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
清代李绿园所著长篇白话小说
《歧路灯》是清代李绿园编著的长篇白话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后期。
《歧路灯》以祥符世家谭府为中心,讲述了世家子弟谭绍闻在父亲去世后,经受不住匪人的诱惑,逐渐堕落,一步步地走上歧路,以致家业败落,后又浪子回头,重兴家业的故事。故事内容假托明朝嘉靖年间为历史背景,实际反映的是清代初年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中原地区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普通百姓的生活。该小说是以浪子回头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笔法,通过记载一人之浮沉、一家之盛衰来反映18世纪的中国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风貌。
内容简介
《歧路灯》的故事是假托明代发生在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区(今开封市)的一个“极有根底的人家”。父亲谭孝移乃四代书香之后,早年入食,选拔贡生;不幸却生下了一个不肖的纨绔子弟,也即该书的主人公谭绍闻。他不听父训,交结匪类,不务正业,竟把父亲活活气死。后又在母亲的溺爱之下,勾结一些浮浪之辈,整日吃喝玩乐,将军虫走马,出入花柳之地,沉迷赌博之场,最终弄到倾家荡产,连祖坟上的百十株大杨树也卖了,真是一败涂地。后来在家人、亲友及义仆的大力规劝下,“又亏他良心未尽”,于是毅然悔过自新,走上一条读书上进之路,后来竟和儿子谭初一起赴考,得“中副车”,并且因有军功,还“面君得恩旨”,授了一个黄岩县令。全书在谭篑初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的高潮中结束。
人物介绍
谭孝移
谭孝移,名忠弼,字孝移,号介轩,作品中多以字称,开封府祥符县人。出身于绅世家,十八岁入祥符座,二十一岁补,三十一岁拔为贡生。为人托忒克·端方耿直,博学醇正,忠君主孝,言行循礼,结交者均为有学识的正人君子。他助金修缮孔子庙,深受众人称许,得祥符区学赠“品卓行方”牌匾,并因此为地方保举,进京候选。他在京守候年余,时值乱世,他不愿屈膝于内臣监军,又怕受“廷杖”之责,不想出仕为官,只求保住人品家业,遂上疏告病,请准终养,朱厚熜赐他正六品衔荣归。他原有胸胃疼之疾,自京回家后,发现家中为儿子谭绍闻请的塾师,居然以《西厢记》《金瓶梅》的章法,讲授八股制艺,内心忧愤,因此旧病复发,又医治不当,遂撒手而去。临死前留下八字遗言:“亲近正人,用心读书”,告诚儿子,“保住这八个字,就不至覆家败门。”谭孝移是作者心目中的恪守名教的正人君子形象。
谭绍闻
谭绍闻,小说的主人公。乳名端福儿,出身世宦之家,是谭孝移四十岁时方得的独生子。自幼备受父母珍爱,由于父亲严格要求和悉心教诲,七岁时发蒙读书,到十二岁就会背《五经》,在学院考试经书时名列前茅,被誉为“玉堂人物”。后因其父被保举贤良方正进京,其母王氏请了不务正业的塾师,对其影响很坏。父亲死后,无人管束,学业荒疏,开始在街头市面游荡,又与盛希侨、夏逢若结为兄弟。为其所诱,沉溺于嫖赌,开始走上歧途。虽有父辈朋友的斥责,妻妾的规劝,老仆的苦谏,但经不住夏逢若、张绳祖等人多方诱逗哄逼,加之其母见利忘义,溺爱怂,县官顾及其父名望,袒护包庇,遂致越陷越深,完全堕落。他公然在家开赌场,养妓女。恶霸管贻安强占民女,造成人命案,他竟参与匿奸,甘为帮凶。他还私设熔炉,自行铸钱,干起无法无天的事来。最后把全部家产败光,连父亲坟上的一百二十棵杨属,也都砍去抵债。到此地步,经父执苦口婆心一再规劝,才决心改辙更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他与夏、张等徒断绝往来,接回被撵的义仆王中,自己发愤读书,并悉心教育儿子。他参加乡试,得中副榜,又入国子监深造。新任浙江左布政使的族兄谭绍良,被派往沿海抗倭,邀他同行。他为报国恩,并重振家声,毅然前往。他在海疆探查敌情,制做火箭,使明军于普陀大捷,立下战功,因此被朱厚熜召见,授以黄岩知县之职。后因母病,告终养归家。儿子篑初亦从秀才、举人进士,直选为庶吉士,可请“贵兰繁衍”,家声恢宏。
创作背景
李绿园在乾隆十三年(1748)约四十二岁时开始写《歧路灯》,近十年时间写完主要部分,因出仕和周游海内而辍笔二十年,直至近七十岁才开始续写完成《歧路灯》,前后历时约三十年之久。
很显然,这是写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所谓“歧路灯”,它的意思自然是说谭绍闻乃是封建社会士族人家的不肖弟子,在邪道歧路上改邪归正的一盏指路明灯,是这类人的榜样。它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该书最后一回结尾有一段话说:“谭绍闻父子,虽未得高爵厚禄,而俱受皇恩,亦可少慰平生,更可以慰谭孝移于九泉之下。孔慧娘亦可瞑目矣。倘仍前浮浪,不改前非,一部书何所归结?”也就是说,如果不写到这个浪子的最后回头,这部书是无法“归结”的。这也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写作此书的最终目的。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作品虽称是写明嘉靖年间的故事,而实际却真实地记录了18世纪中后期清代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思想。《歧路灯》通过潭绍闻的堕落,总结了青少年失足的严重教训,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这三个方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具大作用。同时,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诸如当时各级政府中普遍盛行的行贿受贿,统治阶级子弟成批地腐化堕落,流氓赌棍和其他几人的行恶肆无忌惮等都充分地表露于作品中,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此外,作品还通过对正直官由如谭绍衣、娄张百熙、季伟等人的热情赞扬,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护,通过写海瑞抗倭斗争。又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品揭示出,像谭绍闻这样的世家子弟堕落,并不是个别现象。当时那些世家子弟们,成才的十无一二,堕落的倒是十有八九。谭绍闻的义兄盛希侨,出身比谭绍闻还高贵:祖父做过云南省布政使,父亲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向武州州判,给他弟兄二人留下了四五十万银子的家产。他的父祖在世,担心子孙走下坡路。祖父六十岁大病缠身时,拼着老命写了一副木对联:“绍祖宗一点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曰读曰耕”,挂在大厅两边,当中是当朝尚书赠的匾“古道照人”。十分滑稽的是,这些东西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时,那个大厅做了盛希侨的戏台,帮闲夏逢若还说:“这匾与戏台意思相近。”在“慎思亭”,盛希侨又喝酒,又打牌,又玩妓女,结果将家产荡尽。开赌场的张绳祖,在书中出现时已是个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但是他原先是个知县的儿子,家产“也够十几辈子吃用的”。只因他爱赌博,输光了家产,便自己开赌场,再去坑害别人。无赖夏逢若,父亲也当过官,也有过钱。只因他好吃懒做,又好嫖妓,花光了钱,毛病却一样也没改,诈骗别人的钱财满足他的生活欲望。书中所写后来成才的人,只有两个,一是娄潜斋的独生子娄朴,也只是个秀才;另一个是谭绍闻的儿子,是个生下来见书就喜,又过目不忘的人,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作品还进一步揭示出世家子弟堕落的原因。首先,封建阶级教育的内容,即仁义礼智信,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已经失灵。这一点,在谭绍闻堕落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谭绍闻的父亲谭孝移是个正人君子,也是谭绍闻的表率。但他自己也不能适应当时那个环境。他唯一的办法是守在家里,只交结和自己同一个类型的人。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进京引见时,在路上雇了一个长随,几句话后,就在长随心中印下了一个“迂”字。以后,他就像个傀儡一样,凡事都听长随的。后来,朝廷给他个六品官,他也不敢做。因为如果遇到坏人坏事,他不直言进谏对不起君父,也对不起祖宗,父祖给他取了个字“忠弼”,就是叫他忠心于王室的;如直言进谏,惹怒了君父,杀头他是不怕的,就怕廷杖,因为“士可杀不可侮”,而且惹怒了君父本身也是一种不忠。左思右想,不得主意,原先考了许多年也没考中功名,现在给了一个官,又不敢做,就告病回家了。回家之后,见王氏给谭绍闻请的老师不是正经人,又愁得没了主意。按仆人王忠的意思,干脆辞掉老师。他却想了整整一夜,说:这事行不得,祖上也没做过这样刻薄的事。就这样进亦忧,退亦忧,最后郁闷而死,至死他也未能给孩子换一个好老师。谭孝移是仁义忠信观念的信奉者、实践者。他的碰壁,说明这一套道德观念在那个社会里,已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了。
谭绍闻本质上也不是个坏人。在堕落的过程中,他几次想改,有时就像一个落水的人一样,想抓住一个牢固的东西,不让自己下沉,但他没有能抓住什么。有一次,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请来了一个名师智周万,恳切地告诉他,自己想改好,却管不住自己,求他做一份浅显易懂、读来顺口的铭文,自己天天读,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果然,夏逢若等来找他,他闭着眼睛念铭文,居然抵抗了一阵子。这伙光棍知道是智周万作的铭文,略施小计,就把智周万赶跑了。对付智周万比对付谭绍闻还简单:一个尚未成亲之人说智周万偷看他媳妇解手,智周万便以为自己近视,回避得不彻底,含羞告病而归。可见,名师也不是无赖的对手。谭绍闻遇到难题时,如戏子讹诈他,一个商人因赌吊死,他为此受牵连,自己没有办法。那些正人君子的前辈和义仆王忠,除了训斥外,谁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在这种情况下,谭绍闻明知夏逢若结交不得,但还得去找他。这都说明,儒家仁义忠信那一套,和当时的现实距离太远了。
其次,封建阶级的人生理想,诸如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等,对青年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追求今世的享乐成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这充分说明,以往的封建阶级传统的人生理想,已无法抵制社会上因商品经济发展而越来越盛的奢华的风气。
再有,封建社会里,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歧路灯》对此也进行了反思。谭绍闻之所以堕落得那么快,和谭孝移封闭式的教育方法有重要关系。谭绍闻七岁之前,还不曾出过大门。一次,从老家丹徒来的人,见小孩子可爱,想抱出去玩玩,家里大人赶忙阻止。因是远客,不好太驳他的面子,只是在大门的楼门底下站过一站。如王氏所说:“把一个孩子,只想锁在箱子里,有一点缝丝儿,还用纸条糊一糊。”(第三回)儿子十几岁时,谭孝移上朝晋见。临走前,只求王氏一件事,就是把儿子看管起来;把先生请到家里来吃饭,在家里上学;放了学母亲赶紧接管,“离了老师,休叫他离了你”,因为“这城市之地,是了不成的,你不懂得”。(第六回)城市环境复杂,整个社会人情险恶,这都是事实。但是,像这样把孩子看守起来,不叫他经风雨、见世面,是个长远的办法吗?谭绍闻后来吃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见过世面,没有社会经验。谭绍闻走错的第一步是结识盛希侨,但他的表兄王隆吉认识盛希侨比他还早。表兄比他只大一岁,因是个小商人,见过世面,和什么样的人都打过交道。尽管开始结交这些人也感到新鲜,等新鲜劲儿一过就变得很理智,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事对自己有利,什么事不利,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后来,王隆吉借故店里忙,退出了这个是非之地。谭绍闻刚和盛希侨等人一块饮酒、看戏时,也感到脸红、心跳,甚至感到内疚。但是他阅历浅,脸皮薄,挣脱不开那些坏人的纠缠。无赖夏逢若,又看准了这一点,把他死死地缠住,再也不容他脱身。赌场老板张绳祖一见谭绍闻也认定他:“是个初出学屋的人,脸皮儿薄,那是罩住的鱼,早取早得,晚取晚得。”(第三十四回)总之,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也失灵了。
作品还将市民文化给人的精神教育和封建教育作了对比。谭绍闻的发妻孔慧娘出身于诗礼之家,接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婆婆糊涂,丈夫不务正业,但遵循“妇以夫为天”的古训,她连劝也不敢认真地劝,后忧郁而亡。后娶的巫翠姐是商人的女儿,最爱看戏,她的道德观全是从戏上来的。
总之,封建伦理观念的衰败,传统教育方法的失灵,社会的混乱,世情的险恶,使得大批世家子弟堕落,而这些世家子弟的堕落,又使得世道更加险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歧路灯》揭示出了封建阶级后书无人,从而也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必然没落。
艺术特色
作品结构不枝不蔓,布局、谋篇组织得严密紧凑。作品中出场的人物200个左右,其中不少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颇具特点。语言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简练、形象、风趣,但作品也有不足之处,它缺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具体刻画。且对事物的叙述盛过对人物的描写,造成塑造人物方面,观象重于形象,形象缺乏思想。从而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
《歧路灯》的艺术价值,前后不平衡。小说前十三回主要写谭孝移教子,说教气息很浓。对谭孝移及其他正人君子形象的刻画,也不鲜明。作者塑造这一类人物,极力理想化,小心翼翼,生怕不高大,结果成为正确观点的化身,文学价值不高。这是这部作品不能吸引人的原因。第十四回往后,直到第八十五回,写谭绍闻的堕落,写那些三教九流,才见特色。看来作者熟悉这些东西,写时又很少顾忌,所以就写得深刻、生动,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如,同样是糊涂、不知劝诫谭绍闻上进的人,王氏与巫翠姐不同。王氏是护短、溺爱不明。听说一个姓窦的青年因还不起赌账自杀,牵涉到她儿子,说:“这窦家小短命羔儿,输不起钱就休要赌,为什么吊死了,图赖人。”一听说谭绍闻要吃官司,赶快跪下求人帮忙,“要亲戚做啥哩,我就是这一个孩子,千万休叫他受累”。(第五十一回)巫翠姐是市民习气,好热闹。谭绍闻在家设赌,她看着热闹、好玩。把妓女送到她那里,她不仅不嗔怪,反动了“犹怜”之心,天天和这几个妓女打牌。再如,同是堕落的世家子弟,盛希侨、谭绍闻、管贻安也有所不同。谭绍闻幼稚、软弱,他的堕落,主要是由于外面恶势力的引诱拉拢;盛希侨身上有股匪气,也有义气、豪气,他的堕落,是因为自己的恣情任性,挥霍无度;管贻安身上有野蛮气,也有乡气,他的败亡,既有自己的恶行,也因为环境的险恶。同是坑害人,夏逢若害人又满口义气话,张绳祖则比较赤裸裸地害人。总之,这些人物都刻画得很有特色。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朱自清: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全本昆曲《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毕,《一般》第六卷第四号)
作者简介
李绿园(1707—1790),字孔堂,号碧圃老人,汝州宝丰(今属河南省)人。乾隆元年(1736)恩科举人,三十七年(1772)官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知县。著有《拾裙录》《绿园文集》《绿园诗抄》《家训谆言》《歧路灯》等。
版本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抄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1924年洛阳清义堂石印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27年北京朴社排印本,藏国家图书馆;1937年上海明善书局本,藏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清抄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抄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谭孝移
谭绍闻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版本
参考资料