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三十年
2008年周立波创作的脱口秀
喇叭裤、爆炸头、老式收音机、砖头一样的大哥大……伴随着这些充满温馨记忆的怀旧元素,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2008年底到2009年春节期间,他的《笑侃三十年》,连演31场,场场爆满,创造了令人咂舌的票房奇迹。
简介
盘点改革开放30年·衣·食·住·行
周立波作为一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平民化的艺术视角,机智幽默的语言表现力,以及一幅幅经典生动的老照片,为观众“笑侃三十年”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新月异。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学馆,成名于80年代末。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别于传统噱头的笑料。他的噱头别具一格,简单而潇洒,表演亦庄亦谐,台词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新奇的表演形式赢得观众的掌声。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凉面滑稽之集。同时又融入了浓郁的海派风格,勾勒出上海市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风貌。
人物简介
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学馆,成名于80年代末,曾是与滑稽演员钱程等同被誉为青年知名笑星,其 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之集。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曾因误伤当时激烈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而被判刑,被迫离开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刑满之后,周立波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滑稽艺术。2006年11月份,在王汝刚严顺开等人的鼓励下,周立波重回舞台。
2008年11月16日,周立波打着“海派清口”的大旗,在上海商城剧院上演的“我为‘财’狂”专场演出,给了周立波一个“以财经的名义搞笑”的机会。从股市、房价降到美国次贷危机,嬉笑怒骂间一一盘点“波澜壮阔的2008”,赢得满堂彩,也使得更多粉丝瞄上了周立波12月5日至19日兰心大戏院“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的演出。
海派清口
“海派清口”是上海市滑稽演员周立波所创立,是从上海本地的单口滑稽、北京单口相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栋笃笑”等曲艺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清口就是一个人在台上表演,不过说的就全是社会热点、焦点,加上演员自己的演绎,传达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自己的散文作比较,认为它们都达到了“形散神不散”的境界。
编辑推荐
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一百五十分钟。盘点改革开放30年衣·食·住·行。
一票难求,连演三十场欲罢不能的火爆演出。
余秋雨评价:一人之夜,一百年才出一个周立波
内容提要
三十年之诸多变数:小人可以变成大人,大人可以变成老人,老人可以变成先人,亲人可以变成仇人。好人可以变成坏人,坏人可以变成恶人。苏联可以变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萨达姆可以变成吊死鬼。无产阶级可以变成有产阶级,有产阶级可以变成五保特困。散户可以变成大户,大户可以变成小户。980点可以变成6400点,6400点可以变成1200点。赤佬可以变成模子,模子可以变成赤佬。
火爆票房
曾经因为年少气盛被开除出上海市滑稽剧团的“上海活宝”周立波复出不过两年,就以傲人的票房成绩引起了各方瞩目。虽然每季都会有一次时事盘点的演出,但为了这一次“笑侃三十年”,周立波筹备了整整半年,没有排练、没有剧本,周立波所有的准备都是每天三个小时的网络阅读,而现场寥寥三四张提示纸,就是他现场脱口秀的所有提纲。依赖于之前的观众口碑,这一次12场演出票在开演前一周已经有八成售毕,而前昨两晚的现场更是座无虚席,即使这几天寒潮突降,黄牛们仍早早地来到兰心“上班”,演出的火爆可见一斑。
周立波的演出之所以如此受到追捧,除了他能够让观众两个小时中不间歇地大笑,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笑侃”的都是民生问题。从当年上海人的各种票券到两喇叭收音机、老式自行车;从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亭子间、三层阁到现如今最热门的词汇“山寨”、“三聚氰胺”等,周立波都会信口拈来,加上舞台上多媒体播放的各种老照片,让现场的观众倍感亲切。
周氏语录
“粮票课程”、“大哥大课程”、“流行音乐如邓丽君崔健课程”,周立波在一一回忆30年衣食住 行共同记忆的同时,一些关注30年变迁的妙语也充满智慧,“这三十年我们两只轮子少了,四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等等,常常引来现场观众的爆笑。
不过,在整场演出中,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应当还属周立波对股市的笑侃,从最早追溯唐朝的股份制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现认购证,周立波和观众一起回顾了中国股市发展史。其中一些调侃如今股市现状的段子更是让观众掌声四起,“去年的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最可怜的是那些麻雀,都撞死在在证券公司的大屏幕上——它们以为是共青森林公园到了”……现场的“股民”在这些周氏语录面前常常笑得直不起腰。
演出中,周立波向观众现场表示,在此次“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之后,他明年的计划也已经排得满满当当网,明年3月将再推出财经类专场,5月继续“盘点”特色,9月则是“流光溢彩六十年·周立波演唱会·唱别人的歌,说自己的笑话”专场,而这场“大演出”甚至计划把演出剧场挪到上海大舞台,并邀请交响乐团担任伴奏。
获好评
纯粹语言魅力
既然以“海派清口”标榜,自然语言的魅力应该是最关键的。而语言魅力的呈现说到底无非两种:一、 “方言、外语的非正规普通话”,如在台上频繁出现的“眼眼叫碰到眼眼叫”,“no two no three”等等。这一类词汇并非周立波的发明,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早已常用。而正是因为常用,会让人感觉亲切,从而感觉台上台下没有距离。二、低俗化比喻。滑稽演员喜欢用比喻的方式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说得趣味横生,周立波也是如此,但不客气地说,演出中大量出现的比喻,基本是比较低俗的,如将女式游泳衣的花边说成鳖科的裙边,以及“散热沟”等等,但也许观众就是喜欢听的这类粗俗比喻,到剧场听滑稽戏和听音乐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前者正是为了脱下风雅的外衣,为了释放,怎么开心怎么来。反正台下谁也不认识谁。
擦边球
周立波是个打擦边球的高手。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个重大的、不好说的话题。出了380元,谁都不是为了来接受思想教育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宣传不能更不会容忍艺术凌驾于政治之上。于是,周立波的讲述中,便开始大玩特玩“歧义”,众多的表述都带有双重意识。对待领导,给他看到是正面的,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过滤,选择隐含的那一层意思,于是,在怨气得到宣泄的同时,还会有一种心领神会的快感。如“用一百个亿解决三十公里的交通难问题等等”,讽刺味十足。而擦边球的另一种打法就是打出去、收回来。在一通辛辣的冷嘲热讽之后,来一个转折——但是。自己就安全了,当然,一般观众对于但是后面的内容是不会感兴趣的。
集体回忆
说3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为了去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的。就好像我的父母看到知青题材的电视机会格外关注一样。这和时代没有关系,只是为了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然后一边看一边向我讲述当年“他们如何如何”。“自恋”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所以当周立波在台上讲述自己当年如何偷吃油条等情节时,人们会有一种“他在说我自己”的满足感。而周立波引起台下最多掌声的,可能也就是70年代对于自己童年的回忆,而在80年代的表述中,个人感觉要逊色得多。
调侃明星
因为周立波也是明星,所以调侃自己也就是调侃明星。而对于明星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明星的:“审丑”过程,其实是人们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狗仔队如何流行的原因。这类明星既包括文艺明星也包括政治明星,但周立波显然在调侃影视明星方面更放得开。
总的来说,《笑侃三十年》中,周立波的语言功力是可以肯定的,其表现的内容在当下也是大胆的。但如果说30年的表述勾勒了一个时代,个人认为还是远远不曾达到这个境界的。而整场演出整体依然是偏于低俗的,语言与事件的组织逻辑性不强,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380的票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既是周立波的胜利,也是这个时代的失败——说到底,这个时代,足以令人们振奋的作品,可以让人们释放的地方,还是少得可怜。
参考资料
笑侃三十年.猫眼电影.2023-12-23
笑侃三十年 (2008).豆瓣电影.2023-12-23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物简介
海派清口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火爆票房
周氏语录
获好评
纯粹语言魅力
擦边球
集体回忆
调侃明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