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去》是由北京伴江红文化传媒、北京御景江山影视文化发展联合摄制,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的103分钟剧情电视电影。该片由
宁敬武执导,
郎云编剧,
赵文瑄、
孔琳、侯莹珏等主演,于2005年在电影频道播映。影片以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辉煌时期的老
上海市为背景,讲述了旧上海的富家子弟胡维臣热爱电影,并为电影贡献一生的故事。
从小就喜爱电影的富家公子胡维臣,六岁那年被医生诊断出患有遗传性视力萎缩,被家人送去美国治疗眼疾。生性顽劣的胡维臣到了美国就如脱缰野马,终日沉浸在电影院里。若干年后的某天,上海传来他父亲病重的消息,在管家
徐福的苦苦哀求下,胡决定启程回国。但等他归来之际,父亲早已撒手人寰。徐福宣布遗嘱:胡维臣要得到全部财产,必须立刻与汤家小姐成婚。
胡维臣对这门婚姻充满了厌恶。订婚之日,一个美丽女人即兴的
钢琴表演牵动了他的心。定婚典礼总算勉强举行,但徐福极力反对他拍电影的计划。胡只好每日里混迹于歌厅酒吧,为当红歌女媚娘一掷千金。胡以酗酒相挟,医生警告徐福,胡如再酗酒,极有可能
失明。徐福无可奈何,终于让步,答应胡维臣先买个电影院来一圆电影梦,条件是要尽快与汤家小姐结婚。但在婚礼当天,胡维臣却故意气走汤家小姐。而在
胡姓公司里,徐福履行遗嘱,胡维臣正式接管胡氏企业。
汤家小姐终于回来了,要求解除婚约。解除婚姻关系的仪式上,胡维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参加签字的汤茵小姐竟然就是自己一直追觅的神秘女郎。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假装眼疾突发,退出仪式。
1932年日本人进攻
上海市,战争爆发了。胡维臣突发
肺炎,昏迷不醒,而他的电影院也因为突然失火,毁于一旦。胡维臣的眼睛几乎
失明,老管家把一贫如洗的他接到自家阁楼上居住。但此时的媚娘早已是名声大噪。听说这个消息,便执意要把胡维臣接到自己的洋房。
不久,日本人封了
花旗银行,媚娘破产了。胡维臣侠肝义胆,收留了媚娘。胡维臣劝说汤茵解除婚约,汤茵却不同意。胡决定和媚娘结婚,并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在媚娘的帮助下,胡维臣被安排在影院门口收票。他又一次获得了与电影有关的工作,欣喜若狂。媚娘找到汤茵,告诉她自己在照顾胡维臣,胡维臣也需要自己一生对他的呵护。汤茵心中再无牵挂,她准备签署解除婚约的证书,离开国内。
新片《滑铁卢桥》到了
上海市,胡维臣发誓要把这部影片译成最完美的艺术品。媚娘根据自己的身世,提出用《断桥残梦》。胡维臣认为此名不妥,但由于影院初急功近利,已打出了《断桥残梦》的名字。他大受刺激,走到
外白渡桥,一个响亮的名字跳进他的脑海——《
魂断蓝桥》,此时,他已经冻饿交加,无力地滑倒在地上。
2005年10月,作为向
中影股份百年献礼,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辉煌时期的老上海为背景的《随风而去》,在上海松江影视基地拍摄,拍摄周期31天。该片原计划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拍摄,但等到了车墩,剧组才发现那里毕竟是影视基地的建筑,和文物级的建筑在影像上有区别。所以剧组在车墩只完成了10%的拍摄,其余的90%都是转场实景拍摄。
正值中国电影诞辰百年,《随风而去》向电影百年献礼,以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辉煌时期的老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电影幕后工作者在他曲折的人生中与电影结下的不解之缘。电影的主演是有着“台湾小生”之称的演员
赵文瑄,不论在戏里还是戏外他都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对造型、剧本都有“苛刻”的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着儒雅的气质的他,说话慢条斯理,穿起
旗袍和
西装,立刻就会有那个年代上海小开的样子。
《随风而去》的编剧明确舍弃了与中国电影发展相关的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重大题材,独以旧上海滩上一豪门公子胡维臣为主要人物以其穷尽所有、恣意追逐电影梦想的飘零一生为故事令该作品首先在题材设计上体现出艺术影片的非功利性特点。采用的“小情节”工艺有效地从多角度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弧光,亦是促使作品悲剧性与史诗性生发的有力手段,是该片作为艺术影片特性的重要表现。压制戏剧冲突、开放式结局、断裂的因果关系在作品意蕴之中造成的“留白”,一如生活律动中的某种停顿,留给观者想象与思索的空间,赋了该片含蓄、隽永的美学风格。(《
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