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宫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宫,又名太平兴国院、上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镇文登路26号,地处崂山东部仰口湾畔的上苑山南坡,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为道教全真道华山派宫观。
太平宫建有正殿三间,祀玉皇大帝,东、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殿堂共9间,皆为硬山式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宫内有眠龙石、龙涎泉、犹龙洞、白龙洞、双松抱石、绵羊石、混元石狮子峰等名胜古迹,为崂山道教兴起的主要奠基地。
1982年,太平宫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全真道华山派高道刘若拙奉诏入京,与赵匡胤谈玄论道,太祖大悦遂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并赐巨资修建斋醮科仪,名“太平兴国院”。
金朝明昌年间,重修太平兴国院并更名为太平宫。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太平宫。
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宫。
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太平宫。
文革时期,太平宫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太平宫。
198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太平宫进行全面修整,除恢复其原有规模外,还增建有石阶游路。
1992年6月1日,太平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色
太平宫为二进院落,正殿建于后院,有东、西两座配殿各3间;山门迎面有砖砌影壁,上书“海上宫殿”四字,为清末书法家华世奎手迹背面刻刻有太平宫的兴衰沿革;前院分东、西两院,各建月洞门;东院建钟亭1座,西院建道舍客堂。
太平宫正殿为玉皇殿,东、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共9间,皆为硬山式建筑;另有道舍客堂、厨房8间,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主要景观
犹龙洞位于太平宫后不远,为天然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洞额“老龙苍”,洞内深阔宽敞,可以容纳数十人,祀奉有道教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七真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神像;明代以前洞内供奉老子,故又称“老君洞”,洞内刻有“别有洞天”四字。
太平宫犹龙洞洞口右侧混元石上镌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道德经》摩崖刻石,混元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分别代表“九星”、“九宫”、“五行”、“六仪”,另刻有“混元石”三字。
主要展览
太平宫内存有金明昌年间碑1通及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碑各1通;东院存有清代铜钟1口,高1.4米,重343公斤,周饰云龙图,上刻“国泰民安”和《周易风水》中的八卦爻象,楷书铭文“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
文化活动
相关诗词
刘若拙《入觐回劳山》
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
宋朝天子丹书诏,奉命敕修道宫院。
海角天涯名最胜,秦皇汉武屡敕封。
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狭路相逢。
丘处机《太平宫石刻》
华盖真人上碧霄,道山从此蔚清标。
至今绝壁幽岩下,尚有群仙听海潮。
相关人物
主词条:刘若拙
刘若拙,号华盖真人,唐宋间人,自幼在罗浮山出家入道,拜李哲玄师兄青精真人为师。因他勤学苦练,深得道教内外双修的真谛,二十余年后道成始云游各名山,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东至崂山寻访师叔李哲玄,因师出同门,又相交契合,见环境幽静遂留于崂山,晚年往来于即墨城东门外之高真宫布道讲经;羽化后,仙蜕肉身葬于高真宫前。
保护措施
1982年,太平宫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太平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文登路26号。
交通线路
可乘坐青岛公交312路、371路、106路至王哥庄镇下车上山即可到达。
参考资料
太平宫.携程.2023-11-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主要景观
主要展览
文化活动
相关诗词
相关人物
保护措施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