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桥
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毕桥是一位物理学家,现任职于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他于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学士。毕桥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博士生导师。他曾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并在扬州大学复杂性科学中心担任教授和主任。此外,毕桥还是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的博导。
人物事件
1982-1985年,国营武汉6803厂现场施工员。
1985-1991年,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实验室讲师。
1991年6月— 1997年1月,非平衡统计物理(攻读博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Solvay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1977年NOBEL化学奖获得者,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答辩成绩A+。博士生期间工作方向:混沌映射的复本征谱的分解和内在不可逆性;周期强场驱动的量子系统的主方程,等等。
1997年2月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副研究员,导师:袁润章。出站工作报告是:纳米材料和量子网络的子动力学逼近。
人物经历
1982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学士。 
1997年11月 —,多伦多大学高等纳米技术Energenius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
1998年12月—,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99年7月— 2004年7月(兼职)扬州大学复杂性科学中心主任,教授, 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博导(兼职)。
2001年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研究所)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现客座教授。
2002年-200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Appl.Phys.,Physica A,Phys.Rev.A 等国际物理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迄今在国内外发表各类学术或学术会议文章50多篇。
2006年12月,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教授。
社会活动
2002-200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Appl. Phys.,Physica A,Phys. Rev. A 等国际物理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表各类学术或学术会议文章50多篇。
主持完成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3 基金号:79970121和60072032),完成一个973子项目(G1999064509)。
个人作品
(1) 首次把非平衡统计物理的子动力学(普利高津和C.Geoge1970提出)应用到纳米系统、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系统。并提出了适于开放体系的薛定谔方程,不可逆刘维方程,非线性刘维方程等多种动力学方程。在薛定谔方程、刘维方程的非微扰求解和密度算符的演化在含时量子体系中的应用取得了注目的进步。相关结果发表在Physica A322, 345-358, (2003), Kinetic equation, non-perturbative approach and decoherence free subspace for quantum open system; Physica A320, 357-370, (2003), Extended space for quantum cryptography using mixed states。
(2) 利用发展的动力学方程推广了介观体系的著名的Kubo计算公式,使之能计算任意高阶非线性电导系数。该理论发表在Physica A311, 429-442 (2002), Nonlinear conductivity for mesoscopic systems。建立了量子点系统磁感应矩与温度的新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J. Appl. Phys. 87, 2520-2525, (2000), Influence of 温度 on magnetism in a quantum confined system.
(3) 首次提出在Rigged Hilbert 空间背景上构造开放量子计算机的设想,并提出构造RHS中的量子逻辑及测量理论的建议。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适合量子开放体系的动力学方程, 如广义薛定谔方程,投影主方程,量子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方程等,形成了独特的量子计算投影子空间的纠错理论。该理论物理意义明晰,适应性可能很广。应为一种较好的量子计算机的纠错理论。相关结果发表在Phys. Rev. A65, 042325 (2002);J. APPL Phys.91, 9368-9374 (2002);Phys. Lett. A313, 21-28 (2003);J. Appl. Phys. 91, 2524-2529 (2002)等国际物理学核心期刊上。
(4) 提出了许多基于有序量子点,纳米结构或量子原胞机来实现量子网络或量子逻辑门的方案[见:J. Appl. Phys. 91, 2524-2529;Phys. Lett.A313, 21-28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91, 1874-1883, (2003)]。在目前世界纳米线研究逐渐走热的形势下,提出了利用量子线相干原理来实现量子逻辑门的设想。为发展基于纳米线的量子网络的理论和实验提供了借鉴。相关文章见Physica A347,168-176 (2005)。
(5) 提出了投影子空间上的格林函数概念-投影格林函数。使格林函数的方法在投影子空间上得以运用。由此发展了一套非微扰求解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为求解各类量子系统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有力基础。见Physica A333, 197-224, (2004)。
(6) 提出了非线性算子格林函数的理论。该理论把线性算子格林函数的理论拓广到非线性,非平衡的领域,为求解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量子网络提供了格林函数方法。使有力的格林函数技术移植到非线性,非平衡的领域成为可能。见Physica A334, 459-476 (2004)。
(7) 2006年以来,提出了纳米相干网络的模型和理论,为制造一种探测电磁场,光场,辐射场的纳米相干器件和网络奠定了基础。Physica A 364, 170 (2006). JAP.99, 094306 (2006).
(8) 提出了量子信息的基本动力方程,提出了量子信息网络的模型,量子高斯信道的概念和理论,及纳米网络的观念。Chin. Phys. Lett. 22, 1618 (2005). Physica A (2006), Chin. Phys. Lett. 23 1947 (2006). Physica A 363, 198 (2006). 提出了HUHPM-网络度密度分布的定量公式,同数值方法的结果十分一致。In process, Physica A, Chin. Phys. Lett. Nonlinear World (2006). 2006 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复杂网络会议和北京市复杂网络论坛,发表“量子信息网络之探索”,“纳米相干网络”, “HUHPM-网络”,等10篇会议文章。
获得荣誉
著作:“子动力学的理论极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由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77年化学诺贝尔化学奖,普利高津作序),获得1997-98年中国大学版协中南地区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事件
人物经历
社会活动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