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平,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曾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堪培拉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
洛桑大学哲学系、
多伦多大学东亚西和哲学系。王柯平曾任
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
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国际普适对话学会(ISUD)副会长。他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
王柯平的主要著作包括《
法礼篇的道德诗学》《理想国的诗学研究》《旅游美学论要》《跨文化美学初探》《流变与会通》《中希思想重估》《老子道论精义》《中国人的思维》《中国诗学精神》《中国文化精神》《
老子思想新释》等,其中《中国文化精神》被雅典大学教授翻译为现代希腊文正式出版。此外,他还发表了90余篇中英文论文,翻译理论著作约10部,包括《美学理论》《艺术的真谛》《艺术哲学新论》《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与《
牛津西方哲学史》首卷《古代哲学》等。
国外访问经历
2017年10月至12月,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访问教授。
2010年10月至11月,
悉尼大学历史与哲学院访问教授。
2006年至2010年,希腊
雅典大学奥林匹克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研究员。
2000年5月至10月,英国
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04年5月至今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学研究室副主任与主任10余年。1979年以来历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副主任,跨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背景
1998-1999年,
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高级访问学者,在哲学系主修古希腊语与
柏拉图美学。
1992-1993年,
洛桑大学哲学系注册并选修艺术
哲学博士课程。
2001-2004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0-1991年
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出国部进修法语。
1985年日本国际交流署国际交流中心主修国际旅游文化学。
1982.2-1983年12月
堪培拉大学人文学院(获硕士学位)。
1975-1979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修英语语言文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理想国的诗学研究》、《
走向跨文化美学》、《
老子思想新释》(英文版)、《旅游审美活动论》、译作《美学理论》等,其中《旅游审美活动论》获北京高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青年优秀成果奖;《走向跨文化美学》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获得荣誉
2017年8月专著《\u003c法礼篇\u003e的道德诗学》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2013年英文专著Chinese Way of Thinking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8届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2010年7月2日在国际普世对话学会第八届世界大会开幕式上获该学会授予的“国际哲学对话杰出贡献雅克布森奖(Jacobsen Award in the Recognition of Professor Wang Keping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Dialogue)。
201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与“劳动模范”奖章。
2009年《理想国的诗学研究》获国家教育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等奖(教社科证字【2009】第313号)。
2009年8月2日获
雅典大学奥运会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颁发的““持续推动哲学思想研究与探索荣誉奖”(honorary commendation for his continuous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and exercise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2008年
在首尔世界哲学大会上获国际普世对话学会颁发的“对话哲学与和平杰出贡献奖”(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哲学 and dialogue of peace)。
2006年获希腊
雅典大学奥林匹克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研究员称号。
2006年专著《理想国的诗学研究》获北京市第9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2004年专著《
走向跨文化美学》获北京市第8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1992年专著《旅游审美活动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证书编号【91】K008号),1993年在台湾出繁体字版。
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
1998年获国务院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被评为人事部与教育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
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