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08年11月,与
湘潭大学法学院合署办公,为
湖南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是中部地区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之后的第二家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创新性地设计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培养,构建了一套以文理学科交融为显著特色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形成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率为100%。
发展历程
2008年11月,成立湖南首家知识产权学院。
2009年,建成国内领先的
知识产权实验室,引进了国际一流的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数据库;
2010年,
湘潭大学与
三一集团等六家大型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基地;
2011年,湘潭大学与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012年,湘潭大学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湖南省专利分析与评估中心;
2012年,湘潭大学与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湖南省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2013年,湘潭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成功申报了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创新型湖南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是重要子平台;
2015年,
湖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在
湘潭大学校成立,湘潭大学
肖冬梅教授任会长。
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学院之一,为湖南省唯一入选高校学院。
教学科研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在师资队伍的结构方面,
知识产权学院不仅具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也有从事相关法学研究的教师,还有从事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师,符合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学院致力于凝聚科研特色,打造科研精品。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等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在《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专利信息分析应用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领域的研究在全国颇具影响。
学院致力于探索复合型
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包括知识产权本科、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知识产权博士和博士后等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致力于探索“高校、政府和企业”多方主体参与、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师资力量
学院在
湘潭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组和经济法学科组基础上,整合校内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相关工科院系优势师资,凝聚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国家公派留学经历,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3人,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1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2人,另有来自
国家知识产权局、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兼职导师30余人。
湘潭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与国内重点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具有紧密的联系。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肖冬梅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师从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陈传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太平副教授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曾师从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刘春田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吴汉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湘潭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梦云副教授师从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
冯晓青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担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交流合作
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奉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形成了活跃的合作交流局面。学院与
美国华盛顿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麻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先后主办“中部地区
知识产权战略
高峰论坛”、“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及“知识产权许可与转化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方向)
主要培养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能够从事政法机关、国家机关、社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专门工作,以及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高级人才。
该方向坚持“以法学理论和实务为基础,强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指向,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目标”,培养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和能力,并具备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较强知识产权代理实务能力,面向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科技
创新型企业、研究机构和
知识产权社会中介等机构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应用人才。该专业设知识产权法平台,侧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数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和知识产权诉讼技能。
民商法专业(知识产权方向)
培养具有从事知识产权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能力,愿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1、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具有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掌握坚实宽广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熟悉
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和相关部门法及相邻学科重要的理论及实践问题;
3、具有系统研究、探讨知识产权方面问题的能力,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专利法及专利战略、商标法及品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创意产业管理以等方面有着完整的创造性见解;
4、治学严谨,学风良好,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教学或实际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5、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该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外文写作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知识产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具体要求:
1、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掌握知识产权法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具备从事知识产权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术语、思维习惯、方法和职业技术。
3、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
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