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
农历十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哨镇章汉,白索等苗族村都过一年一度的稻草节。稻草节年年过,但没有固定时间,每年稻谷收进仓后,这里的苗族百姓就扳着指头数庚甲,哪天日子好就择定哪天为稻草节。这里的稻草节热闹非凡,比过春节还热闹。这一天家家杀猪宰羊,打糯米粑,酿米酒,蒸糯米饭。邻村的亲朋好友都手提肩挑带着礼品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汇集到这里,与他们共同庆贺这一传统节日。
历史背景
章汉、白索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因良好的农业条件而被称为“鱼米之乡”。历史上,由于政治动荡,一些幸存者逃至此处并融入了当地的苗族社区。尽管后来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但两地之间的联系仍然紧密。
稻草节简介
章汉、白索共有380户人家,2700多人,苗族人口占80%以上,过去虽然水陆交通不便,但在剑河县却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清潮“反苗”时期,民族之间相互残杀,幸存者逃离投靠章汉、白索苗族同胞,形成现在的章汉。过去章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剑河通往榕江县黎平县等县的古道必经此地。再则章汉有近2000亩的良田好土,剑河县城老街米市三分之二的米摊是章汉族摆的。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划分为章汉、白索两个行政村,但分村不分心,两村的大小事务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苗族同胞亲密无间。
稻草节来历
稻草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因为田多地少,许多外来人员在此工作,主客关系融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恩之情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稻草节。
历史沧桑,岁月流逝。稻草节过了一年又一年,历史的脚步让我们的苗族同胞抵达小康的美好生活。但稻草节的美丽传说依然让我们兴趣浓浓去品味。相传很久以前,章汉田多人少,粮食富足,来往进出这里租田种地,帮工做事的人特别多,帮工与主人关系和睦,帮工勤劳肯干,所做农活,主人非常满意,粮食年年增产,五谷丰收,主人为感谢帮工一年的辛劳,就备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如此这般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于是演变成了今天的稻草节。
稻草节主要内容
斗牛犬和踩芦笙是稻草节的主要节目。虽然这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绵绵秋雨,但斗牛场上还是人山人海。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抬眼望去,那简直是伞的世界,伞的海洋。这里的苗家人特别喜欢斗牛,这天共有50多头大水集聚会战,虽然斗牛不设奖项,但是牛的主人表情层次却不一样,赢的欢笑,输的沮丧。
斗牛结束,三声炮响,排笙手吹响芦笙,于是一群苗族男女汇集芦笙场跳起了芦笙舞,看着他们的穿戴让人耳目一新,男人身上披着稻草衣,女人腰围稻草裙,那一圈又一圈跳芦笙舞的人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场面十分壮观。当然也有不跳芦笙舞的青年苗族男女,他们相约在稻草堆旁唱着与稻草节有关的情歌,男声雄浑,女声婉转。
庆祝活动
稻草节的主要活动包括斗牛犬和踩芦笙。即使天气不佳,斗牛比赛也吸引了众多观众。此外,还有芦笙舞蹈表演以及年轻人在稻草堆旁演唱情歌的传统。
稻草文化现代的宣扬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民俗文化体验节活动旨在通过让更多人了解汾口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情,近距离感受乡土记忆与田园旅游相互交融的魅力。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农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强。
稻草节在生活应用
“稻香童年”稻草节在成安县金农庄园开幕。这次稻草文化节活动使孩子们享受到丰收的喜悦,让大家重温了“童年的农耕文化”。
“稻草节”活动 引导孩子了解稻耕文化
通过创意制作的方式传承农村的稻草文化,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稻草节简介
稻草节来历
稻草节主要内容
庆祝活动
稻草文化现代的宣扬
稻草节在生活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