石屏治病一视同仁,以萱草济人。他在福州市不过十天,针治四百余人,经他诊治聋者聪、瞎者明、偻者直、跛者驰、咳者平。袁世凯想邀请黄石屏当他的私人医生,他婉言谢绝。法国人毗亚重金礼聘他出国讲学,更遭拒绝。1916年,著书《针灸铨述》。1917年卒于扬州市,终年61岁。
学术特点
黄氏学术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将气功内家功法与针刺手法运气结合起来应用,黄石屏认为运针指力与疗效无疑有关,而指力只有与气功结合苦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黄氏这一思想开辟了后世气功与针灸结合运用的先河。
第二,是习用赤金针,《神针黄石屏》与《霍元甲与神针黄》均谓黄氏喜用纤细的长毫针,有寸,甚至尺余不等,可缠于指,所用为赤金制成的针,与一般之用铁、钢、合金、银者不同。《针灸说》中称萱草之善有三,性纯而入肉无毒,一善也;质软而中窍无苦,二善也;体韧而经年无折,三善也。
第三,是喜用药灸,即于艾绒中掺入中药点燃施灸,黄氏未指出用何药物,但在“针灸说,一节申述了药灸“三益”,“药灸之益亦有三,培元可助兴奋力,一益也宣滞可助疏通力,二益也,攻坚可助排泄力,三益也。”他认为“艾之能力终薄,而灸以掺妙药为功。”
第四,是处方用穴别具匠心,《针灸诊述》列述了中风、咳证、痹证霍乱的辨证用穴90多组处方,每组选穴封10余个,但每次用穴甚少,一般2到-4个。其用穴特色,如中风偏枯阳证之用大巨、天窗、大横暴疮用天鼎、阴谷、捕泉,口喝不语用通谷、孔最、大敦目眼唱斜用夭、内庭穴、八邪。咳证一节,风寒热三种肺咳用前谷、解溪、少泽伤风脉浮洪为风咳用玉堂、隔俞;受寒脉沉紧之寒咳用缺盆、库房、腹结,过食煎炒厚味脉洪数之肺热咳嗽用聚泉、天泉、浮白、窍阴受湿脉缓濡之湿咳用周荣、华盖、或中咳痰青之寒痰咳用水突、聚泉,劳咳失血之用曲泉、太冲、肝俞等等,都有独到之处。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黄石屏没有子女,朋友虽然多,但俱不传。平生奇针异治验案极多,但可惜都没有记录,真是一大憾事。——(承为奋评 出自
云南省中医杂志《神针黄石屏》)
黄石屏的针法既有自己的特长,又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不愧为近代针灸大师。——(魏稼评 出自中医杂志《黄石屏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学医
治病救人
学术特点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