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子房位于北京望京北边
崔各庄乡,当时是
崔姓农民的聚集区。关于这个名称的说法有很多,最具说服力的有两种,其一说为奶子房是清朝皇宫里挑选奶妈的地方;其二说辽金时期该地为养马场,到了元代,蒙古贵族喜欢饮
马奶酒,便将这里作为马奶产地,故名马奶子房,清朝的时候改名为奶子房。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发展成东西两村,称为马奶子东村和马奶子西村。
名称演变
根据
昌平区档案记载:奶子房村成村于明朝中期,在村西北
三义庙中的牌匾上写有村名“马奶子房村”。在民国期间,村名正式改称为“奶子房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敌占区的奶子房村归属于
河北省昌顺县管辖,解放后划归河北省昌平县行政区,村公所设立在古刹吉祥寺,俗称(大寺庙)。 60年代初期,此村归属于北京市国营东郊农场农村地区办事处管理,80年代中叶,正式划归北京市朝阳行政区管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建立的1979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村子逐步的发展成为两个村,东边的称为“奶子房东村”,西边的叫做“奶子房西村”。但是,处于历史的民俗习惯,现在这个村子仍分为“
奶东村”和“奶西村”。但,统称为“奶子房村”。在抗日战争时期,
河北省昌顺县的
八路军五区区长王海青以及通讯员谢玉山和八路军战士张宗舆,到奶子房村执行征兵任务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后,任凭
日寇强盗以及伪满洲军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第二天英勇就义于村中的娘娘庙前,区长王海青等三位同志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谢玉山烈士的坟墓被埋葬于村东的
两周王陵中,墓碑上,记录了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来历
在元代的辽金时期,村北建有
辽朝统治者
萧皇后的万花楼,在村南,设有大规模土筑的养马圈围墙,曾经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
蒙古族爱喝
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贵族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奶子房”。“奶子房”是后来才改的。
其它:奶子房村的村内有
清代的
黄带子坟,为和新王府小坟之一,以清辅国将军载崇立祖,是当代书法家
启功家的祖。村内原有娘娘庙,三义庙,村东庙,龙王庙、大寺庙等五座
庙宇。其中大寺庙始建于明代,道光重修,原名古刹吉祥寺现已全部废,还保留有古
松树一棵。
名称争议
奶子房,以及像
骚子营、铁狮子坟、
公主坟、
造甲村等,所谓的北京“怪”地名儿那是数不胜数。尤其“奶子房”已经被列为“北京印象深刻的北京怪地名儿”。
2009年,北京市人大代表
唐荻等9名代表曾联名以“美化北京地名”的名义,建议北京规划部门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规划、确定北京的地名。并联合包含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民俗等专家共同商议此事......
【专家观点】三种情况下 地名不宜改
“北京很多地名是历史悠久的,至今还存在的地名有很多特点。”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史专家
王灿炽认为只要符合三种情况,地名就该保留,而不能仅仅因为“不好听”、“不美”、“怪”就要改名。“只要是有历史故事、历史记载的,有历史人物存在的;叫的时间很长,流传很久的;有较高知名度,叫得响,当地群众认可的,王灿炽认为,这样的地名都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不能抹杀。
对于北京城新建设的一些地名,包括新小区、新桥梁、新道路、新街巷,王灿炽建议,命名要慎重。他赞同将其中不够美、不够好听的拿出来探讨修改。
北京史专家指出:违反当地人文特征的地名理应修改,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叫得响的、当地群众认可的地名,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不能抹杀。
历史
闻名中外人士的“奶子房”位于我国首都,始创于公元1206年(距今有803年历史),该地的出名与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有关,野史记载,公元1204年的寒冬,成吉思汗被仇敌篾古真追杀,一路流亡到该地,断粮断水之际,幸得一位少妇用人奶喂救,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一统草原,创建
蒙古帝国,忆起昔日救命恩人,于是派人追寻到该地寻找那少妇,却未有所果,于是在该地建造了“奶子房”予以追念,并题下了“天下第一奶”的牌匾(该匾目前为纽约博物馆所收藏)。
由于名气较大,之后“奶子房”成了多数蒙古贵族欣然向往的养马饮奶地(相当于现在的VIP俱乐部场所)。随着
蒙古骑兵的西征,“奶子房”也先后在西方各地设立了无数处分点(也就是早期的连锁店),如今能查证的保存良好的尚还有两处,一处是德国
多瑙河的
雷根斯堡古城,一处是
埃及的
开罗(靠近吉萨区),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奶子房”的连锁经营历史是一部
元朝征战世界的见证史。
1368年,元朝灭亡了,奶子房却未跟着沦落,反而应开国皇帝
朱元璋的偏好受到了重视(没有确切的说法,似乎能解释的就是朱元璋想要跟
成吉思汗比),明朝在这里建造了大明第6座行宫,取名“奶子宫”,不料在公元1409年的北京大火(那时已经叫“北京”了)中灰飞烟灭,之后奶子房或叫奶子宫在大明的历史未再出现过,直到清朝建国后,与大清
爱新觉罗氏联姻的蒙古博王(也叫僧王,为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
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即“
孛儿只斤氏”,为成吉思汗
黄金家族专用姓氏,清朝建国后,皇太祖赐号博尔济吉特氏为“博多勒噶台”,故简称博王)向皇太祖申请建议重建“奶子房”得到允许,“奶子房”才重见于历史,且覆盖范围有所扩大,至清朝末年,该地人口已近7万。
修复
奶子房并没有在后来的
八国联军受到多大损失,反而是在1939年日本侵华战中遭受到毁灭性破坏,诸多珍贵历史文物流落海外,奶子房原址也不复存在,直到1949年建国后,在一代领袖毛主席的关心下,才重新启用了“奶子房”这个地名作为纪念,(文中提到的奶子房,是否就是现在的奶子房村,还有待查证)。
近年来有不少北京学者联名向中央提议美化、重振“奶子房”,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
民间花会
祥和安顺、多子多福是中国百姓由来已久的伦理观。由于旧时生产力的局限,生存环境艰难烧香拜佛、祈福祈寿,便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和寄托。在奶子房三义庙、龙王庙、五帝庙、先帝庙、
北顶娘娘庙五座
庙宇中,香火最旺的是娘娘庙。
奶子房娘娘庙位于奶西村西南,供奉的是
碧霞元君。在民间传说里,碧霞元君乃泰山玉女,主宰人间生育,是儿童们的保护神。故村民百姓,特别是妇女对碧霞元君尤为虔诚。
碧霞元君出生于农历四月十五。这个季节,麦不上场,枣不上房,正好是农闲季节。奶子房的百姓们便选择了每年四月十四、十五两日,为娘娘过生日。
最初的仪式很简单,大家各自捧着礼品,到碧霞元君的牌位前叩拜娘娘,许愿还愿。后来虔诚的村民为了让娘娘的生日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民间艺人们就在贺岁送礼的过程中,各显其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杂艺表演,将纯粹的拜寿活动融入了技艺表演和娱乐成分。
随着岁月的轮回和积淀,奶子房花会渐渐形成了“高跷”、“中幡”、“坛子”、“天平”、“神胆”、“小车会”这六档花会,其中“坛子”曾经受到清朝
慈禧皇封。
奶子房花会所有分档的唱腔、招式、装扮、
器乐都是对民族个性的充分张扬,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可谓民族文化的活标本。
交通
公交车:A奶西村站,913路, 939路, 944路;B奶子房信用社站,855路, 913路, 939路;C奶子房站,855路, 913路, 939路, 944路;D奶东村站,944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